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879532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基础知识(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游褒禅山记写游山经过,并由此生发议论,与一般的游记散文相比,构思新颖,别具匠心。B. 对屈原的崇拜,从普通大众到士大夫,从稗官野史到正史,大家都对屈原的美德深信不疑。C. 食品卫生安全重于泰山,学校高度重视,严禁腐烂变质、半生不熟的食材端上学生的餐桌。D. 清明前后,春风如一

2、只看不见的手轻轻拂过,长江以南半壁江山都笼罩在了一片暖意融融的春光中。【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这里指游褒禅山记构思新颖,使用正确。B项,稗官野史:泛称小说及记载不见经传的轶闻琐事的著述。这里指和正史相对的著述,使用正确。C项,半生不熟:意思是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这里使用本义,正确。D项,半壁江山:指在敌人入侵后保存下来的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这里指长江以南的江山,使用不正确

3、。故选D。【点睛】成语的辨析方法1.看词义,忌望文生义。2.看色彩,忌贬褒颠倒。3.看谦敬,忌词语错位。4.看对象,忌张冠李戴。5.看表达,忌重复赞余。6.看逻辑,忌自相矛盾。7,看意思,忌正反不分。8.看程度,忌轻重失度2.下列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七十年前,经过百年战动荡的中国千疮百孔,斑驳陆离。面对云谲波诡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针对西方的各种封锁措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国难,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闻不如一见,无论你身在何处,当你踏上这片土地时,你一定能感觉到如今的中国万象更新,生机勃勃。A. 斑驳陆离B. 云谲波诡C.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D. 百闻不

4、如一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斑斓绚丽。这里应指中国经历战争后的衰败景象,使用不正确。B项,云谲波诡: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这里指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使用正确。C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意思是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这里指针对西方的封锁采用各种办法应对,使用正确。D项,百闻不如一见: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这里指亲眼看看新中国的变化,使用正确。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虽然苏轼是

5、一个政治上的牺牲品,屡次遭受贬谪,流离失所,甚至穷愁潦倒,但我们见到的依然是一个乐观豪放的苏轼,一个超然于大地、飘浮于半空、豪情万丈的苏轼。中国封建历史上,儒学之士常常以“济苍生、安社稷”为己任,但遭弃用,受贬谪,时时干扰着他们匡扶社稷的美梦。苏轼好佛,但他没有因佛教的思想而否定人生:苏轼饱读儒家经典,但他没有因宦海沉浮而自怨自艾(妄自菲薄)走向堕落;苏轼喜好道家思想,但他没有因此看破红尘而洁身自好(明哲保身)。因此苏轼不像有些意气风发(慷慨激昂)的青年,仕途失意便一蹶不振(一败涂地)。他没有在东坡雪堂里消弥自我,既不避世,也不避人,而是“澄怀观道”,以求对生活更深的理解,总是让自己不断地发展

6、进步。3. 文中划横线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穷愁潦倒B. 匡扶社稷C. 消弥D. 澄怀观道4. 文中加点词语不能被括号中词语替换的一项是A. 自怨自艾(妄自菲薄)B. 洁身自好(明哲保身)C. 意气风发(慷慨激昂)D. 一蹶不振(一败涂地)【答案】3. C 4. D【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逐项识别字形正误。考生平时应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本题C项,“消弥”应为“消弭”。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自怨

7、自艾:本义是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妄自菲薄:本意是自暴自弃,后来也引申为过分看轻自己。语境是他没有因宦海沉浮而悔恨或看轻自己,可以替换。B项,洁身自好:指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明哲保身:古时本意指用明智的方式保全自己,属于褒义词。如今也比喻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现多作中性词使用。这里指苏轼没有因看破红尘而只知保全自己,可以替换。C项,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慷慨激昂:指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这里指苏轼不像青年们精神振奋,可以替代。D项,一蹶不振:意思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一败涂地:形容彻底失败,无法收拾

8、局面。两者意思不同,不能代替。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之外的传统文学样式,兼有诗歌散文之长,内容_,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它与生活_,凡身边事、眼前景皆可入对联,欣赏对联,不仅能提升人文知识,了风俗人情,还能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对联最早出现于三国,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_。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反复推琢磨,但是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_,宛若天成。对联分类繁多,不同场所应使用不同的对联。比如一中项家书院“承百年老院明礼崇德,继一中辉煌求知求真”、重庆湖广会馆“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来来来认认真真想想事,忙忙碌碌暮暮朝朝坐坐坐潇潇洒

9、洒宽宽心”、南岸慈云寺望江亭“极目高秋遥送两江云水,会心深处默对一树菩提”、沙坪公园濯静亭“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话流年”。5.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包罗万象 休戚相关 源远流长 一气呵成B. 灿若繁星 息息相关 经久不衰 信手拈来C. 包罗万象 息息相关 源远流长 信手拈来D. 灿若繁星 休戚相关 经久不衰 一气呵成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仅能增长人文知识,见识风俗人情,还能享受审美乐趣和修养情操B. 不仅能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还能增加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C. 不仅可以增长人文知识和风俗人情,还能够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D.

10、 不仅能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还能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答案】5. C 6. D【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灿若繁星:比喻才能出众的人很多,语境表达的是对联包含的范围很广。因此选用“包罗万象”。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境说的是对联与生活关系紧密,没有利害和祸福的意思,因此选用“息息相关”。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经久不衰:精神

11、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或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语境表达的是对联历史悠久。因此选用“源远流长”,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或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语境强调对联不能有斧凿之痕,能自由地运用材料。因此选用“信手拈来”。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A项,搭配不当。“见识”不能与“风土人情”搭配。“修

12、养情操”搭配不当,“修养”的意思是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或者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B项,语序不当,可改为“不仅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还能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C项,成分残缺。缺“了解”,与“风俗人情”搭配。故选D。7.文中不同场所对应的对联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 一中项家书院“承百年老院明礼崇德,继一中辉煌求知求真”B. 重庆湖广会馆“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来来来认认真真想想事,忙忙碌碌暮暮朝朝坐坐坐潇潇洒洒宽宽心”C. 慈云寺望江亭“极目高秋遥送两江云水,会心深处默对一树菩提”D. 沙坪公园濯静亭“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话流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

13、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形式是对联题。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内容、结构、词性、字数、平仄等角度思考。本题D项,“万卷古今消永昼 一窗昏晓送流年”的意思是:比喻读书刻苦认真,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读书,而忘了一天过去了。内容上不适合沙坪公园濯静亭。故选D。【点睛】对联特点字数相等。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

14、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8.“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畏之感,使人服膺”(乡土中国)。中国人待人以礼、言谈重礼、语词得体合礼是我们的优秀传统。下面句子中不合礼的一项是A. 昨日本拟一电相告,以小轮船不来,故不能发,想正悬念。今特琐琐相告,可并禀高堂。(梁启超与娴儿书)B. 欣闻母校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校庆邀请函回函)C. 犬子在光明大道2号新开汽车工坊,欢迎新老朋友惠顾,(父亲在朋友圈发布的儿子店铺开张信息)D. 选科分班结束后,学生对老师说:“承蒙老

15、师上学期的雅教,我受益良多,今后若有机会还请老师不吝赐教。”(师生道别)【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对应用文的格式、表达习惯等有一定了解,首先仔细审读题干,再依据题干仔细阅读题目,特别注意有无语病,表达是否得体,格式是否正确等。本题A项,高堂指父母,在这里指母亲。C项,犬子,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惠顾,指光临,用于商家欢迎顾客。D项,雅教,指对方的指教。赐教,请求对方给予指教。以上都合乎礼的要求。而B项“躬临”是亲自到达的意思,这个词是对别人到达你处的敬称,用在此处不妥。故选B。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一)文言文阅读(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傅青主善书画清徐珂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至日,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晡至昳,始罢席。乃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