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公共厕所-浙江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21896971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公共厕所-浙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公共厕所-浙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公共厕所-浙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公共厕所-浙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公共厕所-浙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公共厕所-浙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公共厕所-浙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 33/T XXXXX202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第8部分:公共厕所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2020 - XX - XX发布2020 - XX - XX实施发布DB33/T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基本要求13.1组织机构要求13.2公厕基础功能13.3公厕资源配备14防控措施14.1人员防护24.2作业管理24.3粪便处置35宣传引导35.1防疫宣传35.2防疫引导36防控信息管理37防控监督检查4前言DB33/TXXXX-202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

2、南拟分为以下几部分:第1部分:公共场所;第2部分:学校;第3部分:医疗机构;第4部分:农贸市场;第5部分:工业企业;第6部分:社区;第7部分:餐饮服务机构;第8部分:公共厕所;第9部分:养老机构;第10部分:防控人员。本部分为DB33/TXXXX-2020的第8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本部分主要起草人:4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8部分:公共厕所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厕所(以下简称“公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防控措施、宣传引导、防控信息管理、防控监督检查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厕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防控和管理,其

3、他传染病流行适用时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217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CJJ 14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3 基本要求3.1 组织机构要求3.1.1 应建立公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管理机制,明确防控范围和防控措施,并纳入属地公共厕所运行管理体系。3.1.2 应坚持精准管理、有效防护的原则,加强公厕清洁和维护管理,阻断新型冠状病毒在厕所、化粪池、下水道及周边环境的传播,保障公众身体健康。3.1.3 应加强对公厕的卫生管理工作

4、,疫情防控期间宜倡导群众不使用公厕。3.2 公厕基础功能3.2.1 公厕应具备“通水、通电、通风”和照明等基础设施,厕位(含大小便器)、水龙头、门窗等设施正常,粪便管道排放通畅。3.2.2 应保证人粪界面具有隔断措施,没有隔断的无水冲型旱厕公厕在疫情防控期间停止使用。3.2.3 公厕的设计、卫生和管理基本要求应符合CJJ 14和GB/T 17217中的规定。3.3 公厕资源配备3.3.1 公厕管理者应具备疫情防控知识,积极参与各级部门开展的疫情防控业务技术培训,并安排专人进行消毒工作管理。3.3.2 除满足公厕基础功能的相关物品外,还应需配备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手套

5、、雨胶靴、防护服、帽子、护目镜、反光衣等防护物品,以及消毒液、消毒酒精等消毒用品和体温计或测温仪。4 防控措施4.1 人员防护4.1.1 公厕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上下班前应进行体温测量,若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报告疫情防疫部门。4.1.2 公厕工作人员应统一规范着装,在岗期间应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进行保洁消杀、粪便收运处置等工作,4.1.3 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洗手消毒,换洗工作服,使用过的废弃口罩、纸巾等应投放至指定容器。4.2 作业管理4.2.1 开放前管理公厕每日开放前应做好以下工作:a) 打开门窗通风,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b) 全面检查配套设施设备运行情况,

6、若发生故障或损坏应及时上报管理部门;c) 对公厕内外进行全面清扫、擦洗,确保干净整洁;d) 按消毒液使用说明对公厕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全面喷洒消毒。4.2.2 运行中管理4.2.2.1 保洁维护4.2.2.1.1 公厕运行期间应保持门窗为开启状态,新风系统及其他通风设备应正常运行,原则上不宜使用中央空调。4.2.2.1.2 应加强厕位、水龙头等设施的检查维修,地漏需要处于水封状态,及时疏通粪便管道,确保不出现积尿、积便现象。4.2.2.1.3 公厕运行期间每日全面清洗或擦拭作业应不少于2次,人流量大、使用频率高的公厕应增加保洁次数。4.2.2.2 杀菌消毒4.2.2.2.1 公厕运行期间应对蹲

7、便器、小便槽、坐便器坐垫、按钮、马桶盖、洗手台表面及水龙头和门把手等设施设备每日上午、下午各进行1次消毒。4.2.2.2.2 重点区域、敏感场所的厕所应增加消毒频次,出现明显污物的地方,及时清理污物后,对污染处喷洒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4.2.2.2.3 及时清除污物,对厕所便器以外的污物清理清理后,及时使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表面,消毒30min以上。4.2.2.3 厕纸处置4.2.2.3.1 男女厕位宜配置可溶解厕纸,男厕位应取消废纸篓,女厕位废纸篓应套垃圾袋,厕内应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箱。4.2.2.3.2 收集垃圾袋前,先向

8、垃圾桶内厕纸喷洒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至垃圾袋内容物表面湿润,收集的垃圾扎紧袋口,投放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消毒液喷雾消毒垃圾袋及垃圾桶表面消毒。4.2.2.3.3 公厕运行期间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各厕位的巡查,使用消毒液对垃圾及纸篓进行消毒,做到“一客一洁”。4.2.2.3.4 公厕收集到的所有垃圾均应严格消毒并密闭包装、密闭转运。4.2.3 关闭后管理4.2.3.1 公厕关闭后应进行一次全面保洁和消毒作业,全天开放的公厕应增加夜间保洁和消毒作业频次。4.2.3.2 公厕关闭后应对厕内基础设施和配套物品进行全面检查,设施故障的应及时报修,物品短

9、缺的应及时报领。4.3 粪便处置4.3.1 粪池清理4.3.1.1 应定期检查化粪池井盖、导排管等相关设施,及时对破损井盖进行更换,定期对化粪池周边进行消毒杀菌。4.3.1.2 公厕每日开放前宜通过便器投加一定量的消毒液进入化粪池,以灭活进入化粪池的病毒。4.3.1.3 应使用机械化设备对排污管道和粪池应进行维护和清掏,清掏作业时,无关人员应跟作业场所保持3米以上距离。4.3.1.4 粪池清理前,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戴颗粒物防护口罩和防护面屏,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穿胶靴。4.3.1.5 清理粪池后,对化粪池口附近有污水洒落或污染的地面进行

10、清洁,并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消毒液喷洒表面至湿润,作用30min以上。4.3.2 粪便收运4.3.2.1 出车前、每座化粪池吸粪后、粪便处理厂卸粪后、运输车辆归队后应及时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毒4.3.2.2 应对粪便可能污染的场所和物体表面应及时进行全面消毒。4.3.2.3 粪便收运车辆进入粪便处理厂后,应到指定卸料口排放。4.3.2.4 粪便排放后,对吸粪专管内残留的粪便进行冲洗,对地面遗撒的污水用自来水或中水冲入储粪池后进行无害化处理。5 宣传引导5.1 防疫宣传应合理利用公厕电子屏、展示板等载体开展疫情教育宣传,宜循环播放防疫知识、防疫权威信息与相关报道等信息。5.2 防

11、疫引导5.2.1 公厕入口处、男女厕间、洗手台等醒目位置应设置卫生防疫温馨提示,提示内容主要包括如厕人员佩戴口罩、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粪便及尿液不遗撒便器外等相关信息。5.2.2 应加强公厕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防疫知识培训,引导自我学习培训工作,使相关人员了解疫情防控知识、掌握疫情防控措施、正确使用消毒用品、准确操作消毒作业。6 防控信息管理6.1 应将每天的公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进行登记管理,并及时上报属地疫情防控管理部门,作为公共场所疫情防控的重要指标,登记信息主要包括:a) 公厕运行情况;b) 保洁及消毒情况;c) 公厕管理和工作人员健康情况。6.2 应将近3天所登记的信息及时向群众公开。7 防控监督检查应建立完善公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监督检查机制,可通过内部自查、上级部门监督检查等方式对防控效果进行检查,并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 人员情况:防疫专业素质情况、管理严格程度等;b) 物资配备情况:消毒物资设备配备完整情况;c) 疫情防控情况:清洗、消毒、处理废弃物等情况。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