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121883252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0.1 简答题1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有什么差别?答:尽管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市场非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市场非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主要在于:(1)凯恩斯主义市场非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黏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但是调整是缓慢的;(2)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一个就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另一个就是理性预

2、期,这一假设来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2试说明: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价格呈黏性的原因,以及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的影响。 答:价格黏性指经济变动中价格调整缓慢的倾向,价格黏性分为名义价格黏性和实际价格黏性。名义价格黏性指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的调整不能按照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变动;实际价格黏性是与“名义价格黏性”相对而言,是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工资的黏性,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一种价格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1)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之所以有黏性,原因是主要有:市场的不完全,存在垄断竞争。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价格黏性,但实体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只占有很小的部分,非完全竞争是市场的

3、主体,在这种市场上,企业可以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当变动其产品价格的时候需求付出一定的成本,因而导致了短期内价格无法立即作出调整,出现价格黏性。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解释原因等等措施都会带来费用和成本,类似于饭馆改变价格重新制作菜单一样,如果价格变化很多,成本会增加,顾客可能也不满意,这就使企业不会轻易变动其成本。造成价格黏性。协调失灵。当一个社会无法取得一个可行的、所有人都认可的结果时,社会就出现了协调失灵。因为一个经济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价格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决策还要看其他相关经济主体的决策,因为他们的收益状况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在协调和谈判过程中不

4、能达成一致,就会延缓价格调整,同样也会造成价格黏性。有效劳动需求。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一定的需求水平和一定的工人工作的努力程度下,一个经济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价格,就要相应地改变劳动的投入数量以改变价格,因为有工会等劳工组织、劳动协议书的存在,企业不可能随时对劳动投入进行调整,工资也存在黏性,所以也发生价格不能及时调整的后果,出现价格黏性。(2)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的影响新凯恩斯主义学家认为在长期里,价格经过充分地调整之后,经济会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此时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处在均衡中,但是在短期内,由于价格的黏性,整体经济会偏离一般均衡,使价格高于或低于均衡时的水平,总需求大于或者小

5、于供给,国民收入出现短期波动。3“两个剑桥之争”争论的主要焦点是什么? 答:两个剑桥之争是指美国新古典综合派和英国新剑桥学派之争。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通论中若干论点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以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新剑桥学派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由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向被称为剑桥学派,所以以琼罗宾逊为首的具有坚定的反马歇尔理论色彩的后凯恩斯学派又被称为新剑桥学派。“两个剑桥之争”争论的主要焦点有:(1)方法论方面。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在方法论上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均衡分析方面。新剑

6、桥学派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新剑桥学派认为,整个经济不是处于均衡状态,因此新剑桥学派是一种非均衡分析。而新古典综合派在“综合”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的过程中,承袭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论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并把这些已经被凯恩斯革命破除了的均衡概念重新恢复起来,采取的是均衡分析方法。第二,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方面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只要实行以凯恩斯理论为依据的宏观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新古典的微观理论仍然是适用的。所以他们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把资源最优配置作为经济学的主题;他们的整个分析仍旧以个人(经济人)作为出发点,不考虑社会制度和

7、社会经济关系,或把这些因素看作是分析中的外生变量,集中分析经济活动中的人与物的关系和物与物的关系。 新剑桥学派对这种忽视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分析方法持严厉的批判态度。新剑桥学派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关系(尤其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等因素在经济活动和经济分析中都起着巨大作用。这种强调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分析方法,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中。(2)理论前提方面。在整个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方面,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分歧反映在两个问题上,即如何看待“萨伊定律”和如何认识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第一,对萨伊定理的看法。新古典综合派认为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达到充分

8、就业后,新古典经济理论可以再度适用。也就是说,在充分就业状态时,萨伊定理还是成立。新剑桥学派否定萨伊定理,认为新古典综合派在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综合起来的过程中,使得“萨伊定律被矫揉造作地恢复了,并在它的掩护下,所有旧学说都偷偷地又回复过来了”。第二,储蓄和投资的分析。新剑桥学派认为,根据凯恩斯的观点,不是储蓄支配投资,而是“储蓄不能不受投资量(增添设备和原材料的支出)的支配。储蓄水平随收入水平而变化。在工人失业和生产设备利用不足的时候,投资支出的增加会提高收入,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又增加储蓄。”而新古典综合派则认为,只要根据居民的储蓄倾向算出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中的储蓄量,

9、然后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安排足够的投资来吸收这笔储蓄,经济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了。这实际上是认为,在任何时候,储蓄额总是一定的,只要通过利息率的调节,储蓄总是可以全部转化为投资的,因而投资是由储蓄支配的。4简要评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批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要从经验检验和理论一致性两个方面展开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批判。(1)从经验检验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技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进行了充分的检验,以便否定凯恩斯理论。由于滞胀现象的存在,检验结果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有利。(2)从理论方面。首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三大错误:不合理性的预

10、期。在凯恩斯理论中,经济当事人的预期通常被假定为不变,它主要取决于过去该变量的数值。这就意味着人们并不利用有关将来的信息来谋取最大的利益,从而违背了西方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在一个理论体系中个人行为不一致。比如,微观经济学中分析劳动供给时,假定人们就收入和闲暇进行选择,但在宏观消费理论中又假定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消费,即劳动者要在现在和将来之间进行选择。但并没有一种理论说明二者的一致性。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评价政策的标准不能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其次,在批判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根据基于理性预期假设和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11、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欺骗公众基础上的。经济中存在着一个由资源、制度、习惯、市场结果等因素决定的自然就业率水平,同时人们会以理性的方式形成预期,在自然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持续的政策效果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由于政府不能预测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因而政策的后果可能是加剧经济波动。 上述结论主要来自于著名的“卢卡斯批判”。卢卡斯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大多是根据参数固定不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但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将使得这些参数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政策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5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假如某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发生什么变化?凯恩

12、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答:(1)有效需求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有效需求原理在凯恩斯理论体系中既是其就业理论的出发点,又是其整个学说体系的基础。有效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均衡时的总需求,即决定于有效需求。但是,由此所决定的总就业量,并不顾及社会上实际存在的劳动供给量,因而也并不恰好就是能使“非自愿失业”者全部就业,或者说,这种均衡不一定就是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凯恩斯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或者说是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就业量究竟是稳定在较高水平上还是较低水平上,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有效需求包括

13、两部分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们取决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和货币量。有效需求的含义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就市场上有支付能力或购买能力的需求而言。这里的“有效”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力。另一方面是就社会总需求而言。“有效”是指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上相交的一点,只有这一点才对决定就业量有效,才构成真正的、有效的社会需求。因此,可以用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作为有效需求的简明定义。总需求价格大于、小于及等于总供给价格,直接决定生产和就业是否达到均衡状态。(2)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亦即一定的就业量下预期收益会超过导致这一就业量所必须的收益时,企业会扩大生产,增雇工人;相反,

14、则会缩减生产,减少雇员。只有当总供给价格等于总需求价格时,企业才能获得最大的预期利润,达到均衡状态,这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3)因此,假定某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失业,表明有效需求不足,于是失业会上升,国民收入会下降。凯恩斯认为,这时需要由政府用膨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利货币政策对经济加以干预,以降低失业率,提高国民收入水平。6考虑卢卡斯模型中有一次财政扩张。(1)它对于产量和价格有什么短期影响?为什么产量会上升?(2)它的长期效应如何? 答:(1)在卢卡斯模型中财政扩张的影响十分类似于货币扩张。政府支出的扩张增加了总需求,并带来价格水平的上升。厂商预期到了这次价格上升,而工人最初并没

15、有预期到。因此,劳动需求曲线右移,而最初的劳动供给曲线没有受到影响。在新的劳动市场均衡上,名义工资上升。工人认为他们的实际工资也上升了,愿意更多工作,这最终带来了产出增加。换句话说,财政扩张的短期影响是AD曲线右移,而向上倾斜的AS曲线没有发生移动(因为它的位置取决于预期价格水平)。我们自然得到了价格和产出水平的上升。(2)长期内,工人意识到了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他们名义工资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实际工资的提高。工人们不再愿意更多工作,劳动供给曲线(或者说短期AS曲线)左移。最终,保持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和真实工资率保持不变,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会保持相应比例的上升。7什么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答:货币数

16、量论是一种关于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之间存在一个直接的比例关系的理论。在传统的古典理论中,表示这种直接比例关系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交易方程式,一是剑桥方程式。交易方程式是美国耶鲁大学欧文费雪提出的,其方程式为:这里,表示货币数量,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即每单位货币在购买中周转的次数,表示价格水平,表示实际交易数量,这一方程式说的是货币数量乘以货币周转次数等于价格水平乘以实际交易数量。剑桥方程式是英国剑桥学派人物阿马歇尔提出的,其方程式为:上式中,仍旧分别代表货币存量、价格水平和实际交易数量,则表示货币余额需求在货币收人中所占的份额,例如,假定l4,这就是说社会所持有的货币余额为购买产品的年支出量的l4。从上述两个方程式的关系看,和互为倒数。如果我们用去除剑桥方程式,就得到费雪的交易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