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851697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宁夏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宁夏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宁夏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宁夏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有学者认为,商代的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其叛服取决于商王实力的强弱。而西周的诸侯国大部分是由周王室所建立,其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材料主要反映了A商王对方国的管控受到很大限制B商代方国和西周诸侯国建立方式不同C周王室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西周的君臣统属关系较商朝更为稳定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朝统一全国后,不分诸侯国而设置郡县,废除诸侯而委派郡县长官。秦占据了天下的险要地势,建都于全国的上游,控制着全国,把局势掌握在手里,这是它做得对的地方。”这说明秦朝A加速

2、了兼并战争的进程B秦统一之后始废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D秦统一之后实行郡县制3、汉代皇帝授予使臣代表皇帝的“节”,也是国家的象征。张骞持“节”出使西域、苏武牧羊“卧起操持(节)、节旄尽落”。两人被匈奴长期囚禁,受尽磨难,但力保“节”不失,交还皇帝。两人事迹反映了A汉节的礼仪象征B对国家的坚守与忠贞C专制皇权的影响D汉人坚忍不拔的品格 “汉节”图4、唐朝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凡是重要政务和五品以上官员的升降任免都需要由它讨论决定,再奏请皇帝裁决。决策工作在外朝进行,这与传统的内廷决策,外朝执行有很大的不同。由此可知唐朝的政事堂会议A保证了政治决策民主化B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3、C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改善了政府决策机制5、宋代苏轼在唐论中称:唐太宗将天下之兵,分布在八百多个兵府内,在关中设置五百个兵府,在地方和边疆则设置了节度使,让其手握重兵,这一制度使到朝内大臣不敢政变,地方将帅不敢叛乱,四境夷狄不敢犯边,是最好的制度。苏轼文章实质上是对北宋出现的哪一政治现象的评论A重文轻武 B守内虚外 C重本抑末 D兵将分离6、北宋中期,科举考试中已出现所取之士南人多、北人少的情况。为此,司马光提出“逐路取人”之法,指出“国家科第”应均及中外;欧阳修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应当惟能是选。双方论争反映的实质是A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B南北士人群体的诉求各异C科举选官程序不够规范D党派差异引

4、发的政治纷争7、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省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8、公元1598年,知县樊玉衡上疏攻击万历皇帝的政策,因言辞激烈惹怒万历皇帝,眼看大祸临头,但内阁首辅赵志皋动用了封驳之权,迫使处罚的旨意“一日三四拟”,樊玉衡得以全身而退。此事说明明朝A内阁政治地位提高B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C内阁的职权在扩大D阁臣干政导致皇权衰落9、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乾隆,清

5、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B政府致力于巩固一统局面C且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10、学者阎步克认为,秦汉行政制度,与唐宋明清相比还是很粗糙原始,但从同一时期的世界史范围看,它首屈一指。比起同期另一些政权,它为境内居民提供了较多的秩序和安定。“秩序和安定”的实现主要是因为A郡县制与封国制都加强了中央集权B贵族政治为官僚政治所取代C中央最终都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控制D地方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11、明清时期,士大夫群体中主体性相对鲜明的人士形成了一种代表天下公论的政治意识或理念,他们在政治价值观念

6、上趋近,思想取向具有同一性,往往基于志同道合而结成“朋党”。在实际社会政治生活中,他们有时还能操控政治舆论,令皇帝不得不有所退让。这反映出当时的士大夫群体A惯于结党营私和相互倾轧B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走向C共同批判君主专制的弊端D政治意识抗争性日益凸显12、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C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 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

7、大13、诗经周颂载芟记载: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翻耕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从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表明井田制的彻底瓦解 B说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反映了生产关系的演变 D体现了耕作方式的改变14、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主要为贵族服务,经营的货物大多是珠宝、玉器以及皮革之类的贵重之物。这反映出当时A商业活动主要为官府控制 B商贸场所多位于政治中心城市C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 D国家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15、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

8、也。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A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 B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C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 D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16、劳动工具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以下古代中国生产工具的共同点是A都说明汉代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B都反映了人们利用自然力水平提高C都能较大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D都经历了几个朝代的不断完善17、北朝奴婢和牛只亦得受田,隋则奴婢受田已有限制,至于丁牛受田至隋代已取消,唐代则奴婢及牛固不得授田,妇女亦无授田之例,只有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由此可

9、知A隋唐时期人口逐渐增加 B均田制日益遭到破坏C政府注重维护弱势群体 D自耕农经济逐渐恢复18、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A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9、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中国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 B中国制

10、瓷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瓷器是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20、“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主要表明宋代A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 B商业经营注重营销策略C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 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21、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明世宗派朱纨整顿海防以防倭,朱纨严厉禁绝沿海百姓私自泛海通番,却遭到御史周亮等弹劾,闽浙籍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也反对朱纨。这反映了明朝中期A. 海禁政策已名存实亡 B. 鼓励民间对外贸易C. 出现开放海禁的呼声 D. 朝贡贸易已然废止22、明清之际,江

11、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23、总的来说,每个王朝初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很快,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然而,随着王朝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王朝衰落的因素逐渐滋长起来。并且这些因素的发展具有不可阻挡的内在趋势。最终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王朝衰落成为必然,既而走向覆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就机构而言,初期官僚机构精简有效,后期官员文化水平下降B就税收而言,初期自耕农少税收少,后期自耕农多税收多C就

12、土地而言,初期土地较分散在自耕农手中,后期不断集中到地主手中D就统治者而言,初期汲取前朝灭亡节俭勤政,后期没有教训可借鉴导致奢侈惰政24、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A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B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C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D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25、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游士纵横捭阖,为了博取人君之信任,争取发言机会及生存空间,他们多讲究论辩之术,由此产生了诸多流派。这一现象产生的大背景是()A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 B中央集权局面的出现C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 D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26、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A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 B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27、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