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古诗赏析练习题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21852139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古诗赏析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上古诗赏析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上古诗赏析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九上古诗赏析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九上古诗赏析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上古诗赏析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古诗赏析练习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下 课外诗词十首1、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作者简介】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写作背景】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此为第四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

2、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译文】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京城,照亮了长安,我的心中波澜起伏,难以平静。将军领了兵符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威武的士兵包围了敌方龙城。大雪弥漫,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黯淡了,呼啸的寒风杂伴着战鼓之声。 宁愿做个一百个士兵的头目去冲锋陷阵,也胜过做一个置身书斋的书生。【赏析】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

3、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练习题】1、作者杨炯,与_、_、_,合称“初唐四杰”。2、首联中“照”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富于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3、“铁骑绕龙城”的“绕”好在那里?4、展开想象,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5、赏析“雪暗雕旗画,风

4、多杂鼓声”一句。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本诗的中心思想)【答案】1、王勃、 卢照邻、骆宾王2、“照”是“照亮”的意思;本句的意思是“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首都,照亮了长安”;用夸张手法,突出强调了外患严重、战事紧急的军情 ,使人仿佛真的看见战火就在眼前,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紧张的局势,势必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的引出下文的“心中自不平。3、“绕”是“包围”的意思;“铁骑绕龙城”,表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强大军事攻势。4、大雪漫天飞舞,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黯淡了;狂风呼啸,

5、战况激烈,凛冽的寒风夹杂着紧急的战鼓声和呐喊声。5、大雪弥漫,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黯淡了;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号鼓交织在一起。 两句诗运用景物描写,以战地风雪烘托出战场的紧张和肃杀气氛,以自然环境中风、雪的冰冷、无情代替了对血腥战场的直接描绘;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了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的场面。6、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作者对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及当时唐王朝强大国势和举国上下一往无前的民族心态的赞美。【附】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家境贫困,在官府作抄写工作,曾掷

6、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后把文人从军叫投笔从戎。2、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写作背景】月下独酌一共四首,这是第一首,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抒写他自己孤

7、独寂寞、以酒浇愁的苦闷心情。虽然是个人感情的抒发,但也是和当时现实有关的。李白参加政治活动的时候,唐王朝已开始腐化,是李林甫、杨国忠和皇亲贵宦们当权的黑暗时期。他们纠合党人,排挤异己。李白既“非廊庙器”,又是性格傲慢,当然必为他们所不容。因而在政治上始终不得志,从而对现实不满。但作为封建士大夫的李白,既无力改变现实,也看不到其他的前途,因而他感到孤寂和苦恼。本诗通过对月独酌,集中反映了这种思想感情。【韵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

8、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赏析】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

9、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这首月下独酌完全是李白飘逸风格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练习题】 1、请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独”字的表达作用。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

10、效果。3、请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邀”字的表达作用。4、“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5、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6、“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中“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8、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答案】 1、“独”是孤独、独自的意思。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使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寂。2、“花间”“月下”,“

11、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独酌”。“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3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4、诗人不耐孤独,邀月携影,高歌起舞,开怀畅饮,体现了他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超脱旷达情怀。5、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傲,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不与世

12、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和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旷达情怀。3、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写作背景】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

13、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译文】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手里都带着礼物,为我倒上一杯杯的浊酒和清酒,一再的解释说:“不要嫌弃酒味淡薄,这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种。战争尚未停息,孩儿全都东征去了。”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生活里,领受你们深厚的情谊,真是惭愧啊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非常悲伤。【赏析】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

14、上(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来的四五人全是父老,没有稍为年轻的人,这为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清浊不一,各表示着一家心意。在如此艰难岁月还这样看重情礼,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了淳厚的民风并未被战争完全泯灭。紧接四句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事:由斟酒谦称“酒味薄”,从酒味薄说到生产的破坏,再引出“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末了写主人致答词。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奋,因而情不自禁地为之高歌以表谢忱。此外言“愧”,暗中照应“晚岁迫偷生”意。如果说

15、全组诗的情绪在第二首中有些低落,此处则由父老致词而重新高涨。所以他答谢作歌,强为欢颜,“歌罢”终不免仰天长叹。所歌内容虽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句和歌所产生的“四座泪纵横”的效果可知,其中当含有对父老的感激、对时事的忧虑、以及身世的感喟等等情感内容。不明写,让读者从诗中气氛、意境玩味,以联想作补充,更能丰富诗的内涵。写到歌哭结束,语至沉痛,令读者三复斯言,掩卷而情不自已。【练习题】1、“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一句,怎样为下文埋下伏笔?2、诗中“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3、杜甫是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谈一谈现实主义在诗中的具体表现。4、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即:全诗的中心思想)5、在 “请为父老歌”后,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