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852233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历史上看,世界上的建筑这里指的主要是大型的、有纪念价值的建筑大致有两类:一类主要是用石头建造的,叫石构建筑;一类主要是用木头建造的,叫木构建筑。石构建筑由于材质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毁坏;即使因客观原因如雷击或战争等毁坏了,也能留下残垣断壁或曰废墟。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没有天灾人祸,也容易朽蚀,故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由于这样的原因,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不是垃圾,而且是宝贵的

2、精神遗产,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化”。废墟因受到尊重并受到保护,从而成为审美对象,继而产生“废墟美学”的概念。欧洲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建筑毁坏后,极少有原地重建的现象,而都将它们作为一个珍贵的时代标志予以尊重和保护,乃至一块妨碍走路的“乱石”都不许随意挪动。与此相反,我们中国的宫殿或庙宇毁掉了,就得赶紧在原址修复或重建,否则即使留下残垣断壁,也会很快被民间搬抢一空(这里指的是需要宫殿的时代)。无怪乎,在明代以前的几千年间,我们有那么多辉煌的宫殿建筑都没有留下一处像样的废墟遗址!因此我们的建筑文化中缺乏废墟文化,从而也缺乏对废墟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然而,说我们中国不见废墟

3、文化,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废墟或缺乏废墟资源。我们是个有着悠久的“墙文化”的国家。不仅有万里长城,我们古代的几乎每个城池都有城墙,它们可都是石构建筑,有500到3000年的历史,大部分已沦为废墟。作为建筑单体,长城的原始工程量不仅超过国外任何古代的大型单体建筑,甚至超过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型建筑的总和!再说,我国历代的皇家建筑和贵冑府邸并不全是木构建筑,像天坛祈年殿、故宫太和殿的须弥座以及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等是多么壮观的石构建筑。废墟的文物价值就在于其残破过程的历史真实性。正是这种真实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讯息,是活的历史化石或活的历史教科书。残缺美是废墟美的哲学前提。而废墟

4、美是废墟文化的核心。就以对待长城废墟为例:如果说以“修旧如旧”的名义修复的司马台长城对于“修旧如新”的八达岭长城或慕田峪长城来说是一个进步,那么目前正在以“修旧如旧,随旧随残”的理念修缮的京郊箭扣长城则又超越司马台长城而向前迈了一步。(节选自叶廷芳再谈废墟之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建筑材质原因,石构建筑毁坏后都能留下废墟,成为“凝固的音乐”,自然而然地而受到人们珍视。B. 木构建筑本身易朽,遭遇雷击天灾或战争人祸后更难留存,故世界上木构建筑遗存极少。C. “废墟文化”是在人们改变了废墟是垃圾的观念,而把废墟视为精神遗产尊重珍惜后产生的。D. 出于对“废墟文化

5、”的认知不同,欧洲建筑毁坏后鲜少原地重建,而中国宫殿常修复重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对比了石构建筑和木构建筑留存情况的不同,引出废墟文化,从废墟价值的角度表达了对保护我国石构建筑废墟和木构建筑废墟的期待。B. 文章将历史上欧洲和我国对待废墟的不同做法作对比,辅以史实证明我国缺乏废墟文化,缺乏对废墟美的认识,叙议结合,极有说服力。C. 文章分类列举城池防御建筑和皇家贵胄建筑,证明了中国建筑文化缺乏废墟文化,但我国并不缺乏废墟资源。D. 末段以对待长城废墟为例,论证国人废墟审美意识日益觉醒的同时,间接批评了“修旧如新”的八达岭长城和慕田峪长城的修缮理念。3. 根

6、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虽有丰富的废墟资源,却未形成废墟文化。但现在,国人对废墟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逐步提高。B. 废墟是活的历史化石或活的历史教科书,废墟的文物价值在于其虽残破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C. 废墟具有残缺美,面对长城遗址,保留它残破的历史真实性遗址的原生状态也许更有价值。D. 认识废墟美要从认识残缺美开始,废墟受到尊重保护,成为审美对象,形成“废墟文化”。【答案】1. C 2. A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

7、进行辨析。A项,前句强加因果,最后一句或然变已然,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自然段,原文为“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B项,“木构建筑故世界上木构建筑遗存极少”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有“千年以上”的限定,原文为“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没有天灾人祸,也容易朽蚀,故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D项,“出于对废墟文化的认知不同,欧洲建筑毁坏后鲜少原地重建,而中国宫殿常修复重建”说法不正确,原文说“我们的建筑文化中缺乏废墟文化”,没有“废墟文化”何谈认知不同。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

8、、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项,“从废墟的价值表达了对保护我国石构建筑废墟和木构建筑废墟的期待”说法错误,首段“石构建筑由于材质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毁坏;即使因客观原因如雷击或战争等毁坏了,也能留下残垣断壁或曰废墟”,可见废墟是石构建筑遗存。故选A。【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

9、保持一致。B项,“废墟的文物价值在于其震撼人心的真实性力量”张冠李戴。原文是“废墟的文物价值就在于其残破过程的历史真实性。正是这种真实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

10、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11、小题阿胶女的手马淑敏参观教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天堂、地狱间唤醒心中的憧憬和敬畏。惊叹画师对圣母玛利亚一双手细致入微的描绘,那双圆润丰满、纤细的手或托着耶稣或双手祈祷释放出强大的爱和饱满的祥和。无独有偶,在中国飞天壁画的传奇中,画师着重的同样是一双手。这些娇嫩、肥美的凝脂舞蹈着便将人类的语言凝固在岁月间。然而仔细观赏飞天的手指,仿佛源于同一个女人,长度适中、细腻绵软,想必画师在绘画时不自觉地将世间尤物所有的美都倾注在这一根根玉指间,企图用它的温柔唤起人对美的幻想。若不是壁画太高,墙壁太远,空气太冷,我很想过去抚摸一下她的根根仙指,细细体味她千年不变的亘古温度。在中国,观世音更像一位佑护民众

12、平凡、伟大传奇女人,她不改的青春、美丽、端庄、慈祥在一代代人心中被崇敬。她端坐在博物馆、寻常人家或庙宇堂上,也不管是在堂皇大殿还是犄角旮旯,她的微笑从未少过一分。即使身体被打成碎片,随着垃圾一道掩埋在深深的地下,她也笑着住在敬仰她的人心里。观世音玉指轻弹,弹出的不仅仅是善良幸福,也弹出人间最珍贵的息息繁衍。山东,我姥姥的年代,人人心中都住着这样一位万能的观世音。姥姥家的房子外面是砖,里面是四处掉土的墙壁,这不妨碍她卧室的箱子上住着一位观音,她光洁明亮的手又白又细,和姥姥的一样漂亮。可是,她很悠闲,每天只管握着姥姥让我们给她寻来的新鲜柳枝。姥姥的手却日日忙碌。深夜醒来姥姥还在油灯下做舅舅、大小姨

13、们的棉衣,当然,我更盼望姥姥细长的手指挑出面团做一锅好吃的泥鳅饼子。姥姥临睡前总和观音娘娘聊天,有时说天气影响收成了,请她帮忙风调雨顺;有时说家里没钱了,请她让鸡多下几只蛋;就算出个门,姥姥都要去问问她。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回答姥姥的,但一定给过答案,因为姥姥煮出的第一碗饺子永远由她来品尝。童年中什么都不做的观世音和什么都做的姥姥是我心中最大的疑惑,这个疑惑没有答案。姥姥离开我们后,观世音被母亲收藏,她用层层红布裹好放进柜子前,我第一次摸了摸她的手指,冰凉,远不如姥姥的暖心。在姥姥认定的观世音的世界里,手的表情是富饶,是惩罚,也是慈善。千手观音的手就是最早的也是最丰富的手语,风电雷动的惊诧,温柔似

14、水的浪漫。从那时开始,认识一个人,我不由自主地去看他的手。手是一种性格,一种表情,能泄露出一个人生活最显著的痕迹。中国女人的手一直都忙碌着,千年不变。从狩猎、剥皮、烧烤到纺织、计算机,无论在高庭深院儿还是写字楼都无一例外。生活中修饰过的手指便成了类似项链的装饰品,这样的饰物自然是不能洗碗、揉面的,我欣赏这样的手,如一幅画儿美得惊心,但这样的美只能远远的观赏;我尊崇另一种美,那种美始终与手的功能相关,与生活的朴实紧密,即使时代变幻、科技飞跃,她们却从未更改,2000年来一如既往,那就是我的故乡东阿也是阿胶之乡的擦胶女的手。阿胶女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擦胶女是简单中的简单,简单到单调,简单到千年重复一

15、个动作,不变。我断定,世间熬出的第一锅阿胶一定无人去擦,因为阿胶从饱腹到滋补足足论证了千年。在东阿家家垂柳、户户熬胶的生产工艺被世人窥到并被模仿后千年已过。擦胶女从阿胶被人带出东阿地域开始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擦胶劳作。细软的布,纤巧的手指,在女人虔诚的祷告中一块块阿胶被慰心的体温暖得晶莹剔透。擦抹是消毒功能与美观结合还是为了娇娘杨玉环的盛赞不得已的行为已不得而知,能够知道的是,从阿胶被贮存开始,就有了阿胶女擦胶的活计。吃阿胶的太多,知道阿胶如何熬制的太少,阿胶女更是一个被省略掉的细节。东阿的阿胶女吹着黄河凌冽的寒风,一手擦着胶,一手织着布,桑木材释放的热量让阿胶女的心平静安宁,繁衍生息一代一代,

16、直到今天。握住阿胶女的手,各个细腻洁白,和姥姥的观音娘娘不同的是,她们的手有来自悠远历史的温度。阿胶女没有化妆品,职业不允许她们有丝毫妆容,我想她们中一些爱美的一定心有委屈,但做了阿胶女阿胶补偿给她们的却是最天然、自然、纯净的补养;阿胶内服滋补,阿胶女却在抚摸一块块阿胶中通过皮肤渗透得以细润的滋养,不经意的渲染让她们的手各个肤若凝脂。失去了雕琢的机会,得到的是通过劳动自然吸收的阿胶精华。一双手一个人生,东阿阿胶女的手托起的不仅仅是女性世界的健康美丽,还有自己厚重、丰美的人生和尊严。阿胶女的手同圣母玛利亚的相比更具博爱,与观世音的相比更富责任。敬畏生命中最质朴、简单、原始的生存方式,信仰一双手创造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也许远比祷告和烧香更朴素坚定也更强大。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姥姥勤劳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