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21876904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九流”一说。其中“三教”指的是()A儒、法、道B儒、佛、道C儒、墨、法D墨、佛、道2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A韩愈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3“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首古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思想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朱熹的理学思想D王阳明的心学思想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心词在“人心”,由此可得知是心学思想,故选D项。4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B伦理道德C性恶

2、论D唯物思想5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C理并不是世界的本原D“工商皆本”6(2019广宁学考模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7(2019惠州学考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远古必不如当今,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8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主张中,由他提出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制天命而用之”D“兼相爱

3、,交相利”9(2019广东学考模拟三)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思想中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君轻民贵” C“大一统”D“人道有为”10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集团的斗争C社会环境的变化D其他学说的衰落11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A程朱理学已经不合时宜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C商品经济的发展D土地高度集中,社会贫富不均12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

4、农抑商思想二、单项选择题13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D“仁者爱人”14(2017深圳学考模拟)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用画笔将其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漫画化,并加以现代诠释。下列选项与下图中描述相符的是()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15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A“奖励耕战”B“崇尚自然”C“民贵君轻”D“无为而治”16儒学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是指()A人定胜天,天行有常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C无为而治,积极无为D轻徭薄赋,实行仁政17关于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18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A心外无物B天理是万物的本原C无为而治D仁者爱人19(2017湛江学考模拟)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句言论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学以致用D反对中央集权20(2017珠海学考模拟)冯友

6、兰认为:(明清)在这个时期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三、双项选择题2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原因是当时()A中央集权加强B旧制度日趋衰落C出现新的经济因素D中西文化交流频繁22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C国家的分裂局面D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23商鞅认为,耕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而“诗”“书”不利于人们专心耕战,必须严加禁止。据此可知他()A提倡“罢黜百家”B反对儒家说教C倡导“无为而治”D主张“重农”24“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符合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A陆九渊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25(2019广宁学考模拟)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开始,一直到辛亥革命时期,儒家思想都是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包括()A提倡张扬个性,强调个人利益B重视民族气节,注重个人修为C主张阶级斗争和暴力杀戮D宣扬“仁政”“德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