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法温法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21893866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八法温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八法温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八法温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八法温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八法温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八法温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八法温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八法4温法1、 什么是温法:1、 温法:是用温热性的药物来治疗寒症的一种方法。2、 寒症分为表寒症和里寒症。(1) 表寒症:人体受自然界的寒邪侵袭,寒邪停滞在人体的肌表引起的寒症证侯。(2) 里寒症:由于人体内疾病的耗损,劳累过度,先天体质虚弱引起的寒邪,寒邪停滞于人体的体内而引起的寒证证侯。(3) 寒证:凡是 疾病的症状具有“寒”的属性的病证,统称寒证。特点:a:生理机能低下,b:体内的热量不足。(4) 寒证常见症状:A:恶寒喜暖,面色苍白,手脚冰冷。B:舌淡苔白,脉迟或紧。C: 口淡不渴,痰液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5) 寒证分为实寒证和虚寒证。A:实寒证:指外在的寒邪侵入人体肌表

2、或是侵入体内所引起的寒,包含过食生冷食物引起的寒证。实的概念:“实”是指人体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中由各种疾病形成了多余的病理产物“寒邪”。包含自然界的寒邪以及人体饮食而入的冰凉食物产生的寒邪。B:虚寒证:“虚”的概念:虚是指人体内出现了虚损亏虚不足的证候。(就是身体虚弱)。虚寒证是指人体内阳气的亏损,导致人体内的阴气比较亢盛所产生的一种形态的寒邪,所形成的寒证。它同实寒证有所区别。2、 温法与补法的适应证:1、 温法:温法适用于体内有寒邪的证候,畏寒肢冷、全身怕冷、大便溏泻等证状。2、 补法:补法适用于体内有虚证的证候,阴阳气血亏损等证状。3、 温法与补法的区别:(1) 温法药物,桂枝、羌活、独活

3、等药液清淡。(2) 补法药物,人参、当归、巴戟天等等。(3) 温法药物:去除体内寒邪,药液清淡,味道比较香,药性比较快速竣猛。(4) 补法药物:增加人体阴阳气血,药液色泽比较浑浊,味道比较重,作用通常比较和缓。3、 实寒证与虚寒证的区别1、 实寒证与虚寒证都会出现大便溏泻,畏寒肢冷,舌苔白的现象。2、 形成实寒证所经历的时间比较短,形成虚寒证所经历的时间通常比较长。3、 实寒证患者脉象比较有力,而虚寒证患者脉象沉弱无力。4、 实寒证患者不一定会出现神疲乏力的现象,多数会出现脘腹胀满冷痛,食欲不振,也会出现头痛、咳嗽、鼻塞、流鼻涕等类似于外感风寒的症状。5、 虚寒证患者主要表现是患者体质特别虚弱

4、,脸色十分苍白。甚至会出现阳痿、遗精,性功能障碍等疾病。但是基本上无外感风寒的症状。6、 使用温法应注意的事项:(1) 首先确定人体内是否有邪热停滞,如果有,不宜使用。(2) 用药量不宜过大,应由小剂量开始,逐步适应加大。7、 避免遭受寒邪的侵袭:(1) 养成良好的生和习惯,炎热的夏天不在地板上睡觉时间长了会引起风湿病的发生。(2) 风湿病不是风湿性关节炎,而是寒气邪气会停留在肌肤表面,或是侵入到脏腑中,导致气血运行比较缓慢。(3) 上述患者通常使用拨罐方式来疏通他们背后的筋络气血。(4) 要避免贪凉而遭受风湿邪气的侵袭。(5) 应该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容易造成人体下肢关节炎。4、 病案举

5、例:患者男46岁,主诉右肋骨下疼痛20余年,并且出现梅核气现象。(即讲话觉得喉咙中有一口痰要吐出,又不能吐出来,讲话断断续续。)患者体质十分强壮,有胸闷,偶尔感到腹部闷胀,无其他症状。舌体从前面有一条比较明显的凹陷,脉弦紧,(肝气郁积,或气滞血瘀的现象。)脉弦紧表示有阴寒内盛的现象,体内较寒。治法:疏理肝气,活血化瘀,同时滋阴化痰药物共用。参考处方:丹参15克、柴胡5克、桔梗5克、怀牛膝15克、白芍10克、麦冬15克、半夏10克、枳壳5克、姜黄5克、木香10克、陈皮5克、甘草5克、白术15克5、 治疗年轻女性手脚冰冷的有关寒症。1、 病的形成时间长,通常要几年。2、 不能简单使用温法应该首先判

6、断是否属于血虚、气虚、阴虚、阳虚所引起的。3、 虚寒证的患者通常都有阳虚的现象,应该根据不同的病情使用补益气血的药物,同时配合适当的温法药物。6、 由于饮用冰凉食物造成的“里急后重”的治疗方法。1、 里急后重:指患者觉得小腹胀满,想大便但又拉不出来。即使拉出来后,觉得拉不干净,有灼热感。2、 治法使用温法,同时一定要配伍利湿的药物。单独使用温法而不利湿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无明显效果。7、 患者感受风寒邪气引起的感冒(症状:头痛、鼻寒、流鼻涕、喉咙疼痛等。)的治疗方法。1、 病程短(1-3天),寒邪在体表,使用发汗发可以治愈。2、 病程适中(1-2周)患者某些脏腑受到影响,使用发汗发加补益气血的药

7、物治疗。3、 病程短或长,但体内脏腑功能受到亏损,气血功能比较虚弱的虚寒证。治疗方法:应以温法为主并且配合补法为辅的治疗原则进行。(病程缠绵反复)。8、 用温法治疗冷气房综合证1、 症状:夜晚睡觉开空调,早上起来感到全身冰冷、头晕、全身无力,无鼻涕、鼻塞的现象。部分人有咽喉痛、头痛的症状。上述症状随着体质的变化而变化,共同特点是感觉全身寒冷。2、 治法: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发汗法药物进行治疗,并配伍一定量的温里药物,加强体内气血循环。9、 用温法治疗风湿病:1、 应该判断病程的长短,病程短的(1-3月)左右,比较轻缓,往往伴有关节炎;病程长的较严重。2、 病程短的轻的,用温经通络的药物进行治疗。

8、3、 病程较长的,往往损伤了肾脏和肝脏及脾脏(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引起严重的病情,形成里外皆病的证候。4、 上述病的治疗:用温法来祛除停滞于关节的风湿邪气,同时辨证论治,配伍补益肾、肝、脾的药物,并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调配药物。5、 不能一开始就使用温法,应该由病情的发展,如患者出现了胸闷、脾胃运化不良等,应同时配伍行气、和血、化痰的药物,等气血运行较顺畅、脾胃运化功能比较好的时候,才可以配伍温热的药物。10、 温法常用方剂:(1) 胃寒证:(多数由于食用大量生冷食物引起,也可由外在的寒邪侵入胃腑引起。)1、 代表方剂良附丸:高良姜12克、香附12克2、 本方特点:药性相当温燥,没有配伍补

9、益气血的药物,只适用于胃寒证的早期。3、 如果长期未愈的胃寒证,必须根据症状与脉象来判断。如果寒邪已经损伤了正气,必须加入人参、当归等补益气血。4、 如果患者同时兼有表寒症,应同时加入薄荷、紫苏等药物。如果有胃胀等气机运行不畅时,应加入陈皮、木香、厚朴等药物。(2) 寒滞肝经证:1、 症状:寒邪侵入体内后,凝滞肝经的气血,并以肝经循行部位出现冷痛的症候。2、 代表方,暖肝煎:肉桂6克、小茴香6克、乌药6克、当归9克、沉香3克、枸杞子9克、生姜6克、茯苓6克。3、 该方特点:方中与温里祛寒药物多,祛寒作用强烈。4、 方中已经加入当归、枸杞子的补益药物,对于寒滞肝经兼有气虚的患者,必须加入人参、黄

10、芪来补气。(3) 、血寒证:1、血寒证:是指寒邪停滞于体内,导致全身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全身气血运行不畅的症候。2、代表方剂,当归四逆汤: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通草6克、甘草6克、大枣15克。3、对于血寒证兼有阳气虚弱的患者,应配伍人参、黄芪来补气。血寒证兼有血液亏虚的患者,应配伍丹参、鸡血藤来补血活血;血寒证寒邪特别严重的患者,应配伍羌活、麻黄来祛除寒邪。(四)寒湿内阻证:1、寒湿内阻证:是指寒邪停滞于脾胃后,与湿邪相搏而形成寒湿所引起的证候。2、代表方剂,藿香正气散:藿香9克、紫苏3克、白芷3克、半夏6克、白术6克、茯苓3克、陈皮6克、厚朴6克、桔梗6克、甘草6克。3、藿香正气散只适用于疾病的初期,不适合于严重的疾病。4、加减,肌表的寒邪严重时,应加入麻黄、桂枝以增强发汗;脾胃气虚,应加入人参、党参等。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