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难题测试题(卷)含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1766872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难题测试题(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难题测试题(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难题测试题(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难题测试题(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难题测试题(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难题测试题(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难题测试题(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化学教师水平测试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2、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00分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题 号一二三四五总 分核分人得 分来源:学科网ZXXK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Ca-40 Fe-56 Cu-64 Zn-65 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选出并涂在相应的位置)1、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食物腐败 B蜡烛熔化 无水硫酸铜加水变成蓝色晶体C大米酿酒 用“84”消毒液消毒 D肥皂水区分

2、硬水和软水 洗洁精除油污2、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取用锌粒 C取粉末状固体药品 D移走蒸发皿3、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O表示两个氧分子 B银离子的符号为Ag+ C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 DH2O中含有氢分子4、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三种用途的是( )A集气瓶 B量筒C试管 D烧杯5、白磷有毒,如果不慎将白磷沾到皮肤上,可以用稀的硫酸铜溶液冲洗来解毒,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 + 5CuSO4 + 8H2O = 5Cu + 2X +5H2SO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3、P2O5 BP2O3 CHPO3 DH3PO4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可以用粗盐提纯的步骤分离NaCl和KNO3组成的混合物B用试管取少量液体药品的“少量”一般为12mL C溶液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D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7、将同样是绿豆大小的焊锡(锡铅合金)、锡、铅放在铁片上的周围,加热铁片的中心部分。你认为最先熔化的是( )A.锡 B.铅 C.焊锡 D.同时熔化8、小明完成了很多探究实验,并填写了实验报告,其中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A. 在一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水和几滴植物油,振荡,得到的是悬浊液B.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

4、,一会儿白纸变黑,小木棍也变黑了C.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D.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没有明显变化9、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 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49 B811 C1011 D314410、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C甲醛水溶液可用于

5、浸泡标本,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防腐作用D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11、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羊毛织品棉织品锦纶布料蚕丝制品,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A B C D12、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变化中不能再分BK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也无明显变化C点燃CO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 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

6、炸DCuO不能与水反应,则CaO也不能与水反应13、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B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润湿pH试纸上,测定其pHC将H2、O2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试管,以除去氢气D除去氯化钠中的硝酸钾,加水后过滤14、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下图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B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Ct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D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的关系是:nm b的是(

7、)A一瓶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bB一瓶浓盐酸的质量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为bC将锌片放置在质量为a的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为bD酒精和水混合前的体积之和为a,混合后总体积为b18、“凯式定氮法”是通过测奶品中含氮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折算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一种方法。为了提高氮的含量,不法分子将三聚氰胺(化学是为C3H6N6)添加进奶品中,冒充蛋白质,使许多婴幼儿长期服用后产生结石,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不法分子如果向1000g牛奶中添加2.52g三聚氰胺,能够冒充蛋白质的质量为(已知蛋白质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6%)( )A2.52

8、g B4.44g C10.5g D12.32gA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B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20、向含CuCl2和HC1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 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 Cu(OH)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来源:学科网A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BM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CP点溶液比点M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D沉沉完全时,m1的数值为120三、填空题(将答案

9、填在相应的位置。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32分)21、(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点。(1)在水、铜、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8时,该粒子为_。(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PO43- 和SO42-22、(5分)福岛核泄漏引发全球关注核安全。(1)核电站提供了世界约17%的电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缓解了化石燃

10、料贮量不足带来的能源危机。化石燃料是指煤、 和天然气。(2)福岛核电站爆炸的元凶是氢气,氢气燃烧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核电站的氢气主要来源于燃料原件上的锆(Zr)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锆(ZrO2)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核电站利用核燃料铀235发生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放射性碘()是核裂变产物之一。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31 放射性碘和稳定性碘属于同种元素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4)一旦被人体吸入会引发甲状腺疾病。服用含碘元素的物质可封闭甲状腺,让放射性碘无法“入侵”。我国规定在食

11、盐中添加碘元素的标准为20-40mg/kg,若要达到防御辐射的作用,一次需补充碘元素100mg。按每人每天食用10g加碘盐,则我们每天最多能从碘盐中吸收 _ mg碘元素。(1)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填“1”或“2”) 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2)小刚要净化收集的雨水,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3)某塑料瓶装矿泉水标签如图所示,饮用该矿泉水,可以为人体提供_种营养素。塑料瓶轻便卫生,可回收再利用。其所用材料不属于 。A. 合成材料 B. 有机高分子 C.有机物 D.合金(4)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12、 B使用节水龙头C用不间断的流水冲洗碗筷 D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24、(5分)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Na+C122NaCl,反应前后Na、C1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通常具有氧化性。如:氯化铁溶液能和单质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另一种铁的氯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该反应中,_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反应物中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是_。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反思与评价有人认为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你也从化合价角度解释原因_。25、(5分)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为黑色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