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院核心制度2018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1829549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医院核心制度2018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医院医院核心制度2018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医院医院核心制度2018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医院医院核心制度2018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医院医院核心制度2018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医院核心制度20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医院核心制度2018(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煤矿建总医院医院核心制度汇编 科 教 科 二O一八年二月二十七日关于印发最新版医院医疗核心制度培训教程的通知各科室: 为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由科教科、医部处、护理部等部门根据国家和安徽省卫计委有关文件通知精神,整理了最新医院核心制度汇编培训材料,以供各科室参照学习。相对于我院科教科、医务处等部门印发的“2015版的19项核心制度”,本次列入了共18项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其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最新增加的2项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转院转科制度、特诊特治告知制度在本版本中未列入核心制度,但也是大家必须掌握的“相对核心制度”。文中所涉及的内容如

2、有与当前国家法律法规或卫生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最新的规章制度相抵触的,则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最新的规章制度执行,并请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修订。核心制度是相对的,并不意味其它规章制度不重要,全院医务人员应以学制度为契机,深入开展和本人专业相关的制度和职责的学习,并在临床医疗工作中自觉遵守和运用,才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其它方面的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见医院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汇编。“医院核心制度” 是全院医务人员都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三基三严”的培训和考核内容之一,望各科室负责人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执行,确保医疗安全。该材料可在Q

3、Q群:矿建总医院医学信息群(176200456)-群空间-文件中下载。 第一部分:医院核心制度(18项) 一、 首诊负责制二、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四、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五、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六、 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七、 会诊制度八、 查对制度九、 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十、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十一、分级护理制度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五、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十六、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十七、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 首诊负责制1、首诊负责制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

4、、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2 、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室治疗。 3、 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人,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4 、如遇危重病人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 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5 、对已接诊的病人,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急诊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首

5、诊医生应亲自或指定护士护送并做好交接手续。 6、 医务处对全院首诊负责制度实施情况实行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处理。 7、 急诊病人由分诊鉴别台护士签署就诊科室,首诊医师应当做好病程记录,完善有关检查并给予积极处理,若确属他科情况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直到会诊科室签署接受意见后方可转科。 8、 凡不认真执行本制度而造成医疗差错、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给医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者,由当事人承担责任。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1、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两次;主治医师负责本组病员的具体诊疗工作应每日查房一次;住院医师查房每日至少两次。主治医师首次查房应当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危重病员应随时诊

6、治,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随时记录病程记录。2、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在查房前应了解病员的病情变化,在查房时首先向上级医师汇报,并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见解。三级查房的内容应在病程记录中反映出来,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上级医师对记录的内容应及时修改并签名。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内容记录由治疗组主治医师或副主治医师记录,每周至少1次;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内容应由治疗组住院医师记录,每周至少2次。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记病程录每周不少于2次。3、查房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病历,X线片及各项有关检查材料,查房时要自下而上逐渐严格要求,认真负责。实习医师和经治医师

7、报告简要的病史、病情变化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和主治医师根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病情分析,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案。4、科主任、主任医师教学总查房应有治疗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总医师、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和护士长等人员参加。教学总查房,可由病区治疗组提出申请,住院总医师安排,由科主任,主任医师轮流进行,每周至少1次。5、 各级医师查房的内容:(1)科主任,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审查对新入院及危重病员的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检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护人员对诊疗的意见;了解病员及亲属的思想情况;进行教学查房等。 (2)主治医师查房,负责解决所管的

8、病员的治疗问题;对新入院、重危、诊断不名、疗效不佳的病员进行重点查房;检查病史、病程记录并纠正其中的错误记录,了解病员病情变化并征求对治疗、护理、饮食、生活的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问题。(3)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员。同时巡视一般病员;检查当日化验报告单及其它检查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对结果有疑问或危重病例,应主动与有关科室联系,尽快取得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检查病员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生活及服务等方面的意见。(4)午后查房由值班住院医师进行,对全病区的病人进行一般巡视,对交班

9、的病人及急危重症病人进行重点检查。(5)夜间查房由住院总医师和值班医师带领实习医师进行,每晚巡视病房1次,每周至少教学查房2次,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作出相应地处理。在查房时或在诊疗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应逐级、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请上级医师指导处理,上级医师接到汇报后应认真处理。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临床病例讨论是解决临床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难题和临床教学为主要目的,采取定期和临时两种形式。定期病例讨论由科室行政主任或副主任主持,每12周1次;临时病例讨论则根据病区的病人情况,危重病人可随时进行讨论。2、病例选择:入院三天诊断不明者,治疗组内讨论;一周内未确诊者全科讨论;一周

10、以上仍未确诊或病变复杂,涉及多个学科,由医务处组织全院相关科室讨论;危重病人紧急抢救后疗效不佳者。3、讨论方式和讨论范围:(1)治疗组内讨论:由经治医师提出,治疗组副主任以上医师主持,包括治疗组的其他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多采取临时讨论形式,由经治医师汇报病史、诊治经过和诊治方面的困难,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集思广益,解决诊断和治疗中的问题。()全科病例讨论:由治疗组主治医师提出,科室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首先由经治医师详细介绍病史及各种检验结果,主治医师结合文献,以病例诊断、治疗为重点,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提出值得吸取的教训,其他有关人员可就病例的某些方面,结合文献作

11、较深入的分析讨论,会议主持者,以总结经验教训为重点,对讨论作出总结。()多学科讨论或邀请外院专家参加的病例讨论会,则由经治科室主任提出,医务处负责安排、组织,由分管院长或医务处主任主持,讨论前应作好较充分的资料准备,有病理报告者可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必要时可提前将病历摘要印发到有关医师手中。、各种临床病例讨论资料应记入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和病程录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应详细记录,病程记录内容为讨论的结论性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总结意见等,不得记入个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四、术前病例讨论制度、凡需进行手术的病例,都应进行不同形式的术前讨论。除门诊或一

12、类小手术外,凡二类及以上或住院手术病例均应进行术前讨论。、一般中、小手术,可在查房巡视时,由医师或主治医师讯问和检查术前情况,指定手术者、交代手术要点,由经治医师记录于病程录中。、新开展的手术、复杂、疑难的手术(三类以上)、风险较大的手术,病区应组织术前讨论,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病区医师参加。讨论内容:明确诊断、手术适应征、术前准备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分析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防范措施、术后观察、治疗事宜、护理要求、人员组织和必要的药品设备的准备等等。参加讨论者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日期、记录者的签名及讨论内容详细记入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中,病程录中记录讨论结果。4、 三、

13、四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致残手术、重大疑难手术及伴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或情况很差的高龄患者、风险较大的手术、经以上讨论后,写出术前小结,由住院医师填写三、四类及致残手术请示报告单,向病人家属和单位领导说明诊断、手术适应征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等,在取得病人家属和单位领导完全理解并签字后,由科主任签字,报请医务处及院领导审批、备案。、急诊手术在术前准备时,由住院医师和科室主治医师及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商讨,如为疑难手术须填写大手术请示报告,科主任参加讨论、报医务处及院领导审批。、择期手术大手术请示报告及术前小结应在术前一日完成,急诊手术、即刻完成。择期手术通知单应在术前一日上午10时前,送手术

14、室并请麻醉科会诊,参加手术讨论,特殊情况提前一至三天请麻醉科会诊。择期手术通知单应经科主任或副主任审阅签名后,方可送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及时完成术后病程记录和手术记录。、手术后病人如发生病情变化,出现较大的并发症,病区应及时组织讨论,提出处理方案,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并报告医务处。五、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凡死亡病例,尤其是诊断和死亡原因不明、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缺陷或系少见病症者,一般应在死亡后周内召开死亡病例讨论会。特殊情况下应及时讨论,手术后或尸检病例,可待病理报告后可结合临床诊治情况组织讨论。、讨论由科室行政主任或副主任主持,全科医师均应参加,由经治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详细介绍病

15、史、体征、辅助检查、住院诊疗经过、抢救过程、初步分析死亡原因。与会者认真分析讨论,重点讨论诊疗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在诊断、死亡原因等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最后由主持者归纳小结。、如存在较大医疗缺陷或发生医疗纠纷时,可请医务处派人参加讨论,取得初步意见后交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讨论鉴定。、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一律用红墨水钢笔,同时记录于病程记录中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中。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应详细记录,病程记录内容为结论性意见,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及讨论小结,小结内容包括最后诊断、治疗、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和经验总结,不得记入个人不同意见或看法。六、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急诊科负责门诊急诊病人的抢救工作。急诊病人如病情危急应先就地采取急救措施,需立即手术的应及时送到手术室,需急送住院部抢救的,急诊科应首先和病房做好联系,派专人护送。并及时完成急诊病历。 2、专科急诊应遵循首诊负责制的有关规定,病情危重涉及多科室的临界病员,相关科室应遵守临界病员处理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