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贷创新促农增收现场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870483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市农贷创新促农增收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全市农贷创新促农增收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全市农贷创新促农增收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在全市农贷创新促农增收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在全市农贷创新促农增收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市农贷创新促农增收现场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农贷创新促农增收现场会上的讲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全市农贷创新促农增收现场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这个现场会,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交流全市农贷创新促农增收的经验,进一步促进信贷支农工作,尤其是要通过这个现场会,着力推进解决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和业主融资难的问题。上午,大家实地参观了农村信用社创新服务方式扶持的典型,有以土地经营权及果园作抵押的权益质押贷款,有以林木等附着物或者农业生产资料作抵押的动产抵押贷款,有以龙头企业用动产抵押为大户和业主作担保的贷款,还有农民专合组织成员之间的联保大额贷款等。刚才沿滩区信用联社和云峰农业有限公司等部分业主代表做了经验介绍。从今天参观的典型和刚才的发言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努力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

2、,不断深化服务“三农”的宗旨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有力地支持了一批成长性强的农业中小企业和业主发展壮大。同时,也促进了金融事业的发展。尽管这种创新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但这种探索创新农村信贷方式的有益尝试,对突破融资瓶颈,开拓金融服务“三农”途径的经验应当充分肯定,应在全市范围内加以推广,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向全市金融系统的同志们对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刚才,市农金体改办、市农行、市农发行的负责同志对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讲了很好的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希望各区县、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3、。一、适应新形势,增强信贷支农的主动性“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富民强市的发展大局。“三农”问题,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同时,县域经济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随着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一进程,势必引起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格局的不断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涉农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定位,谋求发展。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加大

4、信贷支农力度今年中央1号文件把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作为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重大举措,既明确了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又对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农村金融工作的方向。更好地满足农民、农村和农业的金融需求成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任务;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成为当前和今后金融部门尤其是基层金融部门的重大课题。全市各金融机构一定要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支持“三农”的重要性,将支持“三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切实把中央1号文件

5、精神落到实处。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捕捉发展机遇去年以来,国家适时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灵活性的宏观调控措施。这次宏观调控实质上是结构性的调整,基本手段是通过严把信贷投放和土地供给两个闸门,实现冷热兼治,促进结构调优、增长方式转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从信贷投向和投量上来讲,是“有进有退”、“有保有控有压”,既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盲目发展,又切实加强和支持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强农业、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是这次宏观调控中要重点保和重点支持的环节,也是这次宏观调控的一个明显特点。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在部分相对过热的经济开始降温的同时,农业生产形势出现重要转

6、机,农民增收幅度创近8年来的最好水平,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了加强,农村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加快了发展。因此在每一次宏观调控中,最关键的就是要迅速吃透政策精神,从中捕捉发展机遇,尽快调整发展思路。我们始终要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历来是国家政策扶持的重中之重。各金融机构加强和支持农业的决心不能动摇,力度不能减弱,工作不能松懈,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三农”建设项目,对有利于增强农业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投资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寻找新的目标市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我们各项工作提出的新

7、要求,金融的发展也要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这一客观要求,寻求新的目标市场。农业虽然是弱质产业,但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投入回报效益也相对稳定,正在迅速成为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来资本的投资热点。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就不难看到农村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潜力,是资金需求潜力最大的市场。并且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村信贷市场既是金融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老基础,更是新优势。与此同时,目前我市的金融部门都是存大于贷,出于自身持续发展的考虑也应努力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客户,发展新业务。投资农业,是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金融

8、发展“三赢”的有效途径。因此,希望各金融机构充分认识社会经济环境发生的这种重大变化,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支持“三农”,实现“三赢”为新的目标市场,重新认识支持“三农”的市场机遇,主动把握解决“三农”问题进程中蕴藏着的众多商机,加快农贷创新的力度,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农村中小企业和经营组织予以重点支持,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信贷资金需求的同时,求得自身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二、把握市情,突出信贷支农的重点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向“三农”服务的各金融机构如何支持、配合、服务好这个大局,是大家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各家金融机构都要深入研究

9、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特点和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新要求,适应当前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和业务格局,努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农村金融的整体功能,实现信贷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信贷支农要围绕培育特色和优势,调优结构,突出重点产业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产业是最有生命力的产业。我市在认真分析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基础上,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突出重点,确定了今后几年重点建设优质粮食、畜牧、水果、蔬菜花卉、笋竹、茶桑药六大主导产业,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两大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紧密联结,科研、

10、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的产业链,把优势特色农业培育成为促农增收的产业支柱。这既是我市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重点,也是整合各类政策、资源、项目、资金和人力的落脚点。因此,金融资本要和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特色农产品和主导产业的培育及其优势产业链的延伸,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在继续支持种养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支持满足市场需要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订单农业发展,大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继续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发展的同时,积极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大力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在继续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

11、积极支持农民的教育培训,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大力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和收入的增长。信贷支农要围绕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创新发展,更新理念,突出重点对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经营向着 “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经济关系的体现。这种“四位一体”的新型经营组织既是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有效带动力量,又是生产要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载体。因此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就是支持农业和农民。各金融机构都应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倾心支持中小龙

12、头企业、专业大户等经营组织和业主制农业发展。农村信用社应在不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的基础上,针对“农业业主”、“产业大户”、“农民专合组织”、“龙头企业”这些经营组织的不同特点,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办法,加大支持力度;农业银行应重点加大对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支柱产业和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应结合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在完善粮食购销信贷政策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支持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改革和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扩大为农服务范围的新途径。信贷支农要围绕突破融资瓶颈,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拓宽支农途径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迅速推进,龙头企业和业主制农

13、业的蓬勃兴起,一方面,由于中小龙头企业和业主往往前期投入较多,再投入时缺乏抵押,很难获得贷款,加之农产品收购期的高度集中,流动资金也很难全部筹集到位,致使农村中小龙头企业和业主生产经营资金缺乏,农户小额信贷已经无法满足其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确有一些缺乏诚信的贷款户,加剧了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各金融机构不能惜贷、惧贷,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沟通和贷后管理上,在有效规避和防范贷款风险的前提下加大投放力度。既要继续完善和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改进服务手段,加大服务力度,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信贷支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要以满足中小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贷款需求为重点,总结

14、经验,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要在大力推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方式,大力开展农民专合组织内部成员的联保贷款、龙头企业为农户和业主担保贷款的基础上,针对农户、业主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实行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办法,通过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拓宽信贷支农渠道,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以诚信为纽带,创建信贷支农的宽松环境创新信贷支农服务方式,社会诚信是关键。因此,务必着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既可以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又必将推动农村信用观念的更新和农村信用事业的发展。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必须走“

15、政府引导、部门服务、银企协作、群众参与”的路子。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搞好协调、主动服务,进一步加强社会诚信观念教育,努力为金融机构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信用环境。各级涉农部门要做好金融方针政策的宣传、引导工作,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为农户、企业和业主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指导帮助他们找准有市场前景、有技术扶持的项目,并积极协助金融机构搞好农户、企业和业主的信贷资产评估,帮助农户、企业和业主增强主动防范信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工商等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诚信监管和执法的力度,依法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农户、企业和业主要增强市场经济的意识和履约偿债的信用观念,把信用视作企业的生

16、命,强化偿债机制建设,增强自身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竞争意识,把为农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经营大户服务、为业主服务,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关系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更加主动地改善银企关系,更加努力地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服务,更加灵活有效地加强信贷资金的安全监管,在监管中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在防范和规避风险中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投入。同志们:农业兴,百业兴。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不可替代。希望各级各部门紧紧抓住中央1号文件带来的契机,与时俱进,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奋力开拓,共同为“三农”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力开创我市农村金融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精品办公范文集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