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2 失 街 亭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1776221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2 失 街 亭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2 失 街 亭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2 失 街 亭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2 失 街 亭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2 失 街 亭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2 失 街 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2 失 街 亭(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失 街 亭诗海拾贝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赏析】前四句概括了诗人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颔联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将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诗人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

2、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语林撷英三国演义语录1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典名句2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关于杀伯奢一事,曹操对陈宫语 3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对曹操语 4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对吕布的夸奖5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经典名句 6既生瑜,何生亮!周瑜语 7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经典名句8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语 9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语10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3、!对伍孚的赞颂11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吕布语12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周瑜对蒋干语作者卡片姓名罗贯中生卒年约1330约1400朝代元末明初字号称谓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并州太原(有争议)相关资料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有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背景呈现元末明初,蒙古贵族对各族人民实行专横残暴的统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一个战乱时代,人们

4、渴望出现一个像刘备那样的君主来统一天下,结束乱世。罗贯中曾在元末参加过反抗蒙古贵族的农民起义,他尊崇儒家文化,反对异族统治。于是罗贯中在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加上他自己的才学和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巨大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知识链接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街亭为汉中咽喉要地,诸葛亮拟派将驻守。马谡请令,诸葛亮再三叮嘱须靠山靠水扎营,并令王平辅之。马谡刚愎自用,违令,又不听王平谏言,竟在山顶扎营,因而被魏将张郃所败,街亭失守。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1字音辨识

5、(1)单音字祁山(Q)司马懿(y)张郃(h)马谡(s)曹叡(ru)蒋琬(wn)郿城(Mi)城垣(yun)隳(hu)鼓噪(zo)辎重(z)殛(j)鲧(n)讫(q)箕谷(j)(2)多音字裨偏裨p栅栅栏zh裨益b栅极shn咽咽喉yn扎扎寨zh哽咽y挣扎zh吞咽yn包扎z2.字形辨认 3词语释义(1)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2)措手不及: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3)土崩瓦解:比喻彻底垮台。含贬义。(4)言过其实: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4词语辨析(1)商议 商榷商议:商量讨论,为了对某些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建议,多用在口

6、语中。商榷:商量,讨论。多用在书面语中。(2)失事 失势失事:发生不幸的事故。失势:失去权势。1蜀军是在什么情况下驻守街亭的?我的理解蜀方欲挥师北伐,直取长安。魏方派司马懿、张郃领兵,出关伐蜀,欲取汉中。诸葛亮料定司马懿“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在这种情况下蜀军驻守街亭。2蜀军为什么要守街亭?我的理解因为蜀方固守街亭是北伐的保证,魏方死夺街亭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关键一步。3文脉图示1街亭事关蜀方北伐的全局,那么蜀方为什么单单派马谡担此重任呢?名师指津从马谡的请缨勇气、自信和他的军事理论素养等方面来组织答案。我的理解一方面,马谡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另一方面,马谡以全家性命作保,领此重任;再者,马谡

7、自幼熟读兵书,有一定的战略理论。2在马谡守街亭的这件事上,诸葛孔明的态度是什么?有哪些做法?名师指津第1问:担心提醒应允。第2问,从告诫马谡、军事安排两方面来思考回答。我的理解孔明首先强调了守住街亭的重要性,接着充分肯定了马谡“深通谋略”,然后指出守街亭极难,“恐汝不能敌之”,提醒马谡要小心谨慎。孔明虽说答应了马谡,但仍不放心,再三叮嘱“下寨必当要道之处”,“凡事商议停当而行”,还派出了王平相助,高翔、魏延、赵云、邓芝相互照应。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线索把错综复杂的矛盾组织起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名师指津从街亭的攻、守上来考虑。守街亭攻街亭失街亭(斩马谡)。我的理解本文以街亭的攻

8、守作为线索。先写马谡立军令状守街亭和诸葛亮周密部署,命令马谡“谨守”,当要道下寨;而马谡却违令拒谏,屯兵山上。后写司马懿采取“围山断水”的战术,夺取了街亭;诸葛亮布置退却。最后主要写因街亭失守而斩马谡。这些始终不离街亭的攻守。4课文写战争过程有怎样的特点?名师指津结合文本对攻守街亭的描写,分析重在体现情节一波三折的特点。我的理解曲折有致,跌宕生姿。魏兵围山,马谡兵败;王平欲增援,却有张郃打援;马谡逃遁,眼看危急,又遇魏延救援;魏延一路冲杀,眼看就要夺回街亭,却受三面夹击之危;在千钧一发之际,王平引兵来援;魏、王、高会合后计议夜袭劫营,又遭埋伏,奔回列柳,却见城已被占。魏方设计,蜀方中计,时升时

9、落,似大海潮涌,忽起忽伏,如叠嶂层峦,令人忽喜,让人陡惊。真是一波三折,如平沙千里,陡似峭崖扑面,于尺幅之中,尽龙腾虎跃之势,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表现了三国演义高超的战争描写艺术。5“挥泪斩马谡”这一情节是如何展现诸葛亮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名师指津所谓复杂指诸葛亮斩马谡时的特殊心境,分析时要着重于此。我的理解这一情节,把诸葛亮放在两难境地,杀之可惜,不杀有违军纪,塑造的诸葛亮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主要是通过诸葛亮的“三哭”来展现他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6这部分内容虽然核心是斩马谡,然而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还是孔明,结合全文分析文章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孔明的性格。名师指津本文写孔明,主要事件有

10、战前部署和挥泪斩马谡,找出相关语段,分析其使用的表现手法,概括孔明的性格特征。我的理解对比和衬托。如:将孔明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孔明部署的正确,突出孔明的料事如神。让人物性格在行动中表现。如:孔明在战前点将“三嘱”马谡,通过孔明的言行和心理,表现孔明的虑事周密、谨慎小心的性格。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如:“斩马谡”一段,以孔明的“三哭”揭示出孔明的复杂心理活动。关于失街亭,有人认为责任在马谡,也有人认为责任应归于诸葛亮,你对这一问题是如何看待的呢?名师指津可多角度分析,能自圆其说即可。可选角度有:责任在马谡,责任在孔明,责任

11、在多方面。我的理解(观点一)失街亭是马谡的过失,他应负全部责任。诸葛亮“言未毕”,他便抢着说“某愿往”,并且置诸葛亮强调的“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于不顾,口出狂言:“岂一街亭不能守耶?”“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叡亲来,有何惧哉!”显示出他的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自量力。俗话说“骄兵必败”,他如此骄傲狂妄,目空一切,焉能不败?到了街亭之后,他又目中无人,笑诸葛亮“多心”,笑王平“真女子之见”,又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当自己军队失败之时,却不能压住阵势竟然临阵脱逃,这样一个人,失街亭的责任自然在他。(观点二)街亭之失,责任在诸葛亮。因为他不能知人善任,不能重才而

12、用,明知街亭乃“吾军之咽喉”,知“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却未能有效地阻止急于争功的马谡。并且,他用人而疑,派王平相助马谡,恐二人有失再派高翔接应,又派出魏延去街亭之后屯扎,再派赵云、邓芝以为疑兵,明知派一个人又派一个人都不能胜任,何不深思深虑再作决策?因此街亭之失,诸葛亮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责任在谁,我们从中都可借鉴到: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死搬教条。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赏罚要严明,执法要严肃。用人时要尽可能做到全面而准确的考虑。如何使用对比手法写法指导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

13、狂妄自大作对比;用王平的谨慎谦恭与马谡的自骄蛮横作对比;用马谡的三“笑”与孔明的三“哭”作对比等。通过这些对比,更鲜明地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作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可从下面几个角度入手:1直接对比和间接对比直接对比是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直接陈述出来,形成鲜明的对照。间接对比则是先陈述对比的一方,然后通过中介过渡,再陈述对比的另一方。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者先叙述林冲的奉公守法和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随着情节的推进,矛盾的激化,林冲从一个逆来顺受、忍辱求安的角色转变为奋起反抗、走上梁山的英雄。林冲性格的不同变化,就是一种间接对比。2描写对比和议论对比描写对比即把对比双方的情景通过描写

14、表现出来,从而在形象的感受中达到突出强调的效果。议论对比通常采用事实对比、设喻对比等方法,论证说理,突出观点。3相似对比和相反对比相似对比即在相似的情景或细节里构成一种对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对读何书的前后不同回答就是典型的相似对比。相反对比实质上就是前面说到的直接对比,它们的内涵相同,运用方式亦同。范文示例用金钱买环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地处一片荒漠之中。捕鱼和沙漠中唯一的果实椰枣,成了人们微薄的经济来源。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们在地下找到了巨大的财富石油。这使阿联酋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大家都知道,沙漠中的一杯水远比黄金价值高得多。有钱的阿联酋人深知这个道理。尽管他们在大海里建起了全世界最豪华的七星级酒店,也建造了全世界最高的迪拜塔,但他们没有忘记,地处荒漠中的他们最需要买的是适合生存居住的环境。在阿联酋要想养活一棵树,一年成本需要一千五百美元。可这里城市中不仅树木比比皆是,绿草也是一片连一片,就连高速公路两侧都有接连不断的树。要知道,使这些树木花草成活的水都是阿联酋人花重金淡化的海水。在阿联酋看谁家富有,不是看房屋多么豪华、汽车多么昂贵,而是看谁家的绿树最多。我们国家虽没有那么多石油,但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积累的财富也令世人羡慕。可我们的钱到底该花在何处?十三多亿人如果全都免费上学、看病不太现实,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