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为星级茶馆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1847257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6.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如何为星级茶馆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校如何为星级茶馆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校如何为星级茶馆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校如何为星级茶馆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校如何为星级茶馆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如何为星级茶馆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如何为星级茶馆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校如何为星级茶馆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 陈昌辉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茶叶学会教授 秘书长 高校如何为星级茶馆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一 培养高素质茶馆文化艺术人才是促进茶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 培养茶艺馆文化艺术人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三 培养高素质茶馆文化艺术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条件四 茶艺馆人才应具有较敏锐的创新能力五 茶艺馆需求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 老舍先生在谈到其话剧作品 茶馆 时曾说到 茶馆里人来人往 汇聚了各色人物 三教九流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在古代 既有文人士大夫会友于茶馆 也有商贾老板谈生意于茶楼 更多的中下层市民将茶馆作为聚集休闲之所 近现代以来 人们通过茶馆聊天聚会 娱乐休闲

2、 达到沟通交流 了解信息的目的 由此可见 茶馆成为社会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公共场所 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会展经济大发展 我们以什么样的模式来适合行业及市场需求的茶艺人才 就其理论也跟不上实际发展需求 古代茶馆 现代茶馆 现代休闲 现代茶楼 现代中英式 博览会 一 培养高素质茶文化艺术人才是促进茶叶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扩大 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茶叶产业的发展 理论跟不上实际发展需求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一个茶文化本科专业 每年招收六十名本科生 少数几个高职高专院校也在培养茶文化的专科学历人才 人才培养的数量显然不能满足茶文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科班出身

3、以专业学校类为典型 学习时间长 一般二年至四年 如杭州市人民职业中学礼仪班 江西南昌女子职业学校 杭州市园林技术学校茶艺班 山东名人茶文化学校 浙江树人大学应用茶文化专业以及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茶艺班 如雅安贸易校 眉山职业技术学校 宜宾职业技术学校等 茶文化产业 产业园 生态园 旅游文化 茶学专业的栽 种 制 卖 能适应 文化产以创业 二 培养茶艺馆文化艺术人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 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优胜劣汰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之一 各种茶文化活动的举办 如茶文化节 茶艺大赛 茶具展览 茶叶博览会 国际茶文化交流会 茶旅文化节等文化活动 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品

4、茶 爱茶 这些文化活动能对茶文化起到交流 升华的作用 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与饮茶器具 民俗 行为 舞蹈和儒家思想相融合 形式不断推陈出新 内涵不断丰富 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也带动了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 三 培养高素质茶馆文化艺术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条件 一 目标定位要准确 目前在全国农业院校中开展学历教育应该说是一个人才应用平台 其他还有职业技术类学校 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那么 我们的培养目标首先应是适应当前要走向社会 面向市场 实现价值的市场需求 才能促进和推动茶文化产业以及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 以及在旅游开发 外宾接待等场合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 促进市场对传统茶文化认知和了解 茶文化艺术的研究和相

5、关人才的培养不是自娱自乐 不能闭门造车 所以 茶文化人才培养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 高等院校必须走出去 与茶叶企业或行业协会等进行深度合作 共建茶文化研究中心 课题小组 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 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 二 知识应宽广与社会需求对接 茶艺人才的培养除具备相应的茶学专业只是以外 更应注意加强的是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因此员工需要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 娴熟的茶艺技能 丰富的调配茶水饮料技能和经验 以及相应的造型 拼盘 烹饪技艺之外 还需有适时满足顾客求新求异心理的经验 有相应的环境艺术知识 了解和掌握休闲氛围营造艺术 根据需要适时调整茶艺馆环境 需要服务行业管理经验与技术 增强

6、与顾客之间的亲和力 不断提升茶馆的社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三 活跃的茶文化艺术研究思想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茶文化研究严重缺乏学术性乃至严肃性 自然科学者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茶文化方面 人文学者也没有把实践操作与学术研究联系开来 这就导致茶文化一直处于被动的传承阶段 而几乎没有学术创新 要培养传统茶文化的高层次人才 把高层次人才留在传统茶文化领域 就必须活跃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氛围 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 1 创新课程体系 农业院校可以在茶学专业加大对茶文化相关课程的教育力度 将原有的选修课升格为必修课 也可以在全校开设茶文化和茶艺方面的公共选修课 让学生了解茶的故乡在中国 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 学习

7、茶艺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开设课程要成系统 如我校根据茶文化专业与非专业开设的系列课程 中国茶文化简史 茶叶基础知识 茶叶选购 贮藏与品质鉴别 茶 茶具 水的选配沏泡 茶具鉴赏 茶艺表演基础理论与实践 茶艺基础与技法 茶馆服务与礼仪 茶 楼 馆装修与设计 茶艺馆经营管理 3 加强操作应用 操作技能一般安排有 各类茶的识别与鉴赏 各类茶的沏泡 茶叶质量审评 茶艺技法基本功训练 茶艺演示 等 以及随做茶艺师等级提高设置的茶艺馆综合知识的掌握 如茶艺馆环境设计 茶艺馆选址 分隔布局 经营管理 甚至应掌握简单的外语应用能力等 四 茶艺馆人才应具有较敏锐

8、的创新能力 今天的茶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栽培 茶加工 茶贸易 也非体现在茶采购 茶贮藏 茶艺沏泡技能 茶水饮料调配 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掌握等 其文化艺术在茶艺馆的体现是多方面的 如园林艺术 装饰设计艺术 服饰艺术 水果拼盘艺术 茶汤艺术 语言艺术 造型艺术 茶器具组合艺术 管理艺术 服务艺术 茶水沏泡艺术等 具体体现在物体排列 位置 顺序 组合 审美上色彩 质地 形状的和谐与统一等运用 茶文化属于应用学科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的掌握 还要强调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多方位培养茶文化发展所需创意设计 茶艺表演 经营管理 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复合人才 五 茶艺馆需求人才

9、应是复合型人才 茶艺馆提供的环境艺术 休闲氛围 优质服务 茶点茶食层次不断提高 需要专业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 全国茶馆除了一 二 三线城市及南方部分城市外 目前大多数茶艺馆都属中小型茶艺馆 这类茶馆没有大型茶馆的规模效益 又没有简陋茶馆的低成本优势 同类型的茶馆数量多 经营内容类同 格调相似 就易产生激烈的竞争 相互之间比试茶价哪个更低 茶食 茶点哪个更丰富 导致局部茶馆经济效益不佳现象 这类竞争没有形成健康的 积极向上的氛围 而是在低层次 价格与物质享受 上进行相互的行业利润降低的拼搏 其中原因之一是茶艺馆缺乏大量专业职业技能人才和综合型人才 有了人才 才会形成和开展高层次的竞争 在茶艺馆经营

10、管理 茶艺服务 品茗艺术 环境艺术 休闲氛围 茶艺馆与顾客的亲和力等方面进行竞争 在给予顾客更多的精神享受上进行竞争 高层次的竞争对茶艺馆 对顾客 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是我们所期望的 也是茶艺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茶艺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 复合型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不够重视 许多从事过经营管理工作的人认为自身拥有极为丰富的经营经验 有能力做好茶艺馆的经营管理工作 有茶叶专业知识的茶艺馆业主认为自身专业优势显著 肯定能运作好茶楼 有文化艺术素养的业主也是如此感觉 没有危机意识 没有与时俱进的知识积累和更新 真正能做好 并持续发展的并不多 茶馆业主这类主观思想势必影响到茶艺馆的可持续发展 茶艺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 茶艺馆人才培养中培训老师素质应提高 茶艺馆员工技能培训或国家茶艺师培训或职业学校培训均存在培训老师素质问题 客观原因是茶艺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出现时间尚不久 教材和师资力量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 许多培训老师还需进行系统的 高质量的 专业化的培训学习 得人才者得天下 在一定的意义上讲 茶艺师是茶艺馆的支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