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经验总结汇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1896485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联达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经验总结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联达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经验总结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联达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经验总结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联达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经验总结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联达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经验总结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联达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经验总结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联达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经验总结汇总(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联达操作规范及流程(2012版)目 录1 总括22 工程设置33 钢筋构件绘制5 3.1 轴网 5 3.2基础5 3.3柱 5 3.4砼墙6 3.5梁 7 3.6板 8 3.7砌体墙 9 3.8档水、压顶9 3.9 单构件 9 3.10 检查94图形装饰绘制 105 工程量的输出与归档 136 软件中常用快捷键 147 操作中常见问题解答161 总 括1.1 软件使用整体流程1.2 针对不同的结构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绘制顺序,对不同结构类型,推荐的绘制流程如下:剪力墙结构:剪力墙门窗洞暗柱/端柱暗梁/连梁;框架结构:柱梁板;框剪结构:柱剪力墙板块梁板砌体墙板块;砖混结构:砖墙门窗洞构造柱圈梁。

2、1.3 根据结构的不同部位,推荐使用的绘制流程为:首层地上地下基础。2 工程设置2.1 工程名称栏中“计算规则”必须先根据设计图说明明确03G还是11G,因目前广联达建图后11G与03G之间不能互相切换,故第一步应准确设置。2.2 “汇总方式”中应设置为“按外皮计算钢筋长度”,需清楚清单计算规则为按图示尺寸计算,设计图中图示了构件的几何尺寸和保护层厚度,而保护层的定义为受力主筋外皮到构件边的尺寸,故应按外皮计算钢筋长度。2.3 工程信息栏中显示为蓝色字体的信息必须按设计图准确设置。2.4 比重设置栏中应将直径为6的钢筋重量调整为直径6.5的钢筋重量即0.2604881kg/m。2.5 计算设置

3、中常需调整软件默认设置的项如下:2.6 计算设置中需注意的问题:2.6.1 钢筋根数的计算应按默认设置为“向上取整加1”而不应为“四舍五入加1”,因为必须保证不大于设计间距(设计给出的是最大间距值)。2.6.2 梁下部纵筋及侧面通长筋应按默认设置为“遇支座连续通过”不应调整为“遇支座断开”,应遵循能通侧通的原则,钢筋在支座处搭接锚固对支座是削弱的,接头越少对结构的破坏就越小。2.7 节点设置中常需调整软件默认设置的项如下:剪力墙中2.8 楼层设置中应根据设计图修改砼标号、锚固值、保护层厚度,将搭接值调整为0。2.8.1 在楼层设置中需注意的问题:楼层设置中的基础层:是指在软件中绘制基础构件的楼

4、层,实际工程中没有基础层的这个概念。基础层的层高是指基础底标高至上一楼层底标高之间的高度,如图:在基础层需注意的是无论基础层层高有好高,柱箍筋均只计算了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的,基础顶标高以上的柱箍筋已并入在首层柱箍筋量里。3 钢筋构件绘制在定义各构件时为方便快速提量应将各构件根据清单项按名称区分如:,最后提量时根据图形软件中查看同名构件工程量来快速汇总提量。绘制各构件需注意的事项:3.1轴网3.1.1 无CAD图时绘制轴网一般会用到的功能:设置插入点、旋转点、修改轴号、修改轴号位置,两点辅轴。3.1.2 如用识别轴网则在识别完轴网后一定要用测量两点间距检查轴网的间距是否与图上标注的尺

5、寸一致。3.2基础3.2.1 承台识别时往往标高识别有误,正确的修改方法为:在定义界面修改标高后再到绘图界面按名称批量选择承台将其调整为另一个承台后再调整回来。3.2.2 在设置柱墩时必须在其他属性中根据设计图设置是否扣减筏板面筋或底筋,如之前忘记调整,布置完构件后再来调整则应在绘图输入界面选中所有构件在属性中调整。3.3柱3.3.1 对于不能识别的异形柱绘制时可用两功能来快速绘制,布置异形柱钢筋时无边线的位置的纵筋时应用“对齐”命令来准确定位纵筋的位置,否则会影响箍筋的量。3.3.2 对于顶层的柱我们需记得判断其边角柱这会影响钢筋的搭接与锚固,钢筋软件中有自动判断边角柱的功能。3.3.3 注

6、意广联达中不会自动根据图集判断柱箍筋是否全高加密:柱净高与柱截面长边的比值4时,箍筋沿柱全高加密,如设计图中存在此情况应手动调整柱箍筋间距。3.4砼墙3.4.1剪力墙结构的绘制顺序为:先绘制墙体,再绘制暗柱,暗柱一般用自适应绘制的方法来做,这样的话速度比较快速。剪力墙结构的识别顺序为:先识别平面图中的剪力墙,再识别柱大样图中的柱大样(然后再调整好钢筋配置),然后再识别柱平面图。3.4.2绘制时有柱的地方应该也绘制上墙体,(如果只画至暗柱边,剪力墙的水平筋均计算弯折,而正确的计算应是外层钢筋连续通过内侧钢筋计算弯折)这样不仅仅保证钢筋的计算正确,更保证了导入图形当中布置装修计算的准确,在布置砌体

7、墙时均应贯通柱布置。3.4.3剪力墙布置完后应仔细检查设计说明中是否在剪力墙上还设置了暗梁,不要忘记了布置暗梁,暗梁的类别中新增了边框梁,用来处理工程中遇到的剪力墙中的边框梁,布置时应该严格根据类别修改软件属性编辑里的梁类别,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3.4.4 软件中如果暗梁布置了侧面纵筋,则剪力墙的水平筋就不再计算,根据图集06G901暗梁侧面纵筋应为剪力墙水平筋连续布置,故剪力墙暗梁侧面纵筋在暗梁属性中不应输入,软件才会按墙的水平筋连续布置计算。3.4.5 剪力墙钢筋内外侧不一样的情况,软件怎么处理?外侧钢筋输在前,内侧输在后,中间用加号连接3.4.6剪力墙钢筋钢筋隔一布一的布置情况输入方式3

8、.4.7 当剪力墙的钢筋按下图设计时,在软件里不能将图中的大箍筋布置在暗柱里,而应布置为剪力墙的水平筋,再在其他钢筋里输入箍筋与水平筋锚固的差值,如果该大箍筋在暗柱里布置了剪力墙里只布置竖向受力筋的话就不能计算其拉筋的量。另外对于图中双层钢筋直径级别不同时如一层为A10200二层为C10200,在软件里则可以用另外一种不用的级别钢筋来输入如N10100来布置。3.4.8 布置剪力墙时应注意根据设计图对以下钢筋进行录入,避免漏算该部分钢筋3.5梁运用广联达软件必须正确的选择梁类型,各梁的图示如下:3.5.1在框剪结构中,框架梁应画至剪力墙的端部锚固,以剪力墙为支座锚固laE而不能画至柱边。3.5

9、.2设计图中有时连梁与框架梁标注有误,我们在布置时应准确判断,连梁与框架梁的区别是:连梁的箍筋是通长加密不分非加密,洞口跨高比小于5应设计为连梁,大于5的设计为框架梁,双洞口处连梁布置时应拉通布置这样箍筋跟受力筋才是贯通布置计算的。3.5.3在布置连梁的时候需注意根据设计图调整连梁的顶标高,软件默认为“洞口顶标高加连梁高度”,否则会影响过梁的量。3.5.4 相同楼层梁复制上去后,必须再批量识别梁支座。3.5.5在所有梁及楼板布置完后记得生成梁侧面钢筋。3.6板3.6.1布置板时应注意检查板厚与板名称是否对应,有时会忘记调整属性中的板厚,飘窗板的布置应采用按相对标高(即层底+*或层底*分)分别建

10、立好顶板及底板后复制到其他楼层,飘窗侧板有时设计图上注明的为构造柱,此时我们应用剪力墙构件来布置将名称取为*构造柱,最后按名称提量,这样布置方面导入图形里布置抹灰,如用构造柱布置则还要布置上砌体墙后才能布置抹灰,飘窗处框架梁上节点也应用剪力墙布置,如为连梁抬起标高,则在该连梁处应布置上砌体墙才能计算到抹灰。3.6.2布置板钢筋前检查计算设置中是否按图设置分布筋的配置及负筋标注长度位置的设置。3.6.3布置完板钢筋后运用查看受力筋布置情况,检查板受力筋是否漏布置3.6.4板负筋的布置可自动识别板负筋再修改,这样更快速,布置完后应检查板筋标注位置的设置是否(支座内边线还是支座外边线)与设计图示说明

11、稳和.3.6.5布置跨板受力筋时应手动根据设计图纸范围调整布置范围。3.7 砌体墙砌体墙应根据设计说明分材料名称及部位布置,方便最后提量,应记得根据设计说明配置砌体通长筋或砌体加筋。3.8 用水房间档水应用圈梁(注意调整其标高)布置不宜最后手算,能用软件布置的尽量用软件布置,压顶也应用圈梁布置这样方便计算钢筋量。3.9单构件输入适用于楼梯钢筋的布置及其他零星钢筋不能布置的如:楼板转角处附加钢筋、隔墙下加筋及梁洞口加筋。3.10在导入图形前需仔细检查好模型(经复核人复核后)特别是构造柱及过梁的布置要到位,避免导入图形后两边都来调整,能布置的构件均应布置在模型里。4图形装饰绘制4.1 有标准层的工

12、程可单独只导标准层及非标准层来布置装饰单独存个装饰工程,方便最后快速计算提量,图形构件如砼等量应在钢筋模型复核完后导入全部楼层提量。4.2将钢筋工程导入图形时,不应将暗梁导入,如导入后还要单独加上该部分的量归为剪力墙或板,提量时有时会忘记。4.3导入钢筋工程后必须进行合法性检查,调整检查出的问题。4.4计算规则设置中应修改外部墙及内部墙构造柱及圈梁部位钢丝网的计算方法设置为计算钢丝网。最后钢丝网的量应用报表里钢丝网总长的量剩以设计图中钢丝网的总宽。4.5智能布置垫层后应在垫层绘图界面内自动生成土方来准确布置土方,注意在设置里按设计图调整好室外高差。4.6在布置装饰时,楼地面、墙面、踢脚、天棚等

13、应按设计做法表中的名称来命名,名称后加主要材质如:内1(腻子)、内2(涂料)、内3(面砖)、地1(水泥砂浆)、楼1(卷材防水)等这样可以根据各房间做法来反检查房间是否布置正确,布置有保温的内墙面应定义为内1(保)、内2(保)不应用软件里专门的保温命令来布置,其计算有误。新建房间时每个房间均应单独建立如:厨、卫、客、卧、走道、前室、电梯间等,预防设计做法调整后单独提量。4.7在布置完房间后必须三维检查墙面天棚是否布置漏,因为软件常会出现房间布置起了,但部分墙面或天棚并未布置上。4.8在布置楼梯间房间时楼梯与楼层板平台楼面应单独来布置,根据楼梯计算规则,应分楼层板楼面面积及楼梯面积计算,楼梯面积不应包括楼层板楼面面积。4.9某些结构上的构造柱是不需要计算马牙槎的,导入图形后需调整该构造柱的设置。4.10在设置防水上翻高度时,矮墙高度不足上翻高度如飘窗处,此部位的防水高度时候要进行单独设置立面高度,否则防水要多算,在防水的汇总表上软件中的“水平防水面积”是指地面平面面积+上翻高度小于500mm的量(在软件中称为“立面防水面积小于最低立面防水高度”),而软件中的“立面防水面积大于最低立面防水高度”是指防水上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