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与反比例第3课时正比例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21782940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与反比例第3课时正比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与反比例第3课时正比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与反比例第3课时正比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与反比例第3课时正比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与反比例第3课时正比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与反比例第3课时正比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与反比例第3课时正比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 正比例(1)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1,第45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二1,2,3题。第(3)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

2、化的思想。教学准备写有反映情况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住户张家赵家李家周家刘家吴家用水量(m3)6814水费2128492、揭示课题。教师: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水费和用水量、总价和数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观察表中数量,独立写出比例在全班交流通过复习作业引入课题:成比例的量。合作探究1教学例1在上面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

3、成下表。住户张家赵家李家周家刘家吴家用水量(m3)68141097水费2128493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关联的。板书:相关联问: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水费用水量=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板书:水费 用水量=每m3水单价(一定)2.教学“试一试”(1)出示第52页下面的“试一试”。(2)分析这个表格中的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如下:表中的路程和时间

4、是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若干倍,路程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时间缩小若干倍,路程缩小相同的倍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速度是每时80 km,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一定)3.教学“议一议”教师:我们研究了上面生活中的两个问题,谁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个问题中都有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比值始终是一定的。指出:像上面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积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5、。观察、交流所发现地规律。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学生先独立完成。用研究例1的方法分析表中数年据。讨论:从上面两个实例中,你发现了什么?培养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并尽可能理解成比例的两种量的关系。课堂活动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举例说明找出生活中的数学。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2、3题。独立思考,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通过作业巩固成正比例的量。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梳理知识和学习方法整体把握这节课的知识。第4课时 正比例(2)教学内容教

6、科书第44页例2,第45页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二第4题。第(4)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像,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2.通过探索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的思想。3.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直角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教学难点在理解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基础上会根据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教学准备提前将例题写在黑

7、板上。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中国少年报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的数量。小明的跳高高度和他的身高。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水稻每公顷产量一定,水稻的公顷数和总产量。(2)请你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3)揭示课题。独立思考,然后口答复习两种成正比例的量的关系,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合作探究1.教学例2(1)出示例2随学生的回答作必要的板书:=0.7面粉重量 小麦重量100%=出粉率(2)问:表中的面粉质量和小麦质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用图像表示正比例关系(1)出示空白坐标系。师:正比例关系可以

8、通过这样一个图像来表示。告诉学生:表中的每一组数据都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如:面粉质量70 kg,小麦质量100 kg这对数据,就可以用(70,100)表示。学生描好坐标图后,告诉学生:这就是面粉质量和小麦质量的正比例关系图像。3认识正比例关系图像(1)观察上图,你发现了什么?(2)解决问题:王大爷家有500千克小麦,如果全部加工,能磨出多少千克面粉?对于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观察这个表,请你写出几组面粉质量与相对应的小麦质量的比,并比较比值的大小。说一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分析回答问题观察这个图表,谁能明白这个图表所表示的意思?在教材的表中描点,描好的点连起来观察坐标图,说说发现了什么么?思

9、考交流解题方案:可以计算,也可以利用关系图让学生明白是出粉率一定。使学生明白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知道直线上的每个点表示面粉质量和小麦的质量。运用知识1、教科书第45页课堂活动第2题。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观察图像认识到:图像是一条直线。从这个图像可以直观看到购买丝绸长度与所需金额的变化情况,购买丝绸长度增加,所需金额也随着增加,购买丝绸长度减少,所需金额也随着减少。巩固学生对正比例关系图像的认识。发展练习四、拓展提高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通过小结全面掌握正比例关系。作业设计练习十二第4题。学生作业运用新知。第5课时

10、正比例(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例3,练习十二5,6,7题。第(5)课时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写有判断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1)飞机飞行的速度一定,飞行的时间和航程。(2)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3)一个加数一定,和与另一个加

11、数。(4)如果y=3x,y和x。2揭示课题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的一些知识,应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比例的应用”。学生举手回答,并说出为什么。复习成正比例的量的关系,加深对正比例的正确认识。合作探究1教学例3(1)出示例3,收集信息问:这幅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组织学生交流解答方法(3)引导用正比例知识解答教师:除了这些解题方法外,我们还会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吗?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有关正比例的知识思考: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题中什么量是不变的?一定的?题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关系?随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所付总钱数195元 x

12、元所订份数 5份 8份师:运用我们前面所学的正比例知识,同学们会解答吗?准备怎样列比例式?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要把李老师应付的钱数设为x元,再根据所付总钱数所订份数=每份报纸单价的关系式,列式为=(4)引导检验:解答得对不对呢?你准备怎样验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看能想出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全班交流解答方法:19558=312(元)195(58)=312(元)195(85)=312(元)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正比例知识解决此题。讨论验算方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弄清用正比例知识解决成正比例的量的关系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解题方法。巩固练习1出示教科书第49页的例1图和补充条件竹竿长(m)26影子长(m)39教师出示问题:小明和小刚测量出旗杆影子长21 m,请问旗杆有多高呢?根据刚才我们判断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小结方法用正比例知识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时候,步骤是怎样的?说说在这个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相关联吗?它们成什么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独立思考解答,讨论交流。回答问题运用我们所学习的正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测量问题。作业完成练习十二的5,6,7题。独立完成作业熟练对正比例的运用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我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