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护理_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1797471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腔积液护理_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胸腔积液护理_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胸腔积液护理_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胸腔积液护理_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胸腔积液护理_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腔积液护理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腔积液护理_(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内科罗海霞 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 一 概念 任何原因使得胸腔内液体形成增多和吸收过少时 均可导致胸腔内液体异常增多积聚 称为胸腔积液 pleuraleffusion简称胸水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WhatcausesPleurisy 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漏出液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渗出液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 漏出液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 渗出液损伤 血胸 脓胸 乳糜胸 一 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1 充血性心力衰竭2 缩窄性心包炎3 血容量增加4 上腔静脉或奇静脉受阻产生胸腔漏出液 二 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1 胸膜炎症 结核病 肺炎 2 结缔组织病 系

2、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3 胸膜肿瘤 恶性肿瘤转移 间皮瘤 4 肺梗死 膈下炎症 膈下脓肿 肝脓肿 急性胰腺炎 产生胸腔渗出液 三 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1 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2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小球肾炎3 粘液性水肿产生胸腔漏出液 四 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癌症淋巴管阻塞 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 产生胸腔渗出液 五 损伤所致胸腔内出血主动脉瘤破裂 食管破裂 胸导管破裂等 产生血胸 脓胸 乳糜胸 渗出液 发生在胸膜表面或淋巴管有病变时 在由细菌性肺炎 结核病或肿瘤引起的胸膜疾病 胸腔积液为渗出性中青年患者中 结核病尤为常见 中老年胸腔积液 尤其是血性胸液 应慎重考虑恶性病变与恶性肿瘤

3、 肺癌 乳腺癌 淋巴瘤 漏出液发生在影响胸膜腔液体形成或吸收的全身因素改变时胸腔积液可为漏出液 当心包受累而产生心包积液 因上腔静脉受阻 使血管内静水压升高 因恶性肿瘤所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 三 临床表现 一 症状1 呼吸困难2 胸痛3 胸闷 气短 0 3L 不明显 0 5L渐明显 4 原发病的表现 TB 肿瘤 肺炎 心衰 肝脓肿 二 体征 sign 少量体液无明显体征 胸膜摩擦感及闻及胸膜摩擦音 中至大量胸腔体液 原发疾病的体征 四 治疗胸腔积液为胸部或全身病症的一部分 病因治疗尤为重要 漏出液常在纠正病因后可吸收 渗出性胸膜炎的常见病因为结核病 恶性肿瘤和肺炎 一 结核性胸膜炎1 一般治疗

4、 休息 营养支持 对症 2 抽液治疗 应尽快抽尽胸腔内积液或肋间插细管引流 可解除肺及心 血管受压 改善呼吸 防止纤维蛋白沉着与胸膜增厚 使肺功能免受损伤 大量胸液者每周抽液2 3次 直至胸液完全吸收 首次抽液不超过700ml 以后每次抽液不应超过1000ml 过快 过多抽液可使胸腔压力骤降 发生肺水肿或循环障碍 胸膜反应 停止抽液 平卧 必要时0 1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抽液后 不注入抗结核药物 但可注入链激酶防止胸膜粘连 3 抗结核治疗4 糖皮质激素 应用于下列情况 严重的全身毒性症状 大量的胸腔积液 广泛的胸膜肥厚糖皮质激素应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疗程 约4 6周 二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和

5、脓胸前者一般积液量少 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可吸收 积液者多应胸腔穿刺抽液 胸水PH 7 2时应肋间插管闭式引流 脓胸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 足量 体温正常后持续用药2周以上 联合抗厌氧菌药 引流胸腔积液 抽脓 闭式引流 冲洗 注入抗生素及链激酶 及促使肺复张 恢复肺功能 三 恶性胸腔积液包括原发病和胸腔积液的治疗 胸腔积液多为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 其胸水生长迅速 常因大量积液压迫引起严重呼吸困难 甚至导致死亡 可选择化学性胸膜固定术 在抽吸胸水或胸腔插管引流后 胸腔内注入化疗药及胸膜粘连剂 生物免疫调节剂 五 常用护理诊断 措施及依据1 气体交换受损与大量胸液压迫使肺不能充分扩张 气体交换面

6、积减少有关2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胸腔积液引起的高热 消耗状态有关 3 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4 疼痛与胸膜摩擦或胸腔穿刺术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1 给氧2 卧床休息以减轻呼吸困难 胸水消失后休养2 3个月3 促进呼吸功能4 体位 患侧卧位或半卧位 胸腔穿刺术适应证 1 诊断性穿刺2 治疗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 或积血 影响呼吸 循环功能 且尚不具备条件施行胸腔引流术时 或气胸影响呼吸功能者 3 脓胸抽脓灌洗或恶性胸腔积注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术中做好病情观察术后护理 记录穿刺时间 量及颜色 以及病人术中状态 监测病人穿刺后的反应 有无血胸 气胸 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

7、肿热痛体温升高的现象 及时报告医生 嘱病人静卧 24小时后方可洗澡 以免感染 鼓励病人深呼吸 促进肺膨胀 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胸痛必要时用宽胶布固定胸壁 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康复锻炼病情观察 具体护理措施 一 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1 降温 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 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 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 通过体温调节中枢 减少产热 加速散热 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行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记录 2 休息 休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 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 低热者酌情减少活动 适当休息 同时提供病人合适的环境 如室温适宜 环境安静 空气流通等 3 饮食

8、 给予高热量 高蛋白 高维生素 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注意食物的色 香 味 鼓励少量多餐 以补充高热的消耗 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2500 3000ml 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 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4 保持清洁与舒适 加强口腔护理 发热时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 且抵抗力下降 有利于病原体生长 繁殖 易出现口腔感染 因此应在晨起 餐后 睡前协助病人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加强皮肤护理 退热期往往大量出汗 应随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 防止受凉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对于长期持续高热卧床者 要注意防止压疮的发生 5 心理护理 体温上升期 病人应突然出现发冷 发抖 面色

9、苍白 而产生紧张 不安 害怕等心理反应 护士应经常关心病人 耐心解答各种问题 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 给予精神安慰 高热持续期 护士应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身心不适 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 退热期 护士应满足病人舒适的心理 注意清洁卫生 6 加强病情观察 观察体温 一般每日测体温4次 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 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 改为每日1 2次 并观察其热型及临床过程 伴随症状 治疗效果等 7 健康教育 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监测体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 介绍休息 饮食 饮水的重要性 二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胸腔积液引起的高热 消耗状态有关 1 指导并帮助病人在进餐之前获得休息的机会 以便有充分的精力

10、进餐 2 就餐时限制液体的入量 以兔胃部过度扩张 同样在饭前和饭后1小时避免摄取液体 3 鼓励家属携带病人特别喜好的家庭制做的食品 4 避免饮咖啡 会降低食欲 和碳酸盐饮料 导致饱胀感 5 限制过量活动 活动量以能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 以增加食欲为宜 建议患者少食 三 疼痛 胸痛 与胸膜摩擦或胸腔穿刺术有关 措施 缓解胸痛 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 必要时用宽胶布固定胸壁 以减少胸廓活动幅度 减轻疼痛 四 心理护理 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的基础上 给予患者诚挚的安慰和鼓励 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 以及抽液的一系列注意事项 机理和优点 消除顾虑 坚定信心 使其愉悦的接受配合治疗 耐心的解

11、释病人突出的各种问题 消除不安情绪 以取得最佳的配合 并做好家属工作 共同配合给予心理支持 五 健康指导 1 促使治疗方案的有效执行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本病的特点及目前的病情 患者目前采取的是抗感染和营养支持的治疗 抗感染抗炎药物为 250ml生理盐水 佐朋2 5g 左克200ml 为青霉素类及沙星类消炎药物 嘱患者注意其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药物为 漠宜林 复方氨基酸 15 双肽 2 注射液 此类药物须注意滴塑 以免患者出现不适 2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逐渐增加活动量 避免过度劳累 3 加强营养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加强营养为胸腔积液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合理调配饮食 进

12、高能量 高蛋白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增强机体抵抗力 六 出院指导 1 活动与休息1 出院后短时间内注意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 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 以免因抵抗力低下而诱发感染 2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前进行放松训练 防止睡眠规律紊乱 每日睡眠不少于8小时 2 正确用药1 请严格按医生规定的时间 给药途径 方法用药 若有特殊注意事项 出院前医师会及时向您交待 2 用药物若有异常反应请及时就诊 3 饮食与营养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 加强营养的摄入 忌烟 酒 2 胃肠道 肝 胆 胰 溃疡病患者 高脂血症 冠心病 消耗性疾病及外科手术后的病人 要注意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搭配 必要时请咨询营养师或医师 3 进餐时 室内应整洁 空气清新 食具清洁 食物的调制要注意色 香 味 用餐提倡分餐制 4 保持口腔卫生 饭后要漱口 必要时治疗 口腔或牙齿疾病 4 自我保健与复查1 疾病恢复期应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心理健康 多听轻松愉快的音乐 适当参加社会活动 阅读有关疾病保健的杂志 书籍 增加自我保健知识 身体状况允许时 可适当散步或遵医嘱逐步加大活动量 2 您康复出院后 应听从医师的指导 定期复查 若有不适 应引起重视 及时就诊 谢谢 知识回顾KnowledgeReview 祝您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