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眼科学》第八版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1782872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光不正《眼科学》第八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屈光不正《眼科学》第八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屈光不正《眼科学》第八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屈光不正《眼科学》第八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屈光不正《眼科学》第八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屈光不正《眼科学》第八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光不正《眼科学》第八版(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屈 光 不 正 目的要求 掌握近视分类 临床表现 掌 握远视 散光 屈光参差 老视 的概念 熟悉眼球光学及眼的调节和集 合 熟悉屈光不正的矫正治疗方 法 熟悉角膜屈光手术的适应征 和禁忌症 了解屈光检查的方法 屈光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 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 光线将 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 该现象在 眼球光学中称为屈光 光线在界 面的偏折程度 可用屈光力的概 念来表达 屈光力取决于两介质 的折射率和界面的曲率半径 在 眼球光学中 应用屈光度 简写 为D 作为屈光力的单位 屈光度 为焦距的倒数 即屈光度 D 1 f 模 型 眼 Gullstrand 模型眼 6个折射面 角膜前 后表面 晶体皮质前

2、后表面 晶体核前 后表面 模 型 眼 Gullstrand 模型眼 眼球总屈光力 58 64D 最大调节时 70 57D 角膜屈光力 43 05D 晶状体屈光力 19 11D 眼轴长 24mm 简 化 眼 简化眼是将眼球的各种屈光单位用一个理 想的球面来替代 一侧为空气 另一侧为 房水和晶体 简化眼的总屈光力 非调节状态下 设定 为60D 屈光介质的折射率为4 3 前焦 距为 16 67mm 后焦距为22 22mm 眼的调节与集合 一 调节 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屈光力的功能 调节的幅度与年龄密切相关 青少年调节力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 调节力将逐渐减退而出现老 视 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所能看清的最远的

3、一点 称为远点 眼在极度 最大 调节时所能看清的 最近一点称为近点 近点与远点的间距为调节范 围 二 集合 产生调节的同时双眼内转 该现象 称为集合 调节越大集合越大 调节和集合是一 个联动过程 两者保持协同关系 调节时还将发 生瞳孔缩小 视近三联动现象 调节 集合 瞳孔缩小 视近 睫状肌收缩 晶状体悬韧带 松弛 晶状体变凸 视近物清楚 调 节痉挛 眼疲劳 正视 当眼调节静止时 外界的平行光 线 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 经 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 斑中心凹聚焦 这种屈光状态称 为正视 屈 光 不 正 人眼调节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 当5米以 外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 经屈光系统的折 射后不能呈像在

4、视网膜上 统称屈光不正 分 类 一 近视 二 远视 三 散光 近 视 人眼在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下 当5米以 外的平行光线经过人眼的屈光系统折射以 后 呈像在视网膜前 分 类 一 单纯性近视 近视度数一般在 6 00D以内 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 理变化 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 二 病理性近视 此类近视患者近视度数通常超过 6 00D 除远视力差 外 常伴有夜间视力差 飞蚊症 漂浮物 闪光感等症 状 眼部组织还会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 出现如黄斑出 血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豹纹状眼底 近视弧形斑 漆 裂纹等 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撕裂 裂孔 黄斑出血 等 常由于眼轴延长 眼球较突出 眼球后极部扩

5、张 形成后巩膜葡萄肿 单纯性近视 与 病理性近视 区 别 区 别 名 称 单 纯 性 近 视病 理 性 近 视 病 因环境与遗传主要为遗传 调 节 因 素起一定作用不起作用 屈 光 度一般在 6 00D以下在 6 00D以上 矫正视力一般正常中年以后难以矫正到正常 发展情况20岁以上停止发展20岁以后可以正常发展 眼轴一般正常或稍延长明显延长 眼位一般正常或外隐斜外隐斜或显性外斜 玻璃体一般正常基本混浊 絮状 视乳头弧形斑部分有 但一般都在1 2PD以下基本都有 且都在1 2PD以上 视网膜一般正常 少数有豹纹状眼底豹纹状眼底 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并发症一般无视网膜脱离 青光眼 白内障等 单纯性

6、青光眼发病率一般不高于正常人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分 类 1 按度数分类 1 低度近视 3 00D以下 2 中度近视 3 00D 6 00D 3 高度近视 6 00D 10 00D 4 超高度近视 10 00D以上 2 按屈光成分分类 1 屈光性近视 2 轴性近视 3 按屈光动态分类 1 假性近视 2 真性近视 3 混合性近视 单 纯 近 视 的 分 类 区 别 名 称 调节性近视混合性近视真性近视 屈光状态近视近视近视 调节松弛后近视消失 呈正视或 远视 近视部分降低近视度数未下降 发病机制调节紧张调节紧张与器质病 变 完全是器质性病变 年龄较小介于两者之间较大 发病时间较短介于两者之间较大

7、 屈光度较低 2 00D以下 一般大于 2 00D较高 治疗效果明显可降低部分屈光度疗效不佳 戴镜不需要戴镜要戴要戴 近视临床表现 远视力下降 近视力好 喜眯眼 视力疲劳 外隐斜或显性外斜 眼球突出 眼底的改变 1 豹纹状眼底 2 视神经乳头变大 3 弧形般 A 月牙状 B 半月状 4 黄斑变性 近视并发症 晶体病变 玻璃体病变 黄斑区脉络膜萎缩和出血 黄斑裂孔 视网膜裂孔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开角型青光眼 远 视 在人眼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下 当5米以 外的平行光线经过人眼的屈光系统折射 以后聚焦在视网膜后 病 因 遗传因素 人的眼球在出生时的直径只 有 17 17 5mm 在出生后1 2岁时发

8、育最 快 在4岁 左右基本接近正常 可以达到 23mm左右 在17岁时可以完全达到正常 这时如未达到正常 24mm 就形成了先天 性远视 分 类 轴性远视 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较正常短 眼轴 1mm 时就会产生 3 00Ds屈光度 屈光性远视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角膜 晶状体和 玻璃体的屈光面及屈光指数发生 了改变 根据远视度数分类 1 低度远视 5 00D 视力受影响明显 非常 模糊 而视觉疲劳或者不适感反而不明显 因为远 视度数太高 患者无法使用调节来代偿 随着年龄的增大 调节幅度和能力的下降 被调节 所代偿的隐形远视将逐渐暴露出来 注意 儿童在6岁以前都有 3 00DS 左右的远视 这时如果超过

9、 3 00DS 就要及时治疗 防止弱视的发生 远视与年龄关系 6岁时 低中度远视者无任何症状 因为 调节幅度很大 近距阅读的需求也较少 高度 远视者通常是在体检时发现 或伴有调节性内 斜而被发现 6 20岁时 近距阅读需求增大 阅读量增加 阅读字体变小 开始出现视觉症状 20 40岁 近距时阅读时出现眼酸 头痛等 视疲劳症状 40岁时 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 隐性远视 转为显性远视 这些病人不仅需要近距阅读附 加 而且还需要远距远视矫正 五 临 床 表 现 1 视力障碍 2 视力疲劳 3 眼位异常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且未在 6岁前给予适当矫正的儿童 这类弱视可以通 过检查及早发现并

10、完全矫正 内斜视 1 集合和调节是联动的 当调节发生 时 必然会出现集合 调节所诱发的集合的量 取决于患者的AC A比率2 远视者未进行屈光 矫正时 为了获得清晰视力 在远距离工作时 就开始使用调节 近距离工作时使用更多调节 因而产生内隐斜或内斜视 如果内斜视持续 存在 就会出现斜视性弱视 假性视盘炎 远视眼常伴有小眼球 浅前房 因而远视着散瞳前应特别注意检查前房角 另 外 远视眼的眼底常可见视乳头小 色红 边 缘不清 稍隆起 类似视盘炎或视盘水肿 但 矫正视力正常或与以往相比无变化 视野无改 变 长期观察眼底无改变 称假性视盘炎 散 光 一 定义 二 病因 三 分类 四 临床表现 五 治疗

11、定 义 当眼球的屈光面角膜或晶状体呈不规 则时 造成各经线或各部分的屈光力不 等 以至于进入眼内的5米以外的平行光 线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焦 点 而是成为两条焦线叫做散光 两条 焦线的距离则是散光的度数 散 光 不规则性散光 各径线及同一径线屈光度不同 规则性散光 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相互垂直 l顺规性散光 强主径线在90 轴上移动范围不超过 20 l逆规性散光 强主径线在180 轴上移动范围不超过 20 l斜轴散光 轴在45 和135 附近 散 光 根据屈光性质分类 p单纯远视散光 SHA p单纯近视散光 SMA p复合远视散光 CHA p复合近视散光 CMA p混合性散光

12、 MA 二 病 因 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面发生了改 变 或屈光系统的屈光指数发生改变都会导 致散光 例如 圆锥角膜 角膜外伤 准分 子激光术后等 1 单纯性近视散光 2 单纯性远视散光 3 复性近视散光 4 复性远视散光 5 混合性散光 不规则散光 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上的凹凸不平或在一条经线上呈不 等的弯曲变形等 原因 1 角膜 角膜云翳 角膜斑痕 外 伤 圆锥角膜 角 膜小面 翼状胬肉术后 角膜移植或RK术后等 2 晶状体 外伤 人工晶体移位 白内障术后 晶状体 半脱位 青光眼术后等 四 临床表现 低度散光 事物模糊 易疲劳 眼胀 头 痛等 高度散光 视力下降 眯眼 斜颈 外 头等 屈

13、光 参 差 定义 两眼屈光状态不等 屈光差异不超过1 00D者为生理性屈光参差 临床表现 u双眼单视破坏 双眼视网膜相差 25 为融合极限 度数相差超过3 0D融合困难 u视疲劳 视力下降 u交替视力 u弱视 老 视 概念 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 症状 视近困难 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 视近不能持久 老 视 相关因素 u屈光不正 u用眼方式 u身体素质 u地理位置 u药物因素 屈光检查方法 阶段内容 第一阶段 初始阶段 目的 检查收集眼部屈光基本信息预测眼光结 果 方法 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 角膜曲率检查 镜片度数检查 第二阶段 精确阶段 目的 从初始阶段所获得的预测信息进行检验 方法 综

14、合验光仪 通过主觉验光的标准流程 和步骤 获得被检者的最佳视力处方 第三阶段 确认阶段 目的 个性化调整和评定 获得最终处方 方法 试镜架测试 以达到配镜清晰 舒适和 持久 屈光检查方法 静态检影 主觉验光 老视镜验配 睫状肌麻痹验光 戴镜 框架眼镜 角膜接触镜 RGP 手术 角膜屈光手术 准分子激光 角膜移植 眼内屈光手术 眼外手术 屈光不正矫治 角膜屈光手术 A K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B PRK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C LASIK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D LASEK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 E oRk个性化切削 F 角膜镜片植入术 PRK手术 LASIK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K手术 手术选择 年龄因素 1 必须年满18周岁以上 50周岁以下 2 屈光度数必须稳定2年以上 精神因素 1 精神病患者 2 神经质型 3 对手术过高的期望值 眼部因素 干眼症 角膜病变 严重沙眼 白内障 眼底病变 青光眼患者或家族遗传史 眼内屈光手术 A 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B 透明晶状体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C 有晶状体眼 人工晶体植入 眼外手术 后巩膜加固术 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