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2016)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1)教学设计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21899008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0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2016)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1)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苏教版(2016)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1)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最新苏教版(2016)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1)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最新苏教版(2016)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1)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最新苏教版(2016)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1)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2016)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1)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2016)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1)教学设计(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2016)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教学设计1 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 会写“乃、夜、润、物、玉、刀”六个生字,会认“潜、妆、裁、剪”四个生字。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诗歌诗,感知诗歌的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 3.学会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理解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重点难点1.学会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春雨教学目标1.会写“乃、夜、润、物”,会认“潜”字。并理解这些字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初步懂得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

2、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的意思并且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一、 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吗? 2. 复习古诗的特点和学习古诗的方法: 古诗的特点和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古诗为了整齐押韵,便于吟唱、诵读,会省略一些词语,用很少,很简洁的文字就可以把意思变得曲折、生动、跳跃。我们学习古诗的时候,要先把古诗读通、读顺,然后再熟读成诵,逐句诵读领会,最后再联想全诗大意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课题: 春雨 1. 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成为“诗圣”。) 2

3、. 解题: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雨。 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天的雨有什么特点。 三、初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通全诗。1.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遇到不会读的字,不懂的词语该怎么解决?(查字典、与同学讨论、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等) 2. 用这样的方法读读这首诗。 3. 教师范读。 4. 指名朗读古诗,学生评议。(读得是否流利,有节奏。) 四、指导朗读,领会诗意 1. 问:你比较喜欢哪一句?可以读一读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合作探究:讨论:(1)诗人认为什么样的雨是好雨?(2)诗中描写的春雨有什么特点?(3)你从哪里看出来?(教师相机指导:知时节、乃发生、潜入、润物、细无声

4、。) (知时节、乃发生:在诗人的眼里,这场春雨就像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知道春天到了,世界万物需要雨水滋润了,所以就下了;潜入、细无声:诗人把这场春雨当成一个调皮又懂事的孩子,他知道白天人们要工作,所以,到夜晚人们休息了才悄悄地下,不会打扰人们休息啊!) 4.指导朗读:提示前两句可以读出喜爱、高兴的语气,后两句可以读出静悄悄的语气。 五、拓展创新结合学过的这首古诗,想象春雨过后会给万物带来怎样的变化,可以用画笔画出来。 六、板书设计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七、课后反思1.本课时,可从学生会背的课外古诗入手,然后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通过介绍

5、,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杜甫的生平以及他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上的地位。这样的导入开课,就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课外阅读,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自学的快乐。2. 学生在初读古诗时,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更高的要求,还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发情感,再次深入诗文情境。教师可以启发式提问,如:“既然我们从这句诗中听到了这么美的声音,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是不是该好好的读一读?”“你说得真好,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第二课时咏柳教学目标 1.会认“裁、剪、妆”这两个生字,会写“玉”“刀”,认

6、识“牛”字旁。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4.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对诗意的理解。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导入主题。 师: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今天就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设计意图:优美的春的图片,悠扬的音乐,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感受春天的美。)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唐朝诗人贺知章,仅用了短短2句话,就把这春天美好的一切描绘出来了,让我

7、们一起到诗中去找一找春的气息吧!(游戏找春天) (设计意图:课件制作书中主题图,画面由“燕子”“柳树”“两个小朋友”构成,在找春天环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每找到一处春天的景色,就诵读古诗的某个句子) (设置意图:以游戏吸引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观察。) 1简介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生活在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是好朋友。他写的诗感情丰富,清新通俗。) 2听配乐诵读录音,伴有春天柳树图片,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垂下,在春风里摇曳着。(感受柳树的美) (设计意图:运用幻灯片图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

8、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师把整首诗的停顿画出,学生按停顿自由读诗,并正确、流利认读“妆”字。(第一句中“一”读二声,可读重些,“绿”可读重。) 4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5指名读,其他学生正音。 6.出示“物”字,告诉学生物的偏旁是牛字旁,做偏旁的时候“牛”的最后一笔是提。7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初读诗歌目标明确,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由读得正确流利,到读得有层次,逐步加深要求。)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1指导朗读理解第一句。 放柳树从远处看的图片,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的柳枝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1)借助课件出示的“碧玉、妆、万条、丝绦”词语的

9、解释,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2)课件出示“碧玉”和绿色丝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两样与柳树的相似之处。加深理解第一句。 (3)第一句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大家共同探讨。 (4)教师指导读,指读。柳树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垂拂的柳枝又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美丽极了!诗人的比喻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又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柳树的赞美呢?全班看书中插图吟诵这句。 (设计意图:着重抓住“碧玉”“绿丝绦”等词语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魅力和高贵。) 2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 (1) 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句。出示“柳叶”图片,观察描述柳叶的样子。 (2) 前后两个人多读

10、几遍这一句,思考“这么美的柳叶是谁的杰作呢?” (3) 结合课件上“似”的字义提示,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师:“不知细叶谁裁出”讨论:作者运用了拟人写法,从“裁”字看出,把春天人格化,使读者感到好像有一位春姑娘在那里巧妙地裁剪似的。 (4)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是对上句提出问题的答复,把二月的春风比喻成剪刀。 师: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点燃学生的创造力合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5) 指读,评价谁读得好,好在哪? 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讨

11、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蓬勃生机,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2师生合作,引读诗句,练习背诵。五、板书设计咏柳(唐)贺知章碧玉 一树高 万条绿丝绦细叶谁裁出 春风似剪刀2.蚕姑娘【教学目标】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2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教学难点】让

12、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准备】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的意思。2进一步理解课文。理清层次,了解茧生长的整个过程。3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2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3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4出示课题:蚕姑娘,教学生书写“蚕”,读准字音。5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

13、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2听后交流。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2反馈自学情况。音:卵、床、裳、嫩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四、巩固练习。1认读生字新词。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3课堂作业:抄写生字,特别是注意“嫩”右边与“赖”字区别。【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2正确朗读课文。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新词。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二、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14、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用“”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来说一说。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1)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2)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3)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4)指导朗读。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1)按上面的方法自学。(2)交流。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1)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2)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3)齐读45自然段。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四、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2用“渐渐”写一句话。(完成课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