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学校2015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857180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学校2015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学校2015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学校2015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学校2015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学校2015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学校2015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学校2015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学校2015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卷亲爱的同学:通过半学期的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你已经掌握了吗?只要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你一定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请注意:1本试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写在其它位置不得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近年来,宁波市提出了控制烟花爆竹燃放的规定,其原因主要是燃放的烟花爆竹会( )A、污染水源 B、产生温室效应 C、污染土壤 D、污染空气2、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A.风能 B.水能 C.太阳能 D.以上都有3、 在下列几组物态

2、变化的过程中,均为吸热的是( )A. 熔化,液化,汽化 B. 液化,汽化,升华C. 汽化,升华,熔化 D. 凝固,液化,凝华4、下列能证明水是由氧和氢元素组成的是()A水的净化 B水的汽化 C水的电解 D水的蒸馏5、 被誉为地球生命“遮阳伞”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臭氧6、 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河底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8、 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房子里,两盆冰

3、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 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9、 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10、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范围一般是不同的,主要是因为其( )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密度不同 D.与熔点和和沸点都有关系11、吃火锅时,我们虽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越吃越咸,这是因为( )A.汤的上部淡下部咸 B.汤内盐的质量分数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增大C.汤内锅底的盐没溶解 D.其它原因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100mL量筒量2mL水

4、B.直接把粉末药品倒入试管C.用嘴吹灭酒清灯 D.用胶头滴管时,滴管要在试管口的上方垂直滴入1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很浓的溶液 B、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含100克水的溶液 D、含100克该物质的溶液14、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和动植物在地球上生存,原因之一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空气B、纯净的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C、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没有质量D、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尝不出它的味道,但它确实存在15、有的科学家曾这样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下列主要原因中,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多,但淡水资

5、源却不充裕;地球上淡水分布很不均匀;水被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严重。A B C D16、根据如图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可能等于氯化钠B温度越高,氯化钠的溶解度越小C10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20,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D30时,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可得到饱和溶液17、下列对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燃烧一定有火焰C、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燃烧一定有气体产生18、现有一杯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

6、加入一定量硝酸钾 B.升温到60 C.加入一定量水 D.恒温蒸发部分水1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A、硫 B、铁丝 C、镁带 D、木炭20、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是( )21、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22、M克食盐与N克水混合振荡,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A.一定等于(M+N)克 B.一定小于(M+N)克

7、C.小于或等于(M+N)克 D.无法判断23、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等溶液变色后,将它放在酒精灯下加热煮沸,直到溶液不再发生变化,本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A、紫色红色紫色 B、紫色红色无色C、紫色红色红色 D、紫色蓝色无色24、将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l0%的蔗糖溶液稀释到5%,需加水的质量为()A20克 B100克 C180克 D200克25、如右图所示,经几小时后,U形管左、右两边的液面会出现的情况是( ) (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老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左边下降,右边上升 B、左、右两边都下降 C、左边上升,右边

8、下降 D、左、右两边都不变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0分)26、近日,一列载有500t的汽油的火车途经宝成铁路109隧道时起火。消防官兵迅速将隧道两端封口,并不停地向隧道里注水,由于方法得当,终于成功灭火,请分析他们的灭火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和 。27、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的玻璃_ (填“内”或“外”)表面往往结着一层冰花,这是一种 现象,它要_ (填“吸热”或“放热”);28、在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0克/100克水, 表示的意思是 29、钢笔吸墨水时,先要捏扁贮墨水的橡皮管或塑料管,这是为了_ 墨水进入橡皮管或塑料管是由于 _的作用。30、有些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

9、泪”。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_。31、右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试管连接电源负极,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B试管连接电源正极,B中产生气体是 ,它们体积之比为VA:VB= ,证明B中气体方法是 ,观察到现象是 。对于可燃性气体燃烧时,如果不纯净则很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_。3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1)由甲、乙得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2)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100克水;(3)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

10、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5)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33、课堂上初一的周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着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再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 (填“高”或“低”),导致 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2)“过一会儿,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其原因是 34、图10所示是小明和小红小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1)

1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操作错误之处: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观察示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说出一处就行。2222 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11中的 乙图。(3)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5,说明当时的气压 ”“”或“=” )(4)图中烧杯上面加盖纸片的目的是_。(5)小明和小红都想帮妈妈煮粥。小明认为锅里的水烧开后,可继续火烧得很旺,煮得满锅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粥煮好;小红则认为,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微微沸腾,将粥煮好。你认为 的想法更合理,理由是 。35、实验室常用石蕊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酸性物质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碱性物质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下图进行实验。请回答:(1)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满意的结论? (2)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你设计还需进行的实验,以得出满意结论。(用语言叙述或图示均可) 四、计算题(每题4分,共8分)36、将10克食盐完全溶解到90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要使它的溶质的质量变成20%,需要加几克食盐? 37、实验室需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25%硫酸多少克?需水多少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