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894153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高考考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 传统文化的表现 特点和影响 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知识体系 考点清单 1 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2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3 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用 4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原因 必要性 5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6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正确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要求 7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 传统文化的内涵 表现形式 特点 影响 1 内涵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

2、 表现形式 考点梳理 3 特点 4 影响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 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到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7 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 1 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 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 必须 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 在继承传统文化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 过时的旧文化 推出体

3、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这就是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3 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 守旧主义 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 历史虚无主义 倾向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1 传统文化就是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 辨析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 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辨析 传统文化有积极与消极性质之分 具有双重作用 我们应该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而不是全盘继承 3 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辨析 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文化创新的前提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4 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辨析 传统文化如果

4、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 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到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不能笼统地认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发展起积极作用 疑点辨识 考点二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即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 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这就是文化传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成为自觉的文

5、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考点梳理 2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决定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 自身因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 文化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使收集 选择 传递 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 继承与发展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 促进文化发展 教育具有选择 传递 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A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 传递 创造文化的特

6、定功能 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传道 授业 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B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 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从事文化创造 C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 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2 1 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待传统文化 要先继承后发展 辨析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对待传统文化 既要继承 又要发展 故不应该说先继承后发展或先发展后继承 2 社会制度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

7、因素 辨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所以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 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辨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也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 科技发展必然使先进文化代替落后文化 辨析 科技发展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科技发展 也为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支撑 疑点辨识 1 2019 新课标全国卷 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 流浪地球 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天下大同 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 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 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 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 被称为

8、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 借鉴中融为一体 中华文化在交流 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基 文化创新的途径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 空谈文化创新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正确 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 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说法错误 错误 不同民族的文化 长期相互交流 相互借鉴 相互吸收 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错误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9、中华文化在交流 借鉴与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正确 故选B 典例剖析 2 2018 课标全国 2018年春节 大型文化节目 经典咏流传 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节目形式新颖 和诗以歌 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深受观众喜爱 山区孩子演唱 苔 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 著名歌手演唱的 墨梅 获得网民广泛点赞 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我国文化传承的事例为背景材料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优秀文化传承的目的和归宿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所以不选 而应选

10、传统文化的传承应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正确 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不是文化传承的前提 错误 3 2019 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 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 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 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 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 家风家训 乡约乡规 民情风俗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 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 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 是我国乡村历史 文化 自然遗产的 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传统村落衰落 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 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 医疗 文化 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

11、导致人口流失严重 甚至出现 空心化 古民居 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 自然毁损严重 传统工匠越来越少 传统建筑工艺 传统艺术日渐失传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 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 历史 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 拆真建假 对传统建筑 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 导致 千村一面 保护 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2012年以来 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 具有较高的历史 文化 科学 艺术 社会 经济价值的村落 有人说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12、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文化也会变化发展 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 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的发展 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 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 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解析 解答本题 首先要审设问 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 文化生活知识 题目类型评析类 问题指向评析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 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 首先从知识层面 本题主要围绕的知识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从题型层面 本题的基本答题思路首先要肯定其合理之处 即文化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发展 然后要否定其不合理之处 而这个否定并不

13、是一味否定 而是辩证否定 即传统村落会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的发展而面临困难 但因时而变的进行创造性保护和利用 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不会走向消亡 17 4 2016 课标全国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 困扰了人类几千年 20世纪60年代末 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 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 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 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 523项目 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 屠呦呦

14、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 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 经过数百次试验 无数次失败 并从 肘后备急方 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 汲取智慧 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 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 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18 屠呦呦说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 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 文化生活 的知识 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19 解析

15、本题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背景 考查文化生活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知识 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属于启示类题目 结合材料可从立足实践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加强传统文化研究 充分挖掘其当代价值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增强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立足于实践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掘其当代价值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20 5 2017 课标全国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 寻文化基因 品生活之美 2017年春节期间 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 中国诗词

16、大会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 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 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比赛诗词涵盖 诗经 楚辞 唐宋诗词 毛泽东诗词等 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 聚焦爱国 仁义 友善等主题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 有学生 教师 有工人 农民 公务员 有海外华人 外国留学生 嘉宾现场点评 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 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 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赛会设置竞猜 飞花令 等环节 启用水舞台 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 应用新媒体互动 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 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节目的播出 引起强烈反响 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 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 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1 答案 选择艺术价值高 影响大 代表性强的诗词 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 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 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 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 增强吸引力 感染力 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 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解析 此题借助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