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上传人:1305****567 文档编号:121878081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仅限参考学习)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仅供大家参考!教学目标1、学生能按大纲和教材要求掌握本课一、二类生字、新字;能结合课文,说明关键性词语的意思;能运用“妒忌”、“必然”、“虚实”、“私自”造句。2、学生能简要复述这个故事;能在老师的启发下正确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3、学生能口头回答课后习题1中三个问题;能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培养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4、学生能理解“妒忌”的危害,知道对比自己强的人,只应虚心学习,努力赶超,而不应妒忌;能

2、联系实际,为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和宽广胸怀所感动,并产生崇敬、向往的感情。主要教法课题导读;复述导读;问题导读;谈话法。课前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说出课文大意。2、能熟练读出一、二类生字及其在课文中的组词。3、联系课文结合解释词语:妒忌、甘受惩罚、推却、呐喊。第一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故事背景和课文大意。能简要复述故事的起因和开始部分(借船)。理解“妒忌”、“推却”、“军令状”、“甘受惩罚”、“自有妙用”等关键性词语。渗透总目标4和1的内容。教学过程要点:1、抽查字词预习情况。着重该课时目标中所列词语和少数重要的二类生字词的认读。2、导入:引导回忆第九册中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及其中周瑜这个人物;

3、联系讲授本课背景(见小黑板板书设计);引出并板书新课课题。3、引导就课题质疑:见此课题,可能或应该想到些什么问题?(见板书设计)4、带着上述问题听读(或自读)课文。着重考虑“为什么借箭”这个问题;经过和结果如答不理想,作存疑处理。5、反馈课文大意后,着重以问题导读,弄清“为什么借箭”的问题。教师引导看课后习题1(1)(2),联系课文开头一段,默读、思考、圈划,然后展开讨论。在反馈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由表及里地认识借箭的真正原因,注意抓住关键性词语理解。这一教学过程,教师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和讨论。6、引导运用板书提示,默读课文,每人自练复述故事起因,教师巡视,辅导后进生。反馈。7、请

4、学生找出“诸葛亮为借箭所做准备工作”这一内容所涉及的课文段落,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主要意思(借船)。再引导学生读书,弄清借船方式(秘密)、数量、其它要求。8、复述“借船”这一部分内容。练习方式:个别学生示范与群体操练相结合。9、小结:以承上启下式终结该课时。课外作业:练习复述故事;给课文试分段。第二课时本课时目标:学生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中“借箭”和“结果”的主要内容。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能正确地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更清楚地把握全文。渗透总目标4和1的内容。教学过程要点:1、引导学生说一说一类生字字形记忆及书写时须注意之点,如“忌”(上声下形),“督”(字形上宽下窄)等。当堂练习难写易

5、错的几个字34遍,组词写一遍。2、以上课时“就课题质疑”中已解决的问题“起因”与“借船”导入新课。3、以复述为手段,重点引导读懂“借箭”这部分课文。(1)找出这部分课文的起讫处(69自然段)。提出读的要求:看谁能以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式,复述这部分内容。引导督促每个学生认真看懂课文后再练习复述。组织交流。教师巡视辅导。(2)教师根据复述反馈情况,引导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各自然段要点(用谈话法)。注意理解关键性词语“虚实”、“顺风顺水”等。引导看课文插图,在课文中用画出与图意相应的语句;讨论:这幅图着重表现了什么意思?(3)根据板书,再次自读课文,练习复述,(巩固性练习)中、优两位学生反馈复述,

6、组织评议。4、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草船借箭的结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课文结尾与开头有无联系?怎样联系起来的?)5、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启发性问题:(1)课文写了几件事?我们该按怎样的思路(顺序)给课文分段?(2)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段技中,比较适合这课分段的是什么?(先找出事情的经过部分,再看事情经过可分几段)。学生分段,写段意,交流。反馈。6、结合分段及段意概括,练习简要复述整个故事。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上讲台复述。7、引导学生小结,简要复述课文故事的方法,预告下节课内容:评论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个人。请学生给这两个人分别写一段评语,就如老师给学生下评语(课外作业)。第

7、三课时本课时目标:做口头笔头练习,着重完成书面造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正确评价周瑜、诸葛亮这两个人物,以完成总目标4的内容。教学过程要点:1、出示书面造句词语,先进一步引导准确理解词义、运用范围,后完成书面造句。教师巡回,搜集“妒忌”一词的好造句备用。2、以这些问题引出对诸葛亮的评价:(1)诸葛亮约鲁肃上船取箭,为什么只管饮酒取乐?(杰出才干:准确预计天气和曹军反应)(2)诸葛亮会不会不知道周瑜是故意刁难或陷害他?既然知道,诸葛亮为什么不气愤、不与周瑜论争?(胸怀宽广,以大局为重)请学生修改给诸葛亮下的评语。3、请学生说说对周瑜的评价。教师相机引起讨论:妒忌的害处?(1)从东汉末年的三国形势来看,瑜妒忌亮的才干有何危害?(削弱蜀、吴联合抗曹的力量,与己有害)。(2)推论一般:如我们对学习等方面比自己强的人采取妒忌的态度会怎样?因此我们应当怎样做才对?最后拿学生有关“妒忌”的造句,联系实际进行教育。4、布置本周内完成的小作文练习,略加指导(任选一题。)(1)我曾经妒忌他(她)(记叙文);(2)妒忌无能的表现(读草船借箭的感想)。5、启发、教育、鼓励性结尾,终结该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