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专题卷:专题9 戊戌变法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21863517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专题卷:专题9 戊戌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专题卷:专题9 戊戌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专题卷:专题9 戊戌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专题卷:专题9 戊戌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专题卷:专题9 戊戌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专题卷:专题9 戊戌变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是 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A B C D2(2012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三次模拟42题)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3(2011年12月晋中四校联考18题)戊戌变法

2、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4(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31题)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

3、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 )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 C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 D封建统治腐朽5(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9题)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6戊戌变法的首要目标是 A革新政治 B救亡图存 C夺取政权 D学习西方7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其代表人物不包括 A林则徐 B王韬 C冯桂芬 D郑观应8早期维新派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这实际上是主张A实行君主立宪制 B独立发展民

4、族资本主义C仿效西方,实行变法 D与西方国家进行战争9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10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11下列哪一项内容符合维新派的主张,却不在戊戌变法的政令之内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改革政府机构 C改革科举制度 D发展民族工商业12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

5、是A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B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发动的C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等主张D光绪帝看后非常感动,接受了其主张13(2011年4月北京石景山一模14题)戊戍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14(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45题)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

6、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5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二、非选择题16(2011年3月宝鸡市二模41题)请在以下A、B二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A(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

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一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必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材料二 朝廷在全国推行由小学、中学至大学的,与国际接轨的近代三级体制。到1909年,新式学堂已达59117所。外人办的字林西报,说从此之后,读报开

8、始成为中国人的“习惯”天演论、力学课编、地质学原理、国富论、法意(论法的精神)等“西艺”和“西政”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华文明史第四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6分)17 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

9、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图一 图二 图三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历史,回答问题:(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片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 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戊戌变法兴起于19世纪末,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

10、国狂潮,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在甲午战争后获得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正确。2D解析:A项是指清军入关;B项是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禁烟;C项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D项中指的是戊戌政变被镇压时在菜市口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选D项。3B4C解析:日本倒幕派推翻了旧的幕府统治后,建立新的天皇政权,新政权进行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但中国维新派实力较小,顽固派实力强大,无法进行有效的改革。故C符合题意。A不正确,日本明治政府并未全盘西化;B属于现象,D与日本明治政府无关。5C解析:根据所学,1895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此后随

11、着国内学会、学堂、报馆等的大量出现,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6B解析:兴起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之机,无论是公车上书还是康有为说服光绪帝,其旗号都是“救亡图存”。7A解析:林则徐属于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与早期维新派无关。8B解析:“商战”是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即与西方国家进行商业竞争,并未涉及政治体制,ACD排除。9D解析:联系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及日本政体特点,不难回答。10D解析:A项是指清军入关;B项是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禁烟;C项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D项中指的是戊戌政变被镇压时在菜市口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选D项。11A解析: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但

12、百日维新中并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12D解析:A是促使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B是其过程,C是上书的具体建议,均正确。D不准确,上书并未送到光绪手中,光绪接受变法主张是以后的事情。13A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因素。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戊戌变法前后历时仅103天,从材料中“诏令184条”可知政令颁发之多,改革者改革之心切。赫德的“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进一步佐证改革进度超出了正常幅度,急于求成,故选A;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故排除C;B和D与题干意思不符。14C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

13、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联系“成功之处”的说法,本题应选C项。其他各项不符合史实。15D解析:A项是指清军入关;B项是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禁烟;C项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D项中指的是戊戌政变被镇压时

14、在菜市口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选D项。二、非选择题16(1)重视基础教育(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推行全民教育(女子与男子同样享受教育的权利);注重专业技术教育;由政府主导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改革;推行军国主义教育。(任答三点得9分)(2)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促进西学的广泛传播。(任答两点得6分)17(1)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推动维新运动兴起。(2)政治上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方科技,挽救民族危机。(3)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没有发动人民群众。(4)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现代化探索并未终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继续探索。7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