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902874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朝阳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饮酒(其二十)陶渊明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1】,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2】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3】,六籍【4】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5】。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6】。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注释:【1】鲁中叟:指孔子。【2】洙泗:二水名,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3】绝世下:指汉代灭亡以后。【4】六籍:即六经。【5】问津: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6】头上巾:陶潜传载,陶渊明曾“取头上

2、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直抒感叹之情,既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又统摄全篇。B.“洙泗”两句,写孔子之后礼乐教化中断,世风日下,直到暴秦时代。C.“区区”两句,写前代饱学诗书的长者忠诚勤恳地传授儒家文化典籍。D.“终日”两句,写当今社会上人们终日奔忙,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15.诗中“凤鸟”出自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下列诗句中“凤”的含义,与本诗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战国屈原离骚)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

3、点通。(唐李商隐无题)D.岂无当世志,凤鸟不可逢。(明唐时升园中)16.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指出,陶渊明的诗“言饮酒,未必意真在酒”。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海淀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共1 3分)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注释】欻(x):忽然。潨( cng):急

4、流。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4分)15.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人山水诗的风格。(6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5、,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东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共12分)归辋川【注】作王维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注】辋川: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谷口疏钟动”的“疏”字,既写出钟声洪亮悠远,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B.“独向白云归”的“归”字,明写诗人回到家中,暗含着人对归隐的向往。C.“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D.“东皋春草色”

6、中,“东皋”指向阳的高地,陶渊明曾经“登东皋以舒啸”。15.下列诗词中加点词语与本诗中相同的词语内涵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叠叠远山横翠霭,娟娟新月耿黄昏。(陆游题接待院壁)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D.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16.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对王维的诗十分赞赏。结合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以及你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林黛玉赞赏王维诗的原因。(6分)【石景山一模】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水调歌头登多景楼【1】杨炎正寒眼乱空阔,客意不

7、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2】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注释:【1】淳熙五年(1178年),作者与辛弃疾同由水路经过扬州,登上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写下了这首词。【2】若为:怎样。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句以“乱”字写出秋叶飘飞的萧索景象,与“无边落木萧萧下”况味相似。B词人将登楼看到的景象比作壮美的图画,“舒卷”二字烘托出自然景物的流动感。C作者将波涛汹涌之声想象为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之音,寓有

8、一番寄托。D结尾处词人以“沙鸥”自况,进一步写出自己身形憔悴、飘泊无依的孤苦处境。15本词上阕“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寒风霜露以人的行为与情态。下列诗作中也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C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D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何绍基春江)16这首词抒发情感起伏跌宕,波折连绵。请结合具

9、体诗句对此作简要阐释。(6分)【西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千秋岁引秋景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释:【1】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2】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3】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

10、,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B.“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D.“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15.本词多处用典,将情感表达得丰富蕴藉。对下列诗文的用典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泊秦淮中的“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借南朝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新曲之典,抒发了对晚唐统治者因荒淫享乐而亡国的感慨之情。B.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作者借南朝刘宋大将檀道济临刑时怒叱皇帝之典,表达了对守边将领无故被杀的深切同情和愤愤不平C.永遇乐

11、)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廉颇之典,表达为国效力之决心,显示老当益壮之能力,抒发报国无门之忧虑。D.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作者借汉朝蒋诩隐居开辟三径之典,描绘了自家庭院荒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清高之意、悲愤之情。16.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6分)【丰台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6题。江城子1苏 轼前瞻马耳九仙山2。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3,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4。去

12、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5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释: 【1】词人有自注云“丙辰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当时苏轼已在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官别任。【2】马耳九仙山:马耳、九仙山均为山名。【3】高台:超然台,旧称北台。【4】联拳:(鸥鹭)群聚的样子。【5】使君:此作者自指。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头“前瞻”三句描写的是眼中实景,写作者登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连绵起伏,耸入云间。B本词下片“小溪”三句写了这样的场景:溪畔鸥鹭安静地聚在一起,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C词的结尾“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

13、懊恼。D本词抒发了作者在即将离官别任时对密州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些许人世沧桑的喟叹感慨。15下列词句中“回首”的含义与本词中“回首便他年”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无因转还泛,回首眷前贤。 (鲍泉江上望月)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16本词下片表现手法多样。请任选其一,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6分)【朝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江上【1】杜甫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

14、能休。注释:【1】此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所作。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了夔州秋景,“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B.颔联“永夜”二字暗示诗人在漫长的秋夜难以入眠。C.尾联直抒胸臆,“时危思报主”一句拳拳之心尽显。D.本诗意境凄楚悲凉,突破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15.下列诗句中“倚楼”这一细节描写,与本诗“行倚楼”一句蕴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晚秋)B.故人千里同明月,尽夕无言空倚楼。(唐子兰登楼)C.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D.雪靥酒红微笑,倚楼起把绣针小。(宋吴文英秋蕊香七夕)16.本诗中“高风下木叶”与李白秋思“天秋木叶下”,描写的景象和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 秋思 李白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西城二模】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共12分)谒文山祠【1】明边贡【2】丞相英灵魂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祠堂亦有西湖树【3】,不遣南枝向北朝。【1】文天祥号文山,官至右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