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1901935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附件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第一部分 场地环境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审核要点一、形式要求1. 送审报告应加盖场地责任单位和场地调查单位的公章。2. 应附具从业人员责任页,明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参与人员,从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明确报告的审核人,上述人员均需签字确认。3. 报告需通过收集或制作的相关图件和图片包括:(1)地理位置图(2)场地各历史时期的地形图(3)平面布置图(4)工艺流程图(5)场地规划图(6)采样布点图(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多轮取样)(7)地下水流向图(8)土壤钻孔柱状图(9)地下水建井图(10)污染范围图(详细调查)(11)超风险范围图(风

2、险评估)(12)地质剖面图(详细调查)4. 调查评估报告附件应包括:(1)人员访谈记录(2)现场踏勘记录(3)土壤现场采样照片(4)地下水成井及采样照片(5)建井洗井记录表(6)采样工作量清单(应包括采样点位置、钻孔深度和坐标,各层采样点深度,检测指标,样品编号,按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分别列表)(7)现场土壤地下水采样记录及样品流转记录(8)质量控制表(9)检测报告(须加盖CMA、CNAS图章)(10)实验室资质证明材料(11)场地土壤理化性质(风险评估)(12)暴露参数的取值及来源(风险评估)二、技术要求1. 初步调查监测方案,应明确监测范围、监测介质、监测项目以及监测点位布设等。(1)监测范

3、围监测范围通常为前期环境调查初步确定的场地边界范围,如果前期场地环境调查认为场地内的污染物存在扩散到场地边界外的情况,监测范围还可扩展到场地周边的疑似受污染区域。(2)监测介质监测介质主要为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还可能包括场地地表水和场地残余废弃物。(3)监测项目工业场地可选择的监测目标污染物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总石油烃(TPH)、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氰化物、氟化物、农药等。实际环境调查过程中应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监测因子,且场地历史如果涉及到多个不同工业行业类型,潜在特征污染物监测因子要叠加。(4)土壤监测点位布设

4、通常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以前期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等获取的场地信息为基础,判断识别场地内可能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的区域(RECs点),将其作为场地关注污染物识别的监测地块,在疑似污染的区域分别设置监测点位。当无法在疑似污染区域,特别是罐槽、污染设施等底部采样时,可作适当偏移。在非疑似污染区域,可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适量布设采样点,以防止污染识别过程中的遗漏。整个场地监测点位数量最少要求不少于1600 m2布设1个监测点位。对于面积小于4800 m2的,场地内应至少布设3个监测点位。场地内部至少50%的监测点位要分三层采样,分别采集表层土壤、深层土壤以及饱和带土壤,采样深度可借助PID、XRF等现

5、场监测仪器确定。对于污染物不易发生垂向迁移或饱和带土壤污染可能性较小的监测点位,可分两层采样,分别采集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对于地下水位较浅,无法采集深层土壤的监测点位,可分两层采样,分别采集表层土壤和饱和带土壤。一般应在场地外部区域设置土壤对照监测点位。对照监测点位应尽量选择在一定时间内未经外界扰动的裸露土壤,应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采样深度尽可能与场地表层土壤采样深度相同。如有必要也应采集深层土壤样品或饱和带土壤样品。(4)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在疑似污染区域(RECs点)布点;如果场地内没有地下水疑似污染区域,则在场地内地下水径流的下游且未受其他源污染的部位布点。如果场地地下水流

6、向未知,需结合相关污染信息间隔一定距离按三角形或四边形至少布置3-4个点位监测判断地下水流向。地下水总监测点位数量不少于土壤总监测点位数量的50%。监测井的深度应根据监测目的、所处含水层类型及其埋深和相对厚度来确定,至少应在浅层地下水埋深以下2 m,但不可穿透浅层地下水底板;如果场地疑似存在DNAPL污染,则需根据场地情况增加监测井深度。一般应在场地内地下水流向上游的一定距离设置对照监测井。2. 关注污染物筛选土壤中关注污染物筛选优先选用上海市场地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如国家或上海推出新的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或筛选标准,则以新标准为准。上述环境标准中未涉及到的污染物,可参考国外相关标

7、准。地下水中关注污染物筛选优先选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值,未涉及到的污染物选用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如国家或上海推出新的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或筛选标准,则以新标准为准。上述环境标准中未涉及到的污染物,可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3. 详细调查监测方案,应明确监测范围、监测介质、监测项目以及监测点位布设等。(1)监测范围详细调查监测工作范围为初步调查监测中污染物含量超过相关标准的监测区域。(2)监测介质监测介质为初步调查中发现存在超标情况的环境介质。(3)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应包含初步调查确定的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关注污染物以及其他环境介质(场地地表水

8、、残留废弃物)中的超标污染物。土壤理化样品主要分析项目包括土壤pH、粒径分布、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土壤含水率、孔隙度、有机碳含量、渗透系数(横向/纵向)等。(4)土壤监测点位布设采用系统布点法对初步调查中超过评价标准的监测区域开展详细调查,布点范围应略大于初步调查判断的污染范围,网格尺寸不大于20 m*20 m。详细调查监测中,深层土壤的采样间隔为0.5 m;如果初步调查显示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带土壤可能受到污染影响,则详细调查监测中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还需对饱和带土壤进行采集,饱和带土壤采样间隔一般为1 m2 m。对于垂直方向结构特征不同的土壤,可应根据土壤结构的变化和污染物迁移规律适当调整垂直

9、方向点位的间隔。详细调查监测采样深度应根据初步调查监测结果分析而定,详细调查监测深度至少要大于初步调查监测污染超标深度。但如果采样中观察有疑似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污染,可根据现场情况增加采样深度。4. 健康风险评估(1)危害识别如果污染场地涉及再开发或将来可能涉及再开发,均需将开发建设期间的建筑工人列入敏感受体范围。(2)暴露评估根据实际暴露场景确定受体暴露途径,土壤及地下水的主要暴露途径列于表1。表1 敏感/非敏感用地主要暴露途径序号分类暴露途径1污染土壤暴露途径经口摄入表层土壤2皮肤接触表层土壤3吸入表层土壤颗粒物4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5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

10、的气态污染物6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7污染地下水暴露途径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8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9经口摄入地下水开发建设期间,建筑工人的暴露途径列于表2。表2 开发建设期间建筑工人主要暴露途径序号分类暴露途径1污染土壤暴露途径经口摄入表层和下层土壤2皮肤接触表层和下层土壤3吸入表层和下层土壤颗粒物4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5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6污染地下水暴露途径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7经口意外摄入地下水判断暴露参数是否正确,暴露频率、暴露时间、土壤摄入量、人体相关参数等推荐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

11、术规范(试行)附录。各种暴露途径涉及的土壤和水文地质参数等须根据现场调查获得。(3)风险表征风险表征应按照每个采样点样品中关注污染物的检测数据,计算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商值。计算得到的土壤/地下水中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超过10-6或非致癌危害商值超过1的采样点,其代表的场地区域应划定为风险不可接受的污染区域。(4)风控值计算对于致癌风险值超过10-6或危害商超过1的关注污染物需计算风险控制值。表3 风险控制值的制定序号类型计算内容取值方法1土壤风险控制值基于致癌效应的土壤风险控制值取最小值作为土壤风险控制值2基于非致癌效应的土壤风险控制值3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风险控制值4地下水风险控值基于致癌效应

12、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取最小值作为地下水风险控制值5基于非致癌效应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6保护周边水体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如暴露情景分析表明,污染场地土壤中的关注污染物可淋溶进入地下水,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并且污染场地地下水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使用价值(例如作为饮用水、生活用水或工农业用水),则应计算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风险控制值。对于单一污染物,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计算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风险控制值,此外也可根据地下水的实际用途确定保护标准,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等。如暴露情景分析表明,污染场地地下水中的关注污染物可扩散进入周边水体(包括

13、地下水和地表水),影响周边水体环境质量,并且周边水体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使用价值(例如作为饮用水、生活用水或工农业用水),则应计算保护周边水体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根据周边水体类型的不同,保护周边水体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为基准,也可根据地下水的实际用途确定保护标准。(5)风控值的使用当计算得到的风险控制值低于筛选值时,可采用筛选值作为风险控制值。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是确定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目标值的主要参考值。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可用于确定污染场地实施风险控制或修复治理的范围。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目标值应根据不同修复模式

14、(原位/异位)和不同修复技术(污染物总量削减/风险途径控制等)来确定。选择原位修复技术时,修复目标值可引用风险控制值;选择异位修复技术时,修复目标值应根据不同修复策略和处置方式制定,详见表4。 专业资料表4 污染场地修复目标值制定方法污染物总量削减a污染物迁移途径控制b原位修复异位修复原位修复异位修复修复后处置方式修复目标值修复后处置方式修复目标值修复目标值应等同于风险控制值污染土壤修复后回填修复目标值应等同于风险控制值修复目标值根据场地具体用途制定污染土壤修复后资源化利用修复目标值根据具体用途制定污染土壤修复后资源化利用修复目标值根据修复后土壤的具体用途制定污染土壤修复后填埋修复目标值按填埋

15、场入场标准确定;如填埋场入场标准无对应关注污染物的标准值,修复目标值应等同于风险控制值污染土壤修复后填埋修复目标值按填埋场入场标准确定;如填埋场入场标准无对应关注污染物的标准值,修复目标值应等同于风险控制值污染土壤修复后作为一般工程渣土根据堆放地点场地水文地质特征制定修复目标值污染土壤修复后作为一般工程渣土根据堆放地点场地水文地质特征制定修复目标值其他用途修复目标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污染地下水修复后回灌修复目标值应等同于风险控制值污染地下水修复后排放修复目标值按纳管排放标准或地表水排放标准;如上述标准无关注污染物的标准值,修复目标值应等同于风险控制值其他用途修复目标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注:a-污染物总量削减是基于去除污染源达到恢复场地功能目的的污染物减控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