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七专题菩萨蛮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873632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49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七专题菩萨蛮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七专题菩萨蛮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七专题菩萨蛮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七专题菩萨蛮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七专题菩萨蛮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七专题菩萨蛮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七专题菩萨蛮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菩萨蛮温庭筠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对温庭筠词的鉴赏 初步了解温词及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的情感 温庭筠 812 约870 唐末诗人和词人 本名岐 字飞卿 唐宰相温彦博后代 属于没落贵族家庭出身 才思敏捷 屡举进士不第 一生抑郁不得志 温庭筠 与李商隐并称 温李 与韦庄并称 温韦 花间词的开山鼻祖 奠定了文人词 绮丽香艳 婉约柔媚 的风格 其词意象绵密 富艳精工 据宋孙光宪 北梦琐言 卷四载 唐宣宗李忱爱唱 菩萨蛮 词 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 词成后 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 暗地里献给宣宗 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 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 因此得罪了令狐綯 致终生不被重

2、用 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 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风格秾艳华美的词派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 花间集 故名 整体感知 加入想象 结合注释将词改成现代文 提醒注意 这一步是深入诗词的必要步骤 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 译文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 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 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 慵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 迟迟地梳理打扮 插上头上的花饰 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 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整体感知 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的人物形象 概括内容 上片

3、 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 梳妆打扮的过程 人物形象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 孤寂 的闺中贵妇形象 在这首词中 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 讨论完成 描写 肖像 动作 细节 着装反衬比喻 借代 艺术手法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环境 比喻 安排人物出场的背景 渲染寂寥的氛围 肖像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 动作 着一 懒 字和 迟 字 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 其惆帐倦怠之情 生动可睹 动作 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 花似人面 人面似花 刻画人物自得自怜的情态 着

4、装 反衬 容貌服饰的描写 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鹧鸪双双 反衬人物的孤独 思考 前人评价其词 意象绵密 富艳精工 请结合词句内容加以解说 全篇选取 小山 鬓云 香腮 蛾眉 花 镜 面 绣罗襦 金鹧鸪 等意象 画面交叠 富于视觉美 故曰 意象绵密 思考 前人评价其词 意象绵密 富艳精工 请结合词句内容加以解说 词中女子装扮 绣罗裙 金鹧鸪 雕饰华丽 是一个美丽的富贵形象 香腮 蛾眉 等用词精致 照花前后镜 尤其精妙 此外 词中感情表露隐含 从 懒 迟 双双 词中微微透漏内心的寂寞 构思工巧 故可以说 富艳精工 意象理解张燕瑾 唐宋词选析 菩萨蛮 不仅称物芳美 也具有 其文约 其词微 的特点 富

5、有暗示性 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结合下片中的意象 说说你从词人 约文微词 中所体会到的女主人公情怀 花 花固然美 但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人面固然也美 但红颜易老 青春难驻 不免兴起盛时独处 顾影自怜的伤感 鹧鸪 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 而人呢 鹧鸪似乎在叫 行不得也哥哥 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 触动了物双人单 情何以堪的哀愁 总结 下片借助于 花 和 鹧鸪 两个意象传达出闺中女子内心的满怀幽怨和寂寞空虚 讨论 这是一首写闺中女子的艳词 也有人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托寓 你认为词人寄托了什么感情 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各抒己见 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过程 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的心

6、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 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 坎坷终生的遭遇 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 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 明确 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 夫妻的伦理关系和君臣的伦理关系 是相当的 妻子在丈夫面前是没有自由的 丈夫可以喜爱她 选择她 抛弃她 她的一切都操纵在男子手中 君臣关系也是如此 那个在家中唯我独尊的男子汉大丈夫 一到君臣关系中 就变成 臣妾 了 就跟那妾连在一起了 相当于女子地位 他可以被选择 被抛弃 被贬谪 被赐死 甚至杀身 还要谢恩的 与夫妻关系极为相似 所以很多男子做起诗来 想到自己不得知遇 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 没有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人 理解闺怨词的思想内容 课后作业 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意象寄予情感的诗作 揣摩其中寄寓的情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