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优秀教案等奖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21871898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庄优秀教案等奖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枣庄优秀教案等奖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枣庄优秀教案等奖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枣庄优秀教案等奖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枣庄优秀教案等奖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枣庄优秀教案等奖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优秀教案等奖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庄市优秀教案一等奖 更多优秀生物资源免费下载访问:光照网 课时课题:第五章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2014 年 12 月 日,星期 ,第 节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3、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能力目标1、能利用已知条件,尝试对实验过程进行科学分析,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2、能利用色素扩散的原理,分析拓展实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捕获光能的色素”的学习,体验科学实验的一般历程,认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养成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的习惯。重 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

2、和作用。2、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难 点对“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及“光的色散”实验的分析。知 识 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考 试 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3、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原理、注意事项及结果分析。能 力 点对“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注意事项及结果分析自主探究点对“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及扩展实验的分析易错易混点“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及结果训 练 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吸收光谱拓 展 点绿叶中色素及花青素教 法 与 学 法学生实验观察、讨论与教师讲述和启发引导相结合,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 学

3、模 式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教 具多媒体课件及学习兴趣小组提前准备的色素的分离结果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对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进行提问:1、描述有氧呼吸的过程。2、描述无氧呼吸的过程。3、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酒精的分别对应什么生物?学生回忆、思考,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一、导入课题二、目标导学三、内容探究三、课堂小结四、达标拓展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提出问题: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最终能源分别是什么?由太阳能到被生命活动所利用需要经过哪些过程呢?投影展示:下列转变需经哪些生理过程才能实现?光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直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ATP合成ATP水解其中过程我们已经学习了,下面我们具体来学习光合作用。过渡:展示植物缺少叶绿素的现象引发学生猜想、设问,引入研究主题: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并进行解读通过“导学案”来展示,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同时要根据考纲的要求对各目标给出具体的记忆层次,并指出重难点。(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阅读教材97-98页,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1、 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原理分别是什么?2、 实验的步骤怎样?3、 怎样提取色素?提取过程中需加入哪些药品?各自具有什么作用?4、 怎样制备滤纸条?

5、5、 怎样画滤液细线?6、 怎样分离色素?分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什么?为什么?实验过程(给学生播放实验的视频)(1)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 制备滤纸条画铅笔铅笔线画铅笔细线(3)画滤液细线画滤液细线要求:细、直、齐,重复2-3次(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层 析 液注意: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烧杯加盖培养皿防止层析液成分挥发 (5)实验结果注意:1、 研磨要迅速、充分,目的:减少无水乙醇的挥发防止叶绿素被破坏。2、 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目的:消除溶液扩散时的边缘效应,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得到的色素带整齐。3、 画滤液细线要求:细、直、齐、浓,这样可以使色素较多,且从同一起点扩散,得到的色

6、素带清晰、整齐。 提出以下问题:1、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排量顺序怎样?说明什么?2、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窄怎样?说明什么?安排学生活动:请画一个精美的色素层析结果图。投影展示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模式图: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叶绿素师:根据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大家再考虑以下问题:1、若最终得到的色素带颜色浅,不清晰,原因可能有哪些?2、若最终得到的色素带重叠,不整齐,原因可能有哪些?3、若最终没得到色素带,原因可能有哪些?师生共同总结:1、色素带颜色浅,不清晰,原因可能有:未加二氧化硅 ;无水乙醇加多;叶片不够新鲜、浓绿;画滤液细线没重复2、色素带重叠,不整齐,原因可能有:制备滤纸条时,未剪去两角;滤液细线

7、画的不够细、直、齐3、最终没得到色素带,原因可能有:未加碳酸钙;未加无水乙醇;层析液触及滤液细线拓展思考:若将过滤所得的含有色素的滤液点在圆形滤纸中心,实验结果将如何变化?展示圆形滤纸层析结果模型:(二)捕获光能的色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完成以下图解:含量:_含量:_(蓝绿 色)(_色)(_色)(黄 色)展示光的色散实验:问:1、从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中,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上述两个实验能说明红光和蓝紫光是光合色素吸收的吗?如果不能,应该怎样改进?教师归纳:增加一组不含色素的实验(作对照)。3、上述两个实验现象表明:有两种颜色的光被吸收了,那么是不是刚好被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的两种色素分别

8、吸收了呢?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那么为什么四种色素的吸收光谱中只有两条暗带?该如何证明?教师归纳:可以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后,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教师归纳: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过渡:不同的色素可以吸收相同波长的光,那么不同波长的光被同种色素吸收的情况相同吗?多媒体展示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过渡:了解了以上知识后,我们来尝试解决几个问题:(1)为什么大多数叶片是绿色的?(2)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光源?(三)叶绿体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图解的识别:教师阐述:在叶绿体基质中分布有与光

9、合作用相关的酶,在类囊体膜上分布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和色素。过渡:叶绿体的功能是什么?如何证明呢?演示多媒体课件:“恩格尔曼实验”动画过程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讨论:课本P100“资料分析1”,指导回答有关问题:1、 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什么?2、 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师生共同总结:1、实验结论:(1)、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实验的巧妙之处:(1)选用水绵:具有细而长的叶绿体并且其螺旋状分布在细胞中。(2)先放在黑暗无空气的环境中:排除环境中光和氧气的影响。(3)极细的光束照射、好氧细菌检测:迅速准确地判断出释放氧气的部位。(4)黑暗和极细光

10、照射形成对比:明确指出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5)设置验证试验:完全暴露在光下,再一次验证了实验结果。板书: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3、实验结果分析4、拓展实验二、捕获光能的色素1、色素的种类、颜色2、色素的吸收光谱三、叶绿体1.结构2.功能3. 恩格尔曼实验过渡语: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非常熟练,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呢?习题巩固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题目,进行课堂达标检测,当堂反馈结果,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就其中重点知识,布置适度的课下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达标检测题:A类

11、:1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 )A. 色素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已经分层 B. 阳光的照射使各种色素能彼此分开 C.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 丙酮使色素溶解并且彼此分离的扩散速度不同 2、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要加入无水乙醇,其目的是( )A. 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 使叶片充分研磨 C. 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在无水乙醇中D. 使叶绿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3 、在进行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 A. 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 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 色素会溶解

12、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D. 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B类:4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 进行纸层析 制取滤液 在滤纸条上画线 将实验材料研磨 B. 制取滤液 进行纸层析 在滤纸条上画线 取滤液 再画线 C.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 在滤纸条上画线 制取滤液 进行纸层析 D.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 制取滤液 在滤纸条上画线 进行纸层析 C类:5 、下列关于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 A. 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B.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C. 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D. 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课下作业:针对A/B/C类同学完成各自对应的丛书上的相关内容学生回答:ATP、太阳能思考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