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课件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1860928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提问提问1 1 大一统大一统 的君主专制制的君主专制制 度形成于从何时 度形成于从何时 提问提问2 2 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括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括 着几对基本矛盾 着几对基本矛盾 提问提问3 3 在明以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在明以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 统治者是怎样逐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 统治者是怎样逐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 明朝政治制度改革的创始者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明 成 祖 朱 棣 中央废丞相 权分六部 设内阁 思考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宰相思考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宰相 废除后 原来宰相的职务归属谁 说说这样废除后 原来宰相的职务归属谁 说说这样 容易

2、带来怎样的后果 容易带来怎样的后果 内阁制是怎样形成的 说明了什么 内阁制是怎样形成的 说明了什么 结合资料 分析明太祖废丞相的历史原因 直接 原因 根本原因 u1376年 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 废总揽地方军政大权 的行中书省 改设布政司 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分管地方 行政 军政和监察 三司隶属中央 地方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u那时 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 擅权专恣 1380 年 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u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 汉 唐 宋因之 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 设五府 六部 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

3、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颃 不敢相压 一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以后嗣君 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 文武君臣即对劾奏 处以重刑 摘自 明太祖实录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 废丞相 历史原因 认为是 秦速亡的原因 各朝丞相多 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直接原因 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后 宰相权力过大 宰相胡惟庸骄横跋扈 君权和相权矛盾更加激 化 威胁皇权 为了强化皇权 根本 明加强皇权的措施 中央 废丞相 权分六部 直属皇帝 地方 废行省 设三司 u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并 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 奏请立者 文武群臣即 时劾奏 将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首章 u凡我子孙 钦承朕命 无作聪明 乱我已成之 法 一字不可

4、改易 皇明祖训 序 积极 有利于加强皇权 巩固统治 消除了皇权与相 权的矛盾 消极 A 加重皇帝政务负担 精力不够 影响办事效率 B 皇权缺少制约机制 社会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 上 君主独裁专制强化 易滋生腐败 讨论 结合所学知识和有关材料 如果你是当时明朝 皇帝 你会这样废除宰相制吗 为什么 宰相制吗 为什么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 废丞相 设内阁 1 创立原因 朱元璋废宰相制度 造成皇帝政务繁多 需 要辅臣和顾问 2 内阁形成与发展 时期时期 名称名称职权职权特点特点 太祖太祖 殿阁大殿阁大 学士学士 仅备顾问仅备顾问 兼协理章奏兼协理章奏 品秩低品秩低 侍从顾问侍从顾问 不参与决策不参与决策

5、成祖成祖 内阁 内阁 文渊阁文渊阁 大学士大学士 参与军国大参与军国大 事商讨事商讨 官位较低官员担官位较低官员担 任任 有专门衙署和有专门衙署和 属官属官 奠定基础 正式确立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 设内阁 太祖太祖成祖成祖宣宗宣宗神宗神宗 Y Y 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O X X 时期时期 侍侍 从从 顾顾 问问 顾问顾问 参与参与 机密机密 事务事务 决策决策 票票 拟拟 权权 部权尽归内部权尽归内 阁阁 明明 内内 阁阁 政政 治治 地地 位位 演演 变变 图图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 设内阁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 内阁大学士

6、票拟权 发展 内阁首辅 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奠定基础 正式确立 2 内阁形成与发展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 设内阁 内阁有何权力 与丞相的地位与权力相比有何不同 内阁的性质作用及评价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设内阁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 原非宰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 原非宰 相 相 神宗实录神宗实录 卷 页卷 页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 1 人尝谓辅臣 内阁大臣 拟旨 几于擅国柄 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 帝一一省揽审定 有不 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 亦必更易数字 以示 明断 有不符意 则驳使更拟 再不符意 谯 让随之矣 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7、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设内阁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内阁制 相似 不 同 地位 权力来源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 制度赋权非法定 咨询机构 参与 决策 侍从顾问 无决策权 不能正 式统领百官 受宦官牵制 一定程度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君主专 制强化的产物 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意愿 信任 内阁首辅宰相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 地 位十分巩固 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本身 并无决策权 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 而来自 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信任 一旦失宠 地位便会一落 千丈 1 1 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 职权范围始终

8、不明朗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 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一个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一个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 构构 2 2 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加强加强了了君主的绝君主的绝 对权力对权力 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 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 高无上的地位高无上的地位 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内阁的性质作用及评价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设内阁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 设内阁 明朝后期 皇帝多不问政事 正德 嘉靖 万历 懒

9、 废堕驰 古之所无 朝政至此 遂有权臣应运而生 嘉靖朝 内阁首辅夏衍 严嵩弄权 万历朝复有徐阶 高拱 张居正专权 然有明一代 权臣终不能长久 非罢即诛 何也 阉宦与之抗衡也 其著者 有王 振 汪直 刘瑾 冯保 魏忠贤 其势不下于内阁 然阉宦之势终不比于汉唐 何也 内阁与之抗衡也 材料说权臣应运而生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根据材料 结合课本讨论宦官和内阁的关系 4 4 内阁制的弊端 内阁制的弊端 宦官参政 妨碍阁权 甚至控制内阁宦官参政 妨碍阁权 甚至控制内阁 明代政治日益黑暗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拓展拓展1 1 造成明朝政治腐败的根本原因造成明朝政治腐败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是什么 其极端的专制统治制

10、度造成的 其极端的专制统治制度造成的 拓展拓展2 2 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 特征 特征 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 政治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 政治 制度的逐步成熟 制度的逐步成熟 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 明朝君主专制强化措施 废丞相 设内阁 2 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强化措施 加强对地方控制 实行密折制 建章立制 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加强对边疆地区控制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设立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 南书房 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 皇权得到扩大 皇权到达顶峰 皇太极 康熙 雍正 1 过程

11、内阁 清初 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 设内阁 置六 清初 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 设内阁 置六 部 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其权部 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其权 力凌驾于内阁 六部之上 凡军国大事都由其决定 皇权力凌驾于内阁 六部之上 凡军国大事都由其决定 皇权 受到限制 受到限制 1 1 军机处设立于何时 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 军机处设立于何时 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 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时间 时间 雍正年间 雍正年间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 防止泄露军事机密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根本目的 根本目的 加

12、强皇权 加强皇权 2 2 军机处的设置有何特点 军机处的设置有何特点 简 速 密 地处内廷简 速 密 地处内廷 决策封闭决策封闭 3 3 军机处的职权如何 从中说明了什么 结果如何 军机处的职权如何 从中说明了什么 结果如何 职权 职权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说明 说明 军机处不是军机处不是 决策决策 机构 它只是将皇帝的机构 它只是将皇帝的 旨意跪受笔录 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旨意跪受笔录 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结果 结果 军机大臣只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因而军政军机大臣只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因而军政 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

13、达到顶峰 设立军机处 4 如何认识军机处设立的作用 a 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 提高了工作效率 b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 展到顶峰 C 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 决策具独断性 随 意性 易出现失误 官吏唯上是从 助长因循守旧之 风 官僚机构膨胀 导致贪污腐化 封建制度的衰落封建制度的衰落 2 密折制 其实就是告密 所谓奏折 系臣工所上之报告 此类奏折臣 下缄封直达御前 天子亲拆亲阅 旁人不得与 闻 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佐伯富 雍正时期密折政治的运行 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之举 因直至康熙 密折尚未制度化 而乾隆 以降 密折形同题本 且硃批单调乏味 不能 与雍正期相比 杨启樵 密折出现

14、前地方与中央 皇帝 的沟通方式 上一级地方 或 中央 官员 皇帝 密折出现后地方与中央 皇帝 的沟通方式 地方官员皇帝 地方官员 康乾时代最大的贡献应是开疆拓土 奠定 了中国版图的基础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 一步巩固 3 3 清朝边疆政策的历史作用 清朝边疆政策的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 康熙 雍正 乾隆 康熙 雍正 乾隆 总结 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要表现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明朝废除丞相 权归六部 设立内阁制 使 君主权利大大加强 清朝设立军机处 推行密折制 进一步加强 君主权利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5、变化过程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 秦 西汉 东汉 唐 宋 元 明 清 皇帝 中央 三公九卿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内朝 外朝 尚书台 三 省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六 部 副相参知政事 枢 密院 三司 废丞相 设内阁 军机处 密折制 地方 郡县两级 后又在郡上 设州 道府县路州县 行省制度 省府县 省道府县 加强边疆地区 控制 早期政治制度演变 文明时代出现王权 夏商王位世袭制 西 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中书省 秦朝专制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到元 专制集权制度的发展 明 清 专制集权制度的顶峰 及衰落 古代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六个特点 1 皇帝至高无上 2 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 从中央到

16、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不得世袭 4 皇帝从决策到权力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5 皇权借肋于神权 宣扬 君权神授 6 中央与地方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贯串始终 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评价和认识 积极 维护统一 安定社会 组织水利工程 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保证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 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保证 防止分裂割据 加强民族交流 消极 对人民的政治压迫 经济剥削残酷 导致政治腐败 政局动荡 思想文化的控制 束缚中国资义萌芽发展 阻碍 了科技进步 造成社会发展迟滞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 世界 认识 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延续了2000多年 给中国社会有深远影响 它不可能消除腐败与分裂 但是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贡献巨大 专制时代晚期中国的保守与停滞 专制时代晚期中国的保守与停滞 政治 政治 经济 经济 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 对外关系 对外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自然经济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自然经济占 主导 重农抑商 主导 重农抑商 八股取士八股取士 文字狱文字狱 自然科学大大自然科学大大 落后于西方 落后于西方 闭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