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791427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准练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劳动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们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劳动在人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A.B.C.D.2、相传唐代诗人李白一生六登岳阳楼,最后一次登楼时,有人在岳阳楼墙壁上留下了“一、虫、 二”三字。众人不解其意,遂向李白请教。李白沉思后说道,这是一副对联,“一”意为“水天一色”,“虫、二”意为“风月无边”。众人叹服,认为这八个字贴

2、切而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胜景。如今,这副对联被刻成雕屏,悬挂在岳阳楼三楼主门两侧。该传说中李白对壁上留字之意的精彩解读( )源自于他作为诗人独有的奇特想象力得益于他具有普通人鲜有的丰厚学识符合洞庭湖的特征和汉字的造字规律实现了壁上留字之意由不可知向可知转变A. B.C.D.3、厦门沙坡尾一家旧物馆,收藏着许多闽南老物件。不少旅客纷纷留言,睹物思情,仿佛看到了“可堪回首却无法挽留的时光,能够重温却不能重演的梦幻”。择一个闲暇的午后将这些旧物一件件过目、擦拭,扬起的灰尘似乎都带着那些陈年旧事,落在脑海里,留在生命中。这表明(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

3、反映存在老物件的怀旧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用老物件找回陈年旧事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A.B.C.D.4、针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工程支撑建设团队开展了百余项试验,先后攻克了人工岛快速成岛、深埋沉管结构设计、隧道复合基础等十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申报专利400余项,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这表明 ( )A.实践产生新问题和提出新要求,推动认识发展B.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C.人类实践活动取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D.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是循环往复的过程5、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团队在北京发布首批科学成果。基于“悟空”卫星在轨运行的前530

4、天所采集的数据,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髙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的蛛丝马迹。该重大科学发现进一步证实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研究要成功,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悟空”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能更好把握事物本质A.B.C.D.6、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这场讨论确立了中国改革进程中的理论原则和思维模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

5、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理论具有先导作用,因此革命的理论总是产生于革命的实践之前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科学理论的意义A.B. C. D.7、社会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过程。这表明(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否定A.B.C.D.8、在深圳举办的2018中国科幻大会吸引了各界人士,科学与科幻、技术与社会、创新发展

6、、 想象力研究等诸多前沿议题在此被热烈讨论,关于人类未来的无数种可能性的设想在这里碰撞交流。与会专家表示,科幻是通往未来的桥梁,可以为未来提供多种可能性。从哲学角度看,科幻( )A.是按照创作的意图改造未来世界的纯观念活动B.是创作者尊重规律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C.表明意识是沟通主观世界与未来客观世界的桥梁D.是“认识”这棵真实的活树上结出的一朵无实花9、2018年7月,媒体报道,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今后合肥市市区新上市住宅项目,建筑层数原则上不高于24层,“限高”要求发布后,有部分网友提出了质疑。赞同者有,质疑者也有。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 )A.意识是能动的,不同主体的认识角度

7、一定不同B.认识有差异性,会受到主体因素的影响C.规律是客观的,利用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D.真理是相对的,会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10、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分配原则经历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等多个阶段的变革,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分配原则的变革历程表明(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A. B. C. D.11、“天人相应,日月相参”,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万物变化关系密切。从中医角度看,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

8、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 月盈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注意并用好这种变化,根据月亮盈亏的改变,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养生质量的依据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 B. C. D.12、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研究发现,人的记忆主要由高峰和结束两个时段的体验所决定,即“峰终定律”。简单地说,就是人在一段经历之后,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对“峰”与“终” 的体验。当前,“峰终定律”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启示我们(

9、 )人的心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就能把握规律的客观性人能够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A.B.C.D.13、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某市在智慧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

10、智慧学习平台上用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实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

11、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劳动在从狼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表现为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们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符合题意。人类赖以生

12、存的物质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因劳动而形成的, 错误;“劳动在人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是对题干的同义重复, 不是作用的具体表现,不符合题意。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李白对壁上留字之意的精彩解读得益于他具有普通人鲜有的丰厚学识,也符合洞庭湖的特征和汉字的造字规律,符合题意。意识源自于客观事物,而不是诗人的奇特想象力,错误;从材料看,留字之意不可知说法错误,不选。 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旅客面对老物件,仿佛看到了“可堪回首却无法挽留的时光,能够重温却不能重演的梦幻”,这反映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符合题意;人的意识

13、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用老物件找回陈年旧事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符合题意。实践而非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错误;老物件的怀旧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中“取决于人的发现”说法错误。 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建设港珠澳大桥的过程中,面对施工难题,工程团队先后攻克了十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这表明实践产生新问题和提出新要求,推动认识发展,A符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B说法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程 度不能决定实践活动,C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认识的循环往复,D不 符合题意。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研究

14、属于实践活动,科研人员的重大科学发现来自科研活动,探测卫星“悟空”作 为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实践的直接现实性,不符合题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才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说法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推动了改革开放,这场真理标准大讨论确立了中国改革进程中的理论原则和思维模式,表明认识的发展源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当时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说法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理念后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原则,推动了改革开放,证明

15、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符合题意;从根本 上来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也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说法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真理与认识过程。材料反映了我们党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认识过程,表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也说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符合题意。 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真理会随着实践发展不断被超越,但并不会不断地被否定,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