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9037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844926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90379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90379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90379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90379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90379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9037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90379(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默写题(本题共1小题,16分)1.补写空缺部分。(16分)(1)登高中,身处他乡的杜甫描绘了寥廓萧瑟的秋景之后,表明自己身体不佳、寂寞孤苦的两句是: , 。(2)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借物发端,以埋怨的口吻引发华年之思的两句是:_,_。(3)虞美人中李煜感慨故国的宫殿应该还在,而所怀念的人已经衰老的两句是:_,_。(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两句是:_,_。(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两句描写拓跋焘的行宫外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

2、忘却亡国的耻辱。(6)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写行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衬托蜀道高险的两句是:_,_。(7)在劝学中荀子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状况的两句是:_,_。(8)逍遥游中,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小大之辩”的两句是:_,_。二、语文基础知识与能力(本题共3小题,6分)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为了一只鸡蛋,李婶吵得口干舌燥,卖鸡蛋的小贩更是当仁不让,声音越来越高。B.过去的很多人认为,在我们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后,我们的文化腾飞就倚马可待。C.这些打着私营企业家旗号的人鱼目混珠,其中有真正干一番事业的,也不乏骗子。D.经济学有

3、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能减少交易中的阻力,就有可观的经济收益。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代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执一词,共同协商,很快起草出新方案。B.昨日,警方根据张某提供的线索,缘木求鱼,终于找到了制造假冒名酒的窝点。C.徐悲鸿画的奔马图具有超轶绝尘、独具一格的神韵,一般的画家难以望其项背。D.为拯救惨淡经营的摩天轮管理公司,马来西亚旅游部掏钱买下了五十万张门票。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杜甫为杜子美,柳宗元为柳屯田,韩愈为韩退之。B.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

4、轻重。期,指的是穿三周年丧服;功,又分为大功、小功。大功,穿九个月丧服;小功,穿五个月丧服。C.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伯、仲、季以示区分,如伯秋、仲秋、季秋。中秋节又处在仲秋的中间,所以也叫仲秋节。D.魏晋时期,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郎中是尚书省的属官;洗马,即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三、课内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14分)5.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景翳翳以将入 景物 聊乘化以归尽 顺随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小步快走 穷且益坚 困厄C.而御六气之辩 区别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比得上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怜惜 门衰祚薄 福分6.下

5、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一样的一项是(2分)A.云无心以出岫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B.定乎内外之分 彼且恶乎待哉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控蛮荆而引瓯越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7.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乐琴书以消忧 徐孺下陈蕃之榻 襟三江而带五湖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梓泽丘墟 而后乃今将图南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则刘病日笃 窜梁鸿于海曲 谨拜表以闻A./B./C./D./8.从句式特征看,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之二虫又何知 去以六月息者也 既自以心为形役 复驾言兮焉求 访风景于崇阿 彼且奚适也 南冥者,天池也 而刘夙婴疾

6、病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B./C./D./9.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3分)(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分)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

7、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

8、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岖,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

9、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C.乞骸骨

10、,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D.谥,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对樊泽取代贾耽为帅之事,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他,保证了军队的安定。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让他们住在城外,而是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他们,李纳士兵对他很信服。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

11、,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5分)(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5分)五、课外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

12、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杜陵:地在长安,此指长安。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温诗三四句中的“鸡声”、“月”、“霜”照应了标题中的“早行”: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时上路,然而铺满清霜的板桥上已有了先行客人的足迹。B.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温庭筠想起了梦中故乡杜陵回塘水暖,野鸭自得其乐的场景。“杜陵” 之梦与“早行”之景,虚实相生,首尾照应,情脉通贯。C.诗人王禹偁骑马穿行于山间小路,悠然自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春日山村晚晴图,充分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13、D.王诗第三联 “胭脂”与“白雪”对举:棠梨叶红艳似火,荞麦花开如雪,给读者带来唯美的视觉感受,第四联情绪由悠然转为怅然,拓深了诗意。15.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6分) 六、课内现代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这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