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1 关键能力 第2讲 筛选信息题、观点推断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1865704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1 关键能力 第2讲 筛选信息题、观点推断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1 关键能力 第2讲 筛选信息题、观点推断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1 关键能力 第2讲 筛选信息题、观点推断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1 关键能力 第2讲 筛选信息题、观点推断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1 关键能力 第2讲 筛选信息题、观点推断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1 关键能力 第2讲 筛选信息题、观点推断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1 关键能力 第2讲 筛选信息题、观点推断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3题均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注重在对文本信息检索整合的基础上更深一层的理解、分析和综合推断。第1题设题内容相对较浅,选项往往是对原文信息综合概括后进行转换表述;第3题则是更深层次的文意理解,选项往往以推断的形式考查对观点态度的分析,注重逻辑关系的判断。解答这两道题,要先掌握设题方式,再了解设误手法,然后制定比对方法。一、研透命题规律,识破“9大陷阱”(一)掌握“4大设题方式”设题方式解读句群内设题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信息往往集中在一段内的几句话组成的句群中,做题时需要对相应的句群所表达的语意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和选项进行细致比对分析,并加以判断。层次内设题选项在原文中

2、对应的信息往往分散在两段或多段文字中,做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层次对这些信息进行检索、整合、概括,然后和选项进行细致比对分析,并加以判断。语篇内设题选项内容往往是对整体文意的概括分析,是依据对原文信息的理解而做出的推理判断,做题时需结合对整体文意的把握来加以分析判断。语篇外设题选项设置着力于引导考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二)了解“6大设误手段”设误手段解读删减删减句子中的定语或状语等修饰成分可能使语意发生改变,造成对内容的曲解。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使原文内容发生改变。调换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

3、代替,使原文意思发生变化,从而形成错误选项。遗漏看似保留原句词句,但结合选项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胡拼乱凑,使信息随意组合,形成错误选项。(三)运用比对法巧识命题“9大陷阱”基于筛选信息、观点推断题的命题方式是选择题,解答方法就是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排除错误选项,即“圈点比对排除”。运用比对法,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陷阱1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

4、生作出错误的判断。判定技巧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针对部分,是全称还是特称。1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19全国卷,T3C)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原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分析 答案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置错误选项。该项是

5、对文章最后一段的推断,“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以偏概全,原文说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但“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并非“没有价值”。命题陷阱2偷换概念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或外延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表面上与原文说法一致,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并不相同。判定技巧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对象,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句中的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2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18全国卷,T1C)城市的意义对不

6、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原文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分析答案选项采用“调换”“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说法错误。原文是“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选项说“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偷换概念。命题陷阱3混淆时态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把“必然”说成“或然”。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时态”的干扰项,

7、在阅读文章或选项时,要特别注意表推测和表时间的词语。3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18天津卷,T6A)信息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原文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分析答案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原文“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说明了信息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未说已经“实现了”;而选项“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说“已经实现了”,将未然当成了已然,属于“混淆时态”的错误类

8、型。命题陷阱4混淆是非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判定技巧要特别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4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17全国卷,T1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已关系。原文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

9、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分析 答案选项采用“添加”“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选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混淆是非。命题者添加否定词“无”将原文“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世界时尚”一句肯定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意思变成了否定两者之间有关系。命题陷阱5张冠李戴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判定技巧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

10、留意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5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17天津卷,T7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等,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原文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分析答案选项采用“

11、调换”“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将原文“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说成“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这里属于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命题陷阱6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即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这类选项若脱离文本去根据个人经验或常识判断,很可能会误认为正确,迷惑性较强。判定技巧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6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19全国卷,T3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

12、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凝聚共识。原文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分析答案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原文是“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没有提到“少”,选项在推理的过程中加入“少”的内容,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类型。命题陷阱7关系混乱(强加关系)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有意混淆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或者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将充分(必要)条件说成必要(充分)条件。还要特别注意因果关系的两种情况:一是因果的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

13、,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因”(或条件)等;二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说成有因果关系。判定技巧分析各选项分句构成和分句间的关系,比对每一个选项分句之间的关系,能否在原文找到对应的依据,是否符合逻辑关系。要特别注意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副词以及一些修饰性词语。7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17全国卷,T1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原文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分析答案选项采用“添加”的命题手段设误。“从而”一词强加因果,从原文可知,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只是“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