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路径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1802981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减排路径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节能减排路径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节能减排路径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节能减排路径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节能减排路径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能减排路径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减排路径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能减排路径一、 引言 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巨大的能源需求缺口,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不断增长危机我国能源安全。2015年原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到达60%和33%,甚至超过了能源安全警戒线。因此,提高效率、节约用能,将是我国应对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约束最为迫切且重要的战略途径之一。国务院颁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强调要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并指出关键途径在于转变能源消费理念,强化需求管理和生活节能。我国的能源消费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即居民、企业、公共机构。基于我国2008年颁布的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定义,本文所指的公共机构是“全部

2、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不同能源消费主体的用能行为、影响因素等存在极大差异,了解并利用这些特点,对于制定恰当的激励政策、顺利推进能源消费变革意义重大。 二、 我国企业、居民与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费特点 企业、居民与公共机构三类主体共同构成了我国的能源消?M市场,各部分的能源消费特点共同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的总体特征。企业是最大的能耗部门,2015年我国企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总量为43亿吨标准煤,并以超过10%的平均速度增长。工业企业能耗一直占据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近7成。同时,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的80%左右,2000年以来六大高耗能行业(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和石化

3、)能源消费占工业能源消费的比重稳定在70%左右。过去二十年间,中国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不大:煤炭的比重一直在70%左右,石油的比重在20%上下,天然气和电力的比重虽明显增加但占比依然很小。说明我国企业对高碳化石能源依赖性过大,不利于环境保护。 居民生活用能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排第二位,并且消耗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断增长。2015年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为5亿吨标准煤,较1995年的1.57亿吨标准煤涨幅为218%,年均增速10.9%。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的特点,居民的能源消费也呈现出差异性:一是表现在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能量的差异,农村居民用能量整体水平低于城镇居民,但其增长态势却呈现出明显的加快的倾向。

4、二是表现在城乡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基本转向了“以清洁能源为主,煤炭为辅”的格局,而农村居民仍以秸秆、薪柴、沼气等生物质能、煤炭为主。大量的事实证明,家庭节能降耗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研究表明以上海市为例,通过节能家电替代,年节电量将相当于一台40万千瓦发电机组一年的发电量。 公共机构也是重要的能耗主体。据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统计,2010年我国公共机构约有190.44万个,能源消耗总量1.9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6.19%。据北京市对全市48家政府机构的问卷调查显示,政府机关的人均年用电量为居民的4倍;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时相当于居

5、民的19倍。我国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在日常运行消耗的能量已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30%左右,其建筑单位面积耗能量是居民住宅的10倍20倍。总体而言,公共机构节能仍有巨大潜力。 三、 不同主体的能源消费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 1. 企业的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企业的能源消费属于一种生产投入行为,目的是实现生产从而给企业带来收益。企业决策基本上是基于自身发展和竞争力的考虑,而能源作为一种投入要素,是企业的成本。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企业的能耗整体较高,针对我国企业的节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大多集中于高能耗企业。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既包括对节能减排认知不足、节能减

6、排遭遇财力掣肘等内在因素,还受到诸如监管力量薄弱、基础工作滞后、能源价格和环保处置费用偏低、政策扶持不足、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数据统计等相关支撑调节薄弱等。总体而言,影响我国企业节能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1)经济效益。在企业决策者理性假设的前提下,如果能源价格水平偏低,企业用于节能增效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不如用于其它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多,企业在进行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原材料选取时,也就不会把改善能源成本放在重要位置考虑(邹艳芬,2014)。不少针对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经济效益是影响企业节能减排的关键因素。通过对120家工业企业的抽样调查,在企业节能减排的态度上,其中7

7、9家认为节能减排目标的设定对企业有负面的影响,认为节能减排有利于长期发展的企业只有18家,其余认为影响中性(邢璐、石磊、Hussain & Athar,2010)。 (2)体制机制因素。某些地区热衷发展高耗能产业,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和外部成本等没有在价格上得到真实反映。能源价格的不合理,在某种程度上还鼓励了能源浪费的行为。能源节约意识欠缺,技术和管理经验欠缺,融资困难或资金缺乏,有限的政策框架,相关人力资源欠缺,公共参与不足,数据和信息不充分,较高的投资风险,既得利益的反对,不合理的工业结构,战略规划的欠缺,以及激励支持不足等是当前中国的主要节能障碍因素。同时,节能治理体系不健全,

8、节能相关政策不够细化,缺乏实际情况的了解,也影响了企业节能。企业与政府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对企业节能激励政策不足的重要因素。 (3)企业自身因素。一般而言,企业节能投资仅存在有限的理性,环保理念的缺乏、其他更具利益诱导的投资机会的存在、在能源管理中缺乏权力等因素会造成能源问题在企业中被轻视或忽略。企业原有技术条件的限制和用能惯性、缺乏能源管理的人员和经验、缺乏考核激励等因素都是造成企业能源效率低下和高能耗的重要原因。我国企业节能减排不力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表现在认识上欠缺、实施节能减排的能力低下、企业间没有形成循环经济的网络。中小企业更关注于生产经营,缺乏节能意识,并且由于难以获得

9、相关新技术的信息,也没有相应的资本和技术支持节能行为。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结构不够合理、装备水平也比较落后,导致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基础薄弱,很难实现主动的节能行为。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需要政府部门、学术界、产业界等多方面力量的参与,但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要转变思想。 2. 居民的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居民用能是一种间接的能源需求,目的是获得取暖、制冷、照明、娱乐等效用。居民的能源消费行为包括购买、维持和使用三个方面:购买行为是指家庭加热系统、空调和冰箱等产品的购买中考虑到能源特征以及能源材料的改善(如隔热墙体),属于家庭投资;维护行为是指日常的与能源意识相关行为

10、,如使用通风系统、开门窗等;使用行为包括做饭等家务、电视等娱乐使用,受习惯影响较大。一般而言,人均能源消耗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生活水平越高对能源的需求越大。在城市化进程中,居民能源消费增长量也越来越大。总结以往研究可知,影响居民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宏观经济因素。收入与价格被认为是影响居民能源消费的基本因素。家庭收入决定了居民的消费能力,现有研究较为支持以下三个结论:家庭能源消费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增长速度低于收入增速;家庭收入与家庭能源消费量正相关,高收入家庭倾向于采用技术手段节能即购买节能产品,而低收入家庭则更多的依靠改变自身行为来节能。此外,能源价格决定了居民能源

11、消费的成本,但作用有限且对不同群体、不同类型能源的消费影响差异较大。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均呈现倒U关系(魏楚,2017)。 (2)家庭特征和人口统计因素。家庭作为能源消费的主体,人口自身的特点是重要的因素。已有的研究指出了多种可能产生影响的家庭特征,如家庭规模、居住模式、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等。有研究表明家庭规模以及家庭主要成员的年龄与家庭能源消费需求呈正相关关系;对欧盟的研究表明,人口增长是家庭能源需求上升的重要原因。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人口分布和受教育程度变化巨大、人口流动加速,是影响居民家庭能耗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因素和人口效应也是拉动居民能源消费

12、的主要因素。 (3)宣传教育与信息反馈。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使居民增强相关认知,对居民节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只有与其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对居民节能行为有改善和落实的作用。信息反馈通过对能源消费结果的记录、反馈,让居民更清楚自身能源消费的情况,从而引导居民减少能耗、提高能效。通过对荷兰234个家庭协会节能投资行为的调查研究发现,同行组织的反馈和官方的反馈都会强烈影响家庭的能源消费行为,并且有利于家庭的节能投资;对英国居民能源消费行为改变的研究也持相同观点,研究指出连续的反馈能够使人们意识到他们的日常行为是否节能,通过不同的措施,用能信息反馈平均带来节能效果在5%15%。有研究指出公众自身因素与

13、行为工具因素会通过影响行为主体的偏好来决定能源消费的无差异曲线,而政府引导政策则会通过改变节能行为的相对价格优势或行为主体的经济能力预算线,引导公众节能行为取向。 3. 公共机构的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较之企业和居民,中国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在能源消耗上主要是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能源使用的无成本性。企业能源消耗与生产成本密切相关,企业会注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赢利的目的。类似的,居民用能也面临着收入和预算约束。然而,公共机构在能源消耗方面就缺少能耗的成本约束。因为公共部门不是一个盈利性组织,在实际工作,不会因为能源消耗的多与少而影响绩效。因此,公共机构的能

14、源消费在日常的作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二是结构复杂。由于公共机构涉及领域宽、单位多、类型特点各异,用能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用能设备层次复杂,设施涵盖房屋建筑、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及教科文卫体设备等,给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管理增加了难度。 学者们发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缺乏资金、缺乏经济激励、政策缺失、信息障碍、行为障碍等。例如有研究指出缺乏公共政策激励、政府对建筑部门管制以及保守的建筑业是挪威建筑产业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对意大利市政当局的调查表明,机构负责人倾向选择容易的方案使从长期来看收益更高的措施得不到采纳,培训课程以及能源审计技术支持进行节能能力培养对于市政建筑节能有积极的作用。我国普遍认同公共

15、机构节约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是能源浪费的重要原因。我国一直没有统一的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标准,同时缺乏有效的能源体制报告和考核制度,节能基础较为薄弱。有研究认为,由于传统体制的缺陷以及观念、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管理薄弱问题在目前节能型机关建设中相当突出;公共机构节能缺乏外部约束(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节能审计和外部监督)且学习能力不足;此外,目前投入节能建设的资金渠道过于单一、来源有限,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节能型机关建设的有效推进(于娟,2012)。 四、 基于能源消费主体的激励机制构建 鉴于上述三大能源消费主体在用能目的、行为特点、影?因素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主体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区分。况且不同类型的政策

16、对消费者的行为影响的机理和效果存在差异。因此,如能结合能源消费主体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激励方案,充分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则更容易产生良好的引导效果。针对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根本动力,市场型政策措施具有突出的优势;居民用能一方面基于成本约束,更为突出的特点在于消费者偏好的可塑性,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节能习惯将有益于居民长期自发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对于公共机构则可通过法规、行政手段予以约束。 1. 企业发挥市场的作用。企业用能和能效技术投资行为的决策过程是理性且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针对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经济手段目前仍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对我国企业的调查研究均证实,企业采取节能行为的首要动机是增加企业的效益,多数调查表明企业实施节能降耗的主要原因是增加效益和提升形象。调查同时还表明,在我国当前的政策环境下,企业的自发节能减排动机较弱,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