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课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1902763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课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阳二十四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单 位:艺 体 时 间:2016年2月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第一课时 艾滋病的由来一、教学目的:1、进行艾滋病普及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艾滋病最初的来源是什么。2、艾滋病在我国是怎样传播的,让学生对这些存在隐患的行为提高警觉,避免学生参加这样的非法活动。二、教学重点:1、艾滋病是怎么被发现的,世界各地政府对艾滋病是如何防护的。2、艾滋病在我国是因为什么传播开的,这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启示。三、教学难点: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方式以及所带来的启示。四、教学安排:(一课时)课前导入: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绝症,因为患者的死亡率极高,同时

2、现在也没有可以治疗的药物,那么这样的超级绝症是怎么被发现的,又是怎样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威胁人类的第四大杀手呢?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这个知识。教学方法:陈述法。新课内容:1、艾滋病的发现史: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化而来。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

3、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累计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万人死

4、亡。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386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0万人,另有280万人死于艾滋病。2008年7月29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了2008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报告指出,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的努力取得了显著进展,艾滋病流行首次呈现缓和局势,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以及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都出现下降;不过,各国的情况并不均衡,全球艾滋病患者的总数也仍然居高不下。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万,比2001年下降了30万;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200万,比2001年下降20万。 据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

5、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2、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现史:自1980年代末开始,有人到河南省偏远贫穷的农村地区收购廉价血浆,用来制药。当时血站的做法是,从血液中提取血浆,然后把剩下的红血球

6、分开,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再输入卖血人体内。因为负责运输氧气和养料的红细胞并不减少,所以卖血者抽掉400毫升(血)不会有明显虚弱和萎靡不振。但灾难就在这不知不觉的回输中降临了。事后的研究发现,多个环节被认为有致命漏洞:首先是抽完血后剪断输血管和掐血袋口的消毒钳,这两个器械都与抽出来的全血接触;然后是离心机,当时普遍采用的离心机里面被分成12个小锅,每个小锅里放两袋血,很容易出现血袋被拽破的情况,如果血站分离员不严格操作,未将破损的血袋扔掉,沾有别人血液的红细胞会被回输。有的私人血站就是一台小拖拉机上放一个离心机和几个反复使用的胶皮管子和针头。他们抽血进村,服务上门,现钱交易。这样一来,只要一个卖

7、血者体内带有艾滋病病毒,就会迅速蔓延开来。当时老实巴交愚昧的农民他们认为血跟井水一样,抽几桶还是那么多,经常把老水抽出来换新水,去旧血,换新血,有利于新陈代谢,对身体有益无害。你不去卖血,说明你身体不健康,有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乡村,卖血成了一种生存状态。“公路上站满了搭车去城里卖血的村民,像赶集一样成家成户地去。走在路上还说着,这个胳臂是化肥(尿素),这个胳臂是磷肥。”在最鼎盛时期,整个河南合法的血站有230多家,非法血站数不清。直到1995年3月,河南省卫生厅和公安厅发布通知,已经泛滥成灾的血站被大规模取缔,最后一批非法血站也在1997年遭到严厉打击而销声匿迹。但至今非法卖血也未能完

8、全消除。仍有些人在暗中卖血输血。艾滋病大蔓延的悲剧上演,就来源于大规模的卖血输血五、课堂小结: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我国之所以会有艾滋病患者,就是因为人们的无知和对健康的不关注,今天这节课,就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大家不要再犯类似于这样的错误。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第二课时 艾滋病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艾滋病感染的各个时期以及其特点。 2、了解艾滋病对人体的伤害,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3、了解艾滋病的一些诊断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患上艾滋病后的几个阶段。 2、在患病的不同阶段人体的状况如何。 三、教学难点: 1、患病后分为几个阶段。 2、患病不同阶段的

9、表现状况。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1、教学内容:艾滋病的感染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表现。 2、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学习过艾滋病的集几种传播方式,在这几种方式中,性传染是最主要的方式,但是我们也知道艾滋病的潜伏时间很长,我们要怎么知道一个人是不是有艾滋病了呢?今天我们就要讲患上艾滋病后的分段和表现情况。 3、教学方法:陈述法 4、课堂内容: (一)我国将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1、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和P24抗原,

10、而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48比例可倒置。 诊断标准: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80%左右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 2、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

11、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为感染后的最终阶段。病人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 2003,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二)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1,无压痛,无粘连;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

12、、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溃疡、各种皮疹、视力下降、失明、痴呆、癫痫、肢体瘫痪、消瘦、贫血、二便失禁、尿储留、肠梗阻等。 (三)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呼吸系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结核、复发性细菌、真菌性肺炎。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 消化系统:白色念珠菌食道炎,及巨细胞病毒性食道炎、肠炎;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隐孢子虫性肠炎。 口腔: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皮肤、淋巴结: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甲癣、淋巴结结核。 眼部:巨细胞病毒性及弓形虫性视网膜炎。 常见肿瘤:子宫颈癌、恶性淋巴瘤、卡波氏

13、肉瘤等。 (四)疾病危害:对患者自身的危害: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未及时诊治、病毒耐药或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而死亡或致残。同时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 对他人的危害:感染者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仍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五)诊断鉴别:1、感染的辅助检查 (1)抗体初筛试验():敏感性高,可有假阳性出现。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应经确证试验确证。 (2)抗体确证试验

14、():规定,只要出现2个条带即可判定为阳性。 (3):敏感性为100%,但偶尔会出现假阳性,但假阳性结果通常低于2000,而急性感染期病毒载量通常很高,平均在106。 (4)p24抗原:有助于早期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5)快速检测试验:可采集全血或毛细血管的血液,一般15-30分钟可出结果。但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较高,不作为常规检测。 2、并发症的辅助检查 艾滋病是一种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的疾病,因此总体上可能会涉及到所有种类的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体液检查(包括尿液、粪便、痰液、肺泡灌洗液、脑脊液、胸水、腹水)、骨髓检查及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种类的并发症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各部位的超

15、声、X线、),活组织病理或细胞学检查(对肿瘤,分支杆菌、真菌、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的诊断及鉴别意义重大)。以上检查需要针对每名患者的不同并发症进行选择性检查。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各期的患者,无论病情是否稳定,均需要监测4+ T 淋巴细胞计数和,以便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和抗病毒用药调整。 诊断标准:(1)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抗体阳性,加上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为艾滋病。(2)抗体阳性,而4+ T淋巴细胞数2003,也可诊断为艾滋病。 五、 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艾滋病感染的几个阶段以及在这个阶段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样,我们也讲了一些可以诊断艾滋病的方法。总之,艾滋病对我们人体、对我们的家庭、对我们的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要积极预防艾滋病。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第三课时 艾滋病的预防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选择科学正确的生活方式。1、全面了解与预防艾滋病有关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2、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决定能力。3、培养学生如何规避不安全行为的意识和能力。二、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