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信用的社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1874334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农村信用的社市场竞争力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提高农村信用的社市场竞争力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提高农村信用的社市场竞争力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提高农村信用的社市场竞争力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提高农村信用的社市场竞争力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农村信用的社市场竞争力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农村信用的社市场竞争力的思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的思考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1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农村信用社一直担负着繁重的支农任务,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奔小康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多种原因,自身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被称为银行业中的“弱势群体”。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偏弱的主要原因 (一 )设立的先天不足。农村信用社的设立与其他银行相比存在先天不足的因素。它是在当时大办“三社”的形势下产生的,前身为设在各村供销社内部的信用部,是供销社的组成部分

2、,主要是组织与调剂当地农民之间的资金余缺,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属于信用互助组织,后由小到大逐步发展为信用社、县联社、市联社、省联社,但是时至今日仍没有负责管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全国性组织,经营上没有形成全国“一盘棋 ”,基本上是“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 。 (二 )管理体制不顺畅,主管部门不明确。农村信用社自成立开始,就在不断改革中成长,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之前,其管理体制改革大体经过四个阶段:1951至1958年,1958至 1979年,1979至 1996年和1996至2003年。这四个不同管理阶段虽有变化,实际上都是由国家金融机构管理,事实证明,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国家金融机构人

3、力、手段有限,鞭长莫及,根本难以真正管好信用社。主管部门多次易主,“一人一个打法”,使农村信用社的自主经营受到了严重干扰,自我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市场竞争力更无从谈起。(三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很不充分。一是农村金融服务出现空白点。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有“零金融机构乡镇 ”数2868个,只有1家金融机构的乡镇有8901个。二是设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不齐全。农村金融市场只有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两类机构。这两类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也不尽相同,邮政储蓄只存不贷,被喻为“抽水机”。农村信用社提供存、贷款服务,深得农民认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在当地独家提供信贷服务

4、,独占卖方市场,“高枕无忧 ”,竞争意识、市场化经营意识日渐淡薄,经营管理缺乏创新,在同业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二、制约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一 )法人治理结构长期不完善。法人治理是指为解决因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而设定的制度安排。具体来说,主要指公司“三会”及高级管理层等组织机构设立和运作的机制制度。虽然经过改革,农村信用社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了突破,实现了以县联社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实行了理事长与主任的分设,但这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一些改变,实质上的“三会 ”制度并没有得到具体落实 ,执行上“偏离度”较大。内部运作方式仍然延续以往的做法,事实上理事长仍是单位“一

5、把 手”,主任 、监事长、副主任仍沿续“三会 一层”制度实行前的班子排序。没有真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激励和约束的经营机制。(二 )人员臃肿,人才匮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员工数量不断增加,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和队伍素质低的问题日渐突出。一是员工总量偏大,超过业务量的实际需要。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有员工21276万人,人均创利仅2万元,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8。二是文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缺乏。在正式员工中,高中(中专 )和初中学历的占55 ,专科学历的占37,本科以上学历的占8;具备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市场运作和业务创新等方面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三

6、是年轻员工占比低,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员工的平均年龄近39岁,40岁以上员工 占48。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部分员工只能满足传统业务操作的要求,具备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市场运作和业务创新等方面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能够担当改革和发展重任的核心人才严重匮乏。 (三 )服务手段落后,电子化程度较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处于支农前线,而处于贫困中的农民对金融业务种类和服务手段的要求很低。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往往仅靠一支笔、一张纸和一把算盘就可以办理业务,造成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长期落后,有的农村信用社仍采用原始的手工记账方式,储蓄不能通存通兑,结算需要其他银行代转。 (四 )历

7、史包袱沉重,发展受到制约。农村信用社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干预,发放了一些偏离支农轨道的大额贷款。在当时法律法规不完善、担保条件较低的情况下,贷款风险没有显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这些贷款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借款企业也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逐渐采取承包、转制、破产等形式退出市场,变相逃废信用社债务,给信用社造成极大的损失。在农行管理阶段,一些政府干预的贷款都是由农村信用社来发放并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1996年行社分家时,这些不良资产全部由农村信用社背负,严重阻碍其快速发展。三、提高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性 (一 )保持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地位的必然要求。农村

8、信用社本着面向“三农 ”、服务 “三农 ”的经营理念,在支持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开办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业务简化了农民贷款手续、方便了农户贷款,在相当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农村信用社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真正的支农主力军。随着经济,尤其是银行业的发展,农村信用社近乎零竞争占据农村金融市场的宽松发展环境将不复存在,农村金融市场纳入全国金融市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农村信用社要保持农村金融市场占有份额,保持支农主力军的地位不动摇,必然要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二 )农村信用社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市

9、场经济的这一性质要求农村信用社必须依靠自身的综合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谋得生存和发展。从自身发展来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现用510年时间分期分批逐步过渡到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需要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核心人才,是当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当务之急。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方面随着邮储银行的成立和其他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转变,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地位面临着现实挑战;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竞争将更加激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为生存和发展做长远打算。然而,当前多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仍实行传统

10、的经营管理方式,一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当地独家提供信贷服务,独占卖方市场,员工长期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竞争意识、市场化经营意识淡漠,经营管理缺乏创新,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在未来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必须通过增强员工素质、改善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 )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提出“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既要通过增加信贷投入、调整信贷结构来加大支农力度,同时又要通过业务创新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支农服务水平。但目前农

11、村合作金融机构缺乏高素质人才,在金融产品、服务质量等方面远不能满足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四、对策及建议 (一 )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法人治理有效性,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前提。农村信用社应按照“形式灵活、结构规范、运行科学、治理有效 ”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彼此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法人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果;明确“三会一层”的职责分工、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确保“三会一层”在职责范围内合规履职,实现权力制衡;要制定并实施董(理 )事、监事、高级管理层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强化问责管理,对董(理

12、 )事、监事、高级管理层违规履职、不作为、不尽职行为要追究责任;制定并实施对董(理 )事长、行长(主任 )的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有条件的要借助中介机构力量,加强审计考核,增强社会监督的约束力,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法人治理。(二 )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要在符合市场准入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金融机构,允许民间资本进人农村金融市场。承认和规范农村民间借贷组织,尤其要加快邮政储蓄银行开办信贷业务的步伐,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形成多层面、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创造一个各类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大环境,使农村信用社置身于充分的市场竞争之中,在竞

13、争中发展壮大。(三 )引入先进的用人机制,实行“能人战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建立一种有利于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激励机制。提高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核心人才薪酬待遇,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个人成长和职位升迁环境。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出台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核心人才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人才。要拓宽渠道,面向社会招聘经济、金融、财会、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重点吸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急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引进建立现代金融企业所需要的关键岗位核心人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招聘人员,柜员一般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一般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及IT、外汇、银行卡等新业

14、务人才,产品研发和风险管理等人才一般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除特殊的专门人才外,年龄一般在30岁左右 ,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队伍充实新鲜血液 ,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职工年龄结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把人才开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立足自有人才的培养开发,努力创造平等竞争、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要建立员工轮岗、交流、锻炼、回避等管理制度,按照回避的原则,广泛开展员工轮岗、交流和锻炼,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省级联社在与辖内相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理事会(董事会 )协商同意后,可以依法合规组织高级管理人员在辖内农村合作金 融机构之间交流,有条件的可以协商到商业银行交流学习

15、,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才成长进步。 (四 )创新服务手段,丰富业务品种。多年来,农村信用社沿袭着传统的存贷业务。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因此,农村信用社在业务经营运行机制的取向上,要由传统的单一的信贷经营向资产多元化业务发展,努力实现资产多元化、业务多样化。一是由存、贷业务为主向开拓中间业务和各种代理业务发展,不断延伸服务品种与领域。二是有计划地稳步开展个人金融零售业务,如借记卡业务,优化、调整资产结构,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同时还要不断加快电子化建设。当前是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科技手段

16、的发展将成为现代银行业务深层次发展的主要标志。而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相比,科技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对此,农村信用社应高度重视电子化建设与电子金融产品的开发创新与应用,要加大资金投入,实现综合业务系统全省联网,这是确保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提升信用社市场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五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农村信用社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化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历史包袱,需要发挥各方合力,但最为关键的是农村信用社要建立“立足自身、市场运作、多措并举”的化解机制。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按照市场原则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收购、重组、兼并、战略投资等多种方式消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量历史包袱。要在多措并举上出效益,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积极探索委托清收、资产置换、打包出售、债务拍卖等不良资产清收办法,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并积极争取政府扶持政策,采取票据置换、减免税、注资、资产剥离等方式化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历史包袱。 (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