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有关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887242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 年有关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8 年有关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8 年有关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8 年有关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8 年有关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 年有关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 年有关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有关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

2、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

3、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广泛地向周围人学习的句子),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APP会

4、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

5、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三填空并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孔子说: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去认真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3、子曰:“见贤思齐焉,。”/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4、子曰:“三人行,。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5、子曰:“ ,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又领悟到新知识,可以凭这

6、一点做老师了。、子曰:“岁寒,。”/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子曰:“其恕乎,。/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知啊。(二)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7、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有文学价值地理巨著。三峡指长江上游的(自西向东分别为)瞿塘峡(最短最险峻)巫峡(以曲折幽深秀丽闻名)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著名),西起四川奉节,东至湖北宜昌,全长204公里。2、实词:自:在。自非:如果不是。曦月:太阳,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空谷传响: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巚: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实在。肃:

8、寂静。属:(zh)连续。引:延长。绝:消失。素:白色;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朝:早晨。乘奔御风:这里指奔驰的骏马素湍绿潭:急流的水。霜旦:降霜的早晨 飞漱:飞泻冲荡。属引凄异:连续、延长或王命急宣:如(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良多趣味:良:的确,实在3、特殊用法:奔:奔驰的骏马。湍:急流的水。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4、注意区别:属:属引凄异(连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绝:久绝(消失)。绝巘:极。阻绝:断。自三峡(在)。自非(如果)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一片清冷寂静。 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

10、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9

11、)、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是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2)文章第一

12、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11)、欣赏: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

13、的气势。)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3、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答:侧面表现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同时也反衬了三峡的凄凉

14、。4、导游词:各位游客,欢迎你们到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洪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之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畅游此地。5、从文中找出在三峡建水电站的有利条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见水流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见水势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可见落差大。6、三峡的名胜古迹:白帝城,屈原故里,昭君故里等。传说:神女峰。7、三峡四季水之景:春冬,清荣峻茂;夏,水流湍急;秋,水枯谷凄。三、与朱元思书

15、吴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填空。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朝代)梁 文学家。(3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风烟俱净(全,都) 负势竞上 (依靠,凭借) 窥谷忘反(同“返”,返回)水皆缥碧 (青白色) 互相轩邈 (比高远) 直视无碍(障碍)甚箭(胜过)戾天(至)3、词类活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