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895481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地理分区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并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其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难点】能够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时安排】

2、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请大家看录像资料,猜一猜其中展现的景观在世界什么地方。(播放亚洲的录像资料:长城、蒙古人摔跤、喜马拉雅山、日本富士山、,日本人和服着装等) 生积极发言:中国、蒙古、日本、亚洲师这些最观都在亚洲,我们的国家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认识我们所在的大洲 亚洲。设计意图:学习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感知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讲授新课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一、雄踞东方的大洲师课件展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同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3页图6.2“亚洲的范围”,读图总结:(1)亚洲的半球位置。(2)亚洲的海陆位置。(3)亚洲的经纬度位置。生讨论回答并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师生

3、小结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北、西南分别与欧洲、非洲相邻,东北、东南分别与北美洲、大洋洲隔海相望;大部分位于81Nl1S、26E170W之间。建议:最好让学生到屏幕前指图回答。设计意图:读图学习相关知识,形象直观,培养了学生读图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师提问:通过对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们应怎样分析某个地区或国家的位置特点?生一般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分析.生(学以致用)合作学习,完成教材第4页“活动题”,了解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师过渡,通过对亚洲经纬度位置的分析,我们已了解到亚洲面积广大。它

4、在各大洲中的面积状况如何呢?二、世界第一大洲生读教材第4页图64“七大洲面积比较”,掌握七大洲面积排列顺序:1.面积比较师记忆技巧,口诀法记忆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北南,面选战, 生思考总结亚洲堪称“世界第一一大洲”的原因。师生小结亚洲的面积及位置。(1)面积最大(4 400万平方千米)(2)路纬度最广(跨寒、温、热带)(3)东西距离最长师过渡: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为了学习研究方便,把亚洲划分成了不同的地理分区。2.亚洲地理分区师通常,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划分为6个区域。生读教材第4页图6.5亚洲地理分区”,回答问题:(1)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

5、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课些国家?(2)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 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生通过对(1)、(2)题的练习,明确了亚洲地理分区的名称及分布,为以后学习区域地理打好基础。师过渡:课件展示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的成因是什么?3.居民生活的差异生各抒已见:各地降水不同,气温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师评价学生答案并小结: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课堂小结】学生先总结,教师再评价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亚洲的位置范用、面积、地理分区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明确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意识,提高自

6、学能力。【板书设计】第一节 位置与范围1.半球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东、南、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北邻欧洲,西南邻非洲,东北、东南分别与北美洲、大洋洲隔海相望。3.经纬度位置: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81 N11S、26 E170W之间。4.面积:约4 400万平方千米。5.地理分区【反思】第二节 自然环境(共2课时)第一课时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学会分析自然环

7、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亚洲主要也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难点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播放歌曲“亚洲雄风”。设计意图:诱发情感,加深学生对亚洲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师歌中唱到“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激情高昂。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洲的地形河流具体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讲授新课第二节自然环境师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全班分成两组作-次亚洲之旅:提出要

8、求:(1)说出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海拔大致是多少,有可能见到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区。(2)请一组同学沿 80 E,从北向南旅行,另一组同学沿30N,从东向西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记录沿途所经过的地形区。(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记录员记录所经过的地区的特征)生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形区的名称及大致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给子鼓掌激励。师引导学生进行“造 型活动”:(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

9、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教师提出”造型要求”: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之的海洋2 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区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动手演示,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格性,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非常有效。生按要求演示。师提问:同学们从读图观察描述及演示活动中,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生小结:1.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丘陵为主。2.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师引导学生阅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结合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则亚洲的地

10、势特征,便一目了然。思路:同时对比教材第9页图6. 12“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观察两图的差异。设计意图:可让学生直观获取知识,又可训练学生对地形剖面图的理解。师过渡: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哪些地方?流向哪里? 生小结:亚洲大河多发源中市山地、高限,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师引导学生阅读“亚洲地形图”图,说出亚州主要河流名称及分布。训练(课件出示练习题)阅读亚洲地区图”,完成12题,1.(1)注人太平洋的河流有_(2)注人北冰洋的河流有_(3)注人印度洋的河流有_2.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山脉:A_,B_,C_河流:

11、_,E_,F_高原:G_H_平原:1. _2. _半岛:3. _4. _5. _生学以致用:根据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分析,完成12题。设计意图: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亚洲的地形、地势及河流状况,理解了河流流向与地形地势的关系。亚洲地势起伏大,长河多。受地形地势影响,河流多发源于中部,星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板书设计】1.地势特点: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2.河流特点:长河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3.亚洲之最:最高大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大高原、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世界陆地最低点。【反思】第2课时

12、复杂的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及相关资料,结合以前所学知识.目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及相应的气候特征,理解影响洲气候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阅读教材,了解亚洲气候的地区差异及东部、南部地区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海陆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逐渐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重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难点】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位旅行家,游遍

13、了整个亚洲。他说:到了东南亚的马来群岛,气候比较湿热,几乎天天下雨;到了西亚的阿拉伯半岛,天气十分炎热,常年不见滴雨,到处是茫茫沙漠;夏季到了南亚则遇上了大的洪灾,村庄、农田等被洪水淹没,人们流离失所,损失惨重.一个大洲气候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异?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设计意图:使抽象的问题变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讲授新课板书复杂的气候课件展示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师引导学生读图,观察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生读图答出: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候,寒带气候、地中海气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山地气候9种。学生到屏幕前指图回容其他同学相互补充。师

14、引导学生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分析对比,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生积极发言。师分析评价学生答案,然后总结并板书:板书1.亚洲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提问亚洲的气候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特点呢?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总结:亚洲由于所跨的纬度广,地跨寒温热带,因此气候类型复杂。例如赤道附近东南亚的马来群岛,常年如夏,森林常绿是热带雨林气候;北极圈以北的北水洋沿岸则是大部分时间银装素襄的寒带气候。因此,纬度因素是影响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课件展示30 N纬线穿过的“亚洲的气候类型”图。活动看看30 N附近地区的气候类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归纳与亚洲其他纬度地区相比。这一带气候特别复杂。虽然处于同一纬度,但不同的海陆位置所形成的气候不同:同是30N,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10页内容,分析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