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师职业道德课件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121846760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86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教师职业道德课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人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 本章概要1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意蕴2 教师职业道德与一般道德的区别3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发展及其特点4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意蕴 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1 基本意蕴或概念 重点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 以及在这一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规范或准则是外界对教师的要求和规定 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则是指教师内在的自发认可的观念 2 概念的基本旨意 提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 教师职业所特有的 提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应然性与实然性 客观性 自律性 他律性 共同

2、性 差异性 3 道德的基本内涵人们大多把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及其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作为道德的基本内涵 二 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 一 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共有的特征1 相对独立性2 阶级性3 历史继承性4 道德现象的共含性 二 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P9 重点 1 联系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 区别产生时间与发展有所不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第二节教师劳动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及其对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一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1 教师劳动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2 教师劳动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3 教师劳动与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4 教师劳动与人的素质的发展 二 教师劳动社

3、会价值对其职业道德必然要求一方面体现在社会的要求上 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的自我要求上 二 教师劳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规定性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特殊性 它内在地规定着从业人员的标准 包括相应的职业道德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有一般社会道德的特征 如独立性 继承性 阶级性 也有其他职业道德共有的特征 如对职业的敬重性 专业适用性 但是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如下 重点 一 教育专门性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 二 体现教书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三 内容的全面性在教师劳动价值上在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上 四 功能的多样性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涵和基本原则规范 本章概要1

4、价值蕴涵 伦理价值 教育价值 文化价值2 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 乐教勤业原则 人格示范原则3 基本规范 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 尊重家长 廉洁从教 为人师表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涵 一 伦理价值教师职业道德所蕴含的伦理价值处体现在教师职业功能方面外 还体现在教师职业的社会性上 首先 教师职业道德是是社会伦理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其次 教师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声望 可以使教师职业道德的伦理价值更高 二 教育价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成员也有教育价值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价值也体现在它对教师自身的教育中 三 文化价值 道德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

5、分 而教师职业道德是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总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在教师的职业习惯 思想态度 观念 情感和价值取向中 成为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P25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原则 师德原则是教师职业中最根本 最具普遍性的道德原则 师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和其他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所在 表现了它对教师职业所特有的最一般的道德要求 一 教书育人原则 教书育人就是指传授知识 培养人才 教书育人原则反映了教师这一行业的本质特征 指出了教师这一与其他行业相区别的根本所在 徐特立 经师与人师的合一搞好教书育人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

6、 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 正确理解育人的含义 树立全面的育人意识 第三 多方面努力 更好实现教书育人 二 乐教勤业原则 乐教勤业是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 勤奋地工作 乐教勤业是由教育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内在需要决定的 也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 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 人性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教师要乐教勤业 乐教勤业的要求 2点 三 人格示范原则 所谓人格示范 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 它是师德的主要特征 是教师应该遵守的基本的师德原则 教师人格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构成 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 人格示范要求教师做到三个方面 第三节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

7、的基本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教师职业道德态度 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约定成俗及明确规定的标准 是依据道德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 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 主要规范的内容 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 尊重家长 廉洁从教 为人师表 一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各自含义 1 依法执教依法执教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 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 基本含义 政治思想上拥护党和国家 法律上依法行使权利和义务 2 爱岗敬业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其他师德规范的思想前提 基本含义 3 热爱学生掌握其基本含义4

8、严谨治学它是处理教师和业务水平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严谨治学是教学工作的内在需要 5 团结协作它是调节教师个人与其他教师 学校 家长等多方面因素的道德规范 基本含义 6 尊重家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基本内容7 廉洁从教它是处理教师与物欲诱惑的道德规范 是教师立身 立教的根本 基本含义8 为人师表榜样的力量基本含义 二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在联系这八者之间彼此联系 相互影响 第三章依法执教 本章概要道德与法的联系与区别依法执教是教育的内在要求依法执教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依法执教的道义性存在 一 道德与法的内在联系依法执教的道义性源于道德与法的内在联系 一 道德与法的

9、一般区别1 法的定义和形式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体现国家统治阶级意志 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 包括法律 法令 条例 决议等 2 法与道德的区别从产生作用所以靠的力量来看从二者实施的方式来看从作用的范围来看 二 道德与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发展过程的联系性二是内容上的联系性三是目的的联系性四是价值精神的联系性 二 教育法律法规的道义性体现1 教育法律法规的含义2 教育法律法规的道义性是指在教育法律法规中体现出来的善意性 人道性 公道性以及它对善 对人道和公正的维护性 道义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 人道 正义性它主要体现在对教育事业及其发展的规范和保护上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二 公平

10、合理性 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 从产生的过程和规范内容而言 法体现了公平合理性 三 公正 平等性首先 规定了公民个人受教育权利平等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平等性 包括就学权均等 教育条件均等 教育效果均等 二是义务教育阶段之上的各类教育的平等性包括竞争机会均等 成功机会均等 其次为残疾人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再次在民族之间的平等性最后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第二节教育对依法执教的内在需求 一 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我国教育总体上比较落后 主要表现在 二 依法执教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普及义务教育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我国义务教育的阻力很多 三

11、 依法执教是教育规范化 有序化所必需复杂的教育运行过程要实现规范化 程序化 必需以法律法规来加以强化 四 依法执教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教育的人道化要求 即人是教育过程的主体 强调教育过程对人的发展性 总之 教育人道化的实质即人性化的教育 第三节依法执教的基本把握 一 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的关系依法执教与依教育规律执教并不是矛盾的 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规律的法定化体现 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用法律法规来代替教育规律 一方面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规律的部分体现 另一方面教育法律法规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点 当然 两者之间也有联系 二 树立依法执教的自觉意识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活动 保护教育发

12、展的根本机制 依法执教的自觉意识来源于对教育法律法规意义的深刻认识 以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法律信仰和法律责任 三 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坚持教育法律法规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有 第四章爱岗尽责 本章概要1 爱岗尽责的伦理性认识2 爱岗尽责精神的教育性需求3 爱岗尽责精神的强化与实践体现 第一节爱岗尽责的伦理性认识 一 爱岗敬责所蕴含的伦理精神1 爱岗敬业内涵的基本要求就是人们要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敬重的情感 并恪尽职守 履行自己的义务 2 根据马克思伦理学原理 善恶的判断源于人们现实利益及其利害观念 3 爱岗尽责的基本精神在于奉献 4 教育被各国普遍认为是立国之本

13、日本 教育是立国之本 二 爱岗尽责的道德境界道德发展水平犹如阶梯 有着不同的层次和等级 道德修养水平同样有高下优劣之分 1 最低层次 厌教 由于外在压力而滞留于教师队伍之中 否定和唾弃 2 第二层次 功利性 支配他们从事教育行业的是功利性追求 合理但应自觉超越 3 低三个层次 热爱 热爱教师行业 并认同制约教师职业的规章制度等 肯定和倡扬 4 第四个层次 乐教 出于热爱 也出于对教育意义的认识 并为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乐趣而吸引 向往和追求 三 教师职业苦乐的道德判断苦乐感受的来源来看 有物质方面的 也有精神方面的 还有源自自身生活活动和自身生理状况的 从苦乐感受的表现来看 主要有外显和内隐两方

14、面 人们判断苦乐情况结果的六种情况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纡y 朱怀金 比喻身居高位 第二节爱岗尽责精神的教育性需求 一 爱岗敬业是教师队伍稳定的内在源泉我们可以通过用人制度的呆滞僵化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 但是对发展教育 培育人才裨益不大 二 爱岗敬业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只有一个人爱岗敬业 他才会乐于去从事教育行业 才会勤于工作 爱岗敬业既是师德的基础和核心 又是促进教师不断完善的动力源泉 三 爱岗尽责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第一 只有爱岗尽责 教师才能获得对自己职业职责履行的内在自觉 第二 只有爱岗尽责 教师才能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 第三 爱岗尽责能帮助教师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化解各种矛盾 提高工作

15、效率 第三节爱岗尽责精神的强化与实践体现 一 爱岗尽责精神的强化 一 理解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 二 全面理解和认识爱岗尽责的教育价值 三 注意实践体验 二 爱岗尽责精神的实践体验 一 教书育人 尽职尽责 二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 认真工作 不敷衍塞责 四 勤奋钻研 科学施教 五 淡泊名利 育人为乐 第五章尊重关爱学生 P74 本章概要1 尊重关爱学生的伦理精神的实质 人道主义2 尊重关爱学生的教育性需求3 教育爱 第一节尊重关爱学生蕴涵的伦理精神 P74 一 尊重关爱学生的实质 人道主义 一 人道主义与教育的人道性1 人道主义的定义泛指一切强调人的地位 关心人 爱护人 重视人的价值 维护人的尊

16、严和权利的观念和体系 2 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包括上述所说的 还强调集体主义 二 教育人道性的基本要求1 定义即指教育目的上对良好人性发展及其价值的追求 和教育过程对人的价值的重视 对人的尊严 权利的尊重 对人的关心和爱护 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 2 就教育过程而言 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 尊重学生 不挖苦讽刺歧视体罚学生二 关心学生 包括学习与生活三 热爱学生四 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对学生的过错行为需要一定的批评甚至必要的处分来加以制止和纠正 但要注意要在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 二 尊重关爱学生所蕴涵的伦理境界第一层次 尊重学生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 和最起码的态度和行为 第二层次 关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 生活 做事 为人等各方面 第二节教育现实中非人道现象及其成因 一 教育中非人道性的体现 一 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 如 训斥 挖苦 侮辱学生 比猪还笨 生来不是读书的料 还有脸往这儿坐 你懒 你妈懒 你爸懒 你全家都懒 二 体罚即对学生身体的惩罚 常见的有 罚站 罚跪 罚跑 脚踢 揪耳朵 自打耳光 三 变相体罚即对学生不是直接对学生人身诉诸拳脚和工具 而是以各种借口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