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

上传人:l****y 文档编号:121778061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分) 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 ()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

2、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Rn)和(hng)。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女)和(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击和从长计议。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曹丕)与(曹植)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风”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颂”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辨析题(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下面句中

3、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另外) 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勉强) 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尚且) 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居然/竟然) 默写题(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陈词(滥)调以(儆)效尤虚无缥(缈)再接再(厉) 按(部)就班颠(扑)不破(叠)床架屋枕(戈)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了

4、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判断题(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三、阅读能力考查(18分) 阅读下列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往往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常常有这样

5、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至引起学术争论。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李四光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歌德也说:“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但是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

6、了由衷的感激之情。他说:“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他还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就要具有宽广的胸怀。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容得下百川之流,听得进反对意见。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1分)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文中有四句名人名言。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判断,可以做道理论据的两项是(、)(2分) .正如李四光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 .“横看成岭侧成峰

7、,远近高低各不同。” .歌德也说:“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普鲁斯特说:“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引证法、例证法)。(2分) 能否删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什么?(2分) 答:不能删;这样写可以使论证更全面。 第一段中加点词语“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指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分) 答:研究角度的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会引起学术的争论 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分)。 “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歌德也说思想获得丰产”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

8、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上文选自陈涉世家,作者是(司马迁)。该作者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分)。 找出上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3分) (适)通(谪);含义是(充军) (唱)通(倡)

9、;含义是(倡导) 下面句中加点的“以”与“扶苏以数谏故”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而吾以捕蛇独存 .杀之以应陈涉 下列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分) .今天逃跑也是死,举起大旗造反也是死,等着死,死在国家里可以吗?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现在死亡也是死,举旗起义也是死,与其等死,不如为国而死可以吗? .今天逃亡也是死,商量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死在国内好吗? 简要概括陈胜认为起义将会得到百姓拥护的两条理由。(2分) 答:一是“天下

10、苦秦久矣”,天下的人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二是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倡导。 四、作文(30分) 题目:春风 要求: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字数在字左右;不得抄袭。 小学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专业知识与能力部分(50分) 一基础积累。14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2分) 论(lnln)语呱呱(gug)坠地大模(mm)大样句读(ddu) 2、下面的词语中如有错别字,请做上记号并改正在“()”里。(2分) 耄耋(modi)之年世外桃园(源)林荫道(阴)永保青春(葆) 3、照样子写词语。2分 “花潮”曾是一篇课文的题目,这个词很美,花像层层浪潮的意思。这样在名词之后缀一个它的喻体而构成的词在

11、汉语中还有不少,请你写两个。 花潮:人潮心潮 4、把下面的诗句填充完整。(5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向孩子推荐儿童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作家与相应作品之间连线。(3分) 草房子曹文轩皮皮鲁系列郑渊洁 马小跳系列杨红缨明天要秋游方素珍 二古诗词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曲,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断肠人在

12、天涯这句是直接抒情,抒发了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之下的思乡之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答:小桥流水一种温馨的感觉,这是一幅非常温馨非常美丽的一幅画面,这个画面是不是属于我的?不是!这是眼见之景,眼见别人家的美景,眼见别人家的温馨。你看,人家屋顶炊烟袅袅,在做饭,在团圆,而我呢,“古道西风瘦马”,更勾起了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衬托了孤独的情感,以乐景来衬悲。二古诗词阅读。5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分) 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3、,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 ()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Rn)

14、和(hng)。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女)和(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击和从长计议。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曹丕)与(曹植)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风”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颂”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辨析题(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另外) 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勉强) 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