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1899881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习题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1.单项选择(在备选的4个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1)机电企业属于( 2 )生产企业。连续性 离散型 间断性 分布型2)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2 )。扩大生产 提高效率 保证产品质量 改善劳动条件3)迈克尔波特将其战略管理的理论延伸到国家竞争力上后提出了( 1 )。钻石体系 交叉体系 四面体系 多边体系4)我国目前多数机电企业采用( 3 )组织形式。直线制 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 矩阵制5)企业再造强调以( 3 )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物质流 信息流 工作流 资金流 2多项选择(在备选的4个答案中选择2-4个正确的)1)企业的特征包括( 1、2、3 )等。是经

2、济实体 以盈利为目的 依法成立 依据国家指令进行生产经营活动2)现代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1、2、4 )。连续性 比例性 虚拟性 适应性3)企业的组织职能内容一般包括( 1、2、4 )等。根据组织目标设计和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和职位系统确定职权关系,从而把组织上下左右联系起来对其他管理职能进行监督根据组织内外部要素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组织机构4)矩阵制组织的优点是有利于( 1、2、4 )。信息沟通 提高效率 组织稳定 人才培养5)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尺度是( 1、2、3 )等。成本 质量 服务 规模3.填空 1)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相联系的 自然 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 社会 属性。 2)

3、企业按照生产要素结构特征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资本 密集型企业和 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 3)根据实施控制活动的时间进程可以把管理控制分成三种类型:预先控制、 同步控制和 反馈 控制。 4)乔治埃尔顿梅奥在进行霍桑实验后指出:企业员工是 社会 人,而不是 经济 人。 5)事业部制组织的主要特点是集中 决策 ,分散 经营 。4判断题1)公司制企业的优点之一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2)机电企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计划的灵活性原理是指执行计划时应有灵活性。4)人本管理要求把员工个人的价值与企业价值分开。5)矩阵制组织特别适宜于创新性和开发性项目。第二章1.单项选择(在备选的4个答案中选择1个正

4、确的)1)企业面临许多机会,但却受到企业内部劣势的制约时,应采取( 3 )战略。增长型 防御型 扭转型 稳固型2)“边际贡献”是指单位产品售价与单位产品( 2 )的差额。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总成本 价值3)新型营销观念以( 3 )为导向。生产 产品 客户 传媒4)市场营销STP战略中的S是指( 1 )。市场细分 市场选择 市场定位 市场扩张5)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的4P策略中产生收入的因素是( 2 )。产品 价格 渠道 促销6)采用推式促销策略时,往往采用( 2 )的促销方式。广告 人员推销 公共关系 营业推广2多项选择(在备选的4个答案中选择2-4个正确的)1)经营决策的原则有( 1、2、3 )

5、等。自主原则 系统原则 效益原则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2)市场调查方法很多,常用的有(1、2、4 )等。观察法 询问法 推断法 实验法3)传统营销观念包括( 1、2、4 )。生产观念 产品观念 服务观念 推销观念4)企业常采用的市场定位策略有( 1、3、4 )。差异性定位策略 中庸定位策略 重新定位策略 依附定位策略5)机电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可以( 1、2、4 )。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产品质量 促进企业信息化3.填空 1)经营决策按其重要程度,可划分为战略决策、 管理 决策和 业务 决策。 2)SWOT模型中的S指企业 优势 ,W指企业 劣势 。 3)社会营销观念主张兼顾企业、 社会 和

6、 消费者 三方利益。 4)市场营销策略的4P分别是指产品、价格、 渠道 和 促销 。 5)电子商务包括 货物 贸易、 服务 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等内容。 6)WTO非歧视原则包括 最惠国待遇 原则和 国民待遇 原则。4判断题 1)风险型决策指在完全不清楚外部条件将如何发生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 2)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 3)使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预测的前提是观测值与时间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4)产品的生命周期经过准备期、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四个阶段。 5)企业通过中间商销售产品可以提高营销效率和投资收益率。 6)WTO自由贸易原则要求完全取消关税。第三章1

7、.单项选择(在备选的4个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1)适用于基础研究的产品和工艺创新的组织形式是( 1 )组织。 职能制 并行 矩阵 团队2)企业技术创新按创新对象可分为产品创新和( 2 )创新。 设备 工艺 软件 方法3)学习型组织的根本价值在于( 4 )。 保持稳定 提高效率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4)技术扩散一般遵循( 2 )曲线规律。 C S U W5)价值工程以( 2 )为核心。 产品分析 功能分析 成本分析 价值分析6)价值工程中的成本是指( 4 )。 生产成本 使用成本 销售成本 产品寿命周期成本2多项选择(在备选的4个答案中选择2-4个正确的) 1)技术创新的特征包括创造性( 1、2、

8、4 )和风险性。 积累性 效益性 学术性 扩散性 2)技术预测矩阵法的各维(因子)可以是(1、2、3 )。 开发项目 市场 资源 组织 3)常见的研发模式有( 1、3、4 )。 自主开发 自由开发 外包开发 合作开发 4)技术转移的方式有( 1、2、4 )。 无偿转移 有偿转移 被动转移 许可证贸易 5)提高价值的基本途径有( 1、2、3 )。 功能不变,降低成本 成本不变,提高功能 功能提高,成本降低 改变包装,提高售价3.填空 1)技术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 成熟 阶段、 衰退 阶段。 2)技术战略通常可分为领先战略、跟随 战略和 模仿 战略。 3)技术创新按创新程度分

9、类,可分为渐进性 创新和 根本性 创新。 4)按照评估工作对象可将技术评估分为 项目 评估、特定技术评估和问题 评估三种类型。 5)价值工程中的价值等于功能 和 产品生命周期 的比值。 6)价值工程以提高 价值 为目的,以 功能分析 为核心。4判断题 1)技术战略的长期目标是使企业建立起未来竞争需要的核心技术能力。 2)知识管理鼓励技术创新,因此会提高企业的技术风险。 3)技术预测和技术预见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述。 4)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5)技术转移是为了防止技术扩散而将技术隐蔽的过程。 6)技术扩散是在技术转移基础上,吸收技术和积累技术的一个过程。 第四章1单项选择

10、(在备选的4个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1)单件小批生产主要采用( 1 )。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高效专用设备简易专用设备2)对象专业化的特点之一是( 2 )。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计划管理复杂3)单件小批生产工序闸移动方式一般采用( 1 )方式。顺序移动平行移动跳越移动平行顺序移动4)网络图中某一作业的最迟结束时间等于该作业所有后继作业最迟开始时间的( 1 )。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间值 5)实施成组技术要求按(4)安排生产进度计划。产品产品族零都件零件组6)精益生产最根本的原则是( 4 )。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灵活生产消除一切浪费2多项选择(在备选的4个答案中选择24个正确的)1)组织生产过程的基

11、本要求是( 2、3、4 )和适应性。独立性连续性比例性均衡性2)工艺专业化单位的优点有( 1、2 )等。适应性强设备利用率高在制品数量少 计划管理简单3)以量定期确定批量的方法有(1、3、4)。最小批量法最大批量法经济批量法估计批量法4)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依据是( 1、2、3 )。产品构成零件加工周期与部件和产品的装配周期原材料(包括外购件)的订货周期库存记录5)敏捷制造的特征包括(1、2、3 )。需求响应的快捷性制造资源的集成性组织形式的动态性合作关系的稳定性3.填空1)工序是指在同一个工作地点上对同一个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工艺过程。2)生产计划主要指标包括产品品种指标、产品质量指标、产品产量

12、指标和产值指标。3)投入提前期是指制品在各生产环节投入的时间比成品产出时间所提前的时间。4)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字符对零件有关特性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规则和依据。5)CIM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市场竞争。6)准时制的核心是及时和准确。4.判断题1)生产过程是指原材料转交为产品的物理过程,它主要是指物质流。2)提高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能显著提高工作地的专业化水.3)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最短。4)关键路线法网络中的作业时间是不确定的。5)CIM中的集成主要是指制造装备的集成。6)ERP的核心是MRP。第五章1单项选择(在备选的4个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1)( 2 )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产品顾客资金知名度2)统计过程控制的管理对象是( 2 )。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工作质量设计质量3)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使生产系统始终处于( 3 )状态。设定稳定受控最优4)PDCA循环的关键是( 4 )。P阶段D阶段C阶段A阶段5)工序能力系数是指设计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