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的数学说课稿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821922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多重的数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多重的数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多重的数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多重的数学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多重的数学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多重的数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多重的数学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多重的数学说课稿遵循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开展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在操作中发现、感知、体验、学习。因此,在本节课,我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结合学生实际,以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和体验为主,把“千克和克”的认识建立在学生感知的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感受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乐趣。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

2、简单的换算。过程性目标:经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建立过程,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模糊的质量观念,会用观察、掂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直接接触得很少,不了解千克、克代表的实际质量,没有千克、克的概念;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在质量单位的使用上错用、乱用的现象多次出现但纠正之后仍频频出现,症结即在于此。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观念。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因此,我创设学生熟悉的去超市购买水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4、密切联系。进而引发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就需要用人们共同知道的质量单位,自然而然的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5个层次来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突出教学重点。第一层次:认识秤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必须要有称量工具秤。再用课件展示各种常用的秤

5、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秤。第二层次:认识天平教师提问:“想知道2分硬币有多重,用什么工具?”接着用课件出示天平,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为后续教学中克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三层次:克的认识“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我分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建立克的质量概念。1克有多重教师演示用天平称2分硬币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为一克。掂一掂活动掂2分硬币,体会1克的轻重首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让学生从自己带来的东西中找出质量为1克的物体,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

6、的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为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多于1克的质量的认识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的质量,引导学生观察物品上的克数,并在四人小组中展开活动:掂一掂自己带来的物品,再掂掂一掂别人带来的物品,感受不同克数物体在质量上的差别。最后问学生:和1克比起来你有什么感受?加深学生对克的认识,并为接下来千克的认识埋下伏笔。这一环节,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进一步突破了难点。三、千克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通过四个步骤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一

7、袋黄豆太重不能用天平来称量,这时就需要用台秤来称量一般物体的重量。认识台秤。教师出示台秤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台秤的计量单位:kg。并让学生认读课件上台秤指示的质量,说出认台秤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1千克有多重?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初步感知l千克的质量观念。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我分四个步骤展开知识探索。首先组织学生分组用天平称出1袋黄豆有多重,通过实际称量知道教师所提供的每袋黄豆的质量是1千克。接着掂一掂1千克黄豆,感受1千克的重量。然后,掂一掂组中的饼干、铁块、盐等物体的质量,估测后再用秤称一称,看你估测的是否准确。通过这样的活动

8、,锻炼学生的估测能力,加深学生对“千克”这一质量概念的认识。最后,教师从学生称出的1千克的物体中,找出体积相差很大的两个物品提问:“这两样物体的重量都是1千克,你们认为在估计物体轻重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感受到估计物体的质量时,不能只考虑外形的大小,还应结合现实物体来估计;同时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通过开展“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估测意识和与人合作意

9、识。四、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索千克、克之间的进率关系,体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同时加深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间进率的理解与认识。因为“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教师先让学生掂一掂分硬币,再掂一掂千克饼干,说出自己的感受。强化对两个质量单位的认识。为接下来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的学习做好准备。对认识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认识,分三步来进行。教师提问:猜一猜,多少个1克是一千克?小组合作研究千克与克的进率。交流本组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方法1:每袋盐500g,两袋盐是1000g,放在秤上称一称也是1kg因此1kg=1000g方法2:看称好的饼干袋上注明为1000g,

10、称一称正好是1kg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过程板书:1千克=1000克。这样,简单、明了地揭示了克与千克的内在关系。五、巩固练习,拓展升华。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力求达到“有序”、“多样”、“有度”的目的。基本练习给中填出合适的单位学生通过填写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质量,巩固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装物比赛。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比赛要求:装1千克的物品;可以借助已有的东西,但不能用天平;所取物品最接近1千克的小组与取到最接近1千克物品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接着,组织学

11、生分小组从本小组的篮子中取1千克的物品;第三,派小组代表到讲台上称出所取物品的质量,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一小组取出的物品质量;最后评选优胜小组,进行经验交流:请所拿物品质量最接近1千克的小组介绍本组取物品的经验。通过这样的活动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对千克、克的认识与理解,并学会借助已有的物品估计未知物品重量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健康测评让学生在分组称量体重的基础上,结合课前测量的自己的体重,对照教师提供的青少年健康转状况测量表,测评自己的健康状况。并让其他的学生提出建议:“你想对他说点什么?”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六、评价、小结;让学生交流: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每位同学都评价一下自己,觉得自己哪些方面表现得很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知识探索的过程,把学生当作知识建构的主体,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精选办公范文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