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六一”爱心手拉手活动仪式上的讲话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765111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庆“六一”爱心手拉手活动仪式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庆“六一”爱心手拉手活动仪式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庆“六一”爱心手拉手活动仪式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庆“六一”爱心手拉手活动仪式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庆“六一”爱心手拉手活动仪式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庆“六一”爱心手拉手活动仪式上的讲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庆“六一”爱心手拉手活动仪式上的讲话在滁州市庆“六一”爱心手拉手活动仪式上的讲话市政府副市长何希勇20XX年5月29日同志们,亲爱的小朋友们: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滁州市委在这里隆重举办庆“六一”爱心手拉手活动。借此机会,我市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小朋友们表示祝贺,同时向在这次活动中为贫困儿童提供帮助的滁州商之都、安徽天地行房地产投资公司以及滁州爱心车队的青年志愿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少年儿童得到了各方面的无私帮助。团市委组织开展的爱心助学行动,不仅仅帮助这些贫困儿童解决了上学

2、的经济困难,更为重要是通过这样一种行为,在贫困弱势儿童的幼小心灵中种下爱心奉献的种子,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必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回报社会的强烈愿望。这颗爱心的种子一定开出灿烂的文明之花。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因为自然条件、疾病灾害以及下岗失业等种种原因,在我市还将存在一定范围和数量的困难家庭,一部分贫困弱势儿童存在上学难的问题。他们需要来自党和政府的阳光和雨露,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扶贫济弱”,“一方有难、八方援助”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少

3、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希望更多的企业和有识之士加入到爱心助学的行列中来。同时,也希望受到帮助的同学们不辜负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你们的关心和支持,抓住机遇,勤奋学习,天天向上,以优异的成绩和优良的品德回报社会,努力成长为对他人、对社会、有国家有用的人才。最后,祝全市少年儿童节日快乐!-附: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六一”儿童节汇报交流活动上的讲话王兆国少先队员小朋友们: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各族小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贺,也向你们的父母和老师问好。亿万少年儿童共同参与的“手拉手”活动,体现了互相关心、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精神,体现了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少年

4、儿童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激发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是新形势下开展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探索,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尽管你们每个人的家庭条件不一样,生活经历也不一样,都在“手拉手”活动中增进了情感交流,提高了道德修养,向全社会传播了精神文明的新风,展现了当代少年儿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希望你们继续拉起手来,互助互学,团结友爱,共同进步。我们党历来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视少年儿童事业的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党和国家以及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任务,对

5、少年儿童倾注了无限的关爱,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最近,党中央又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把关心未成年人成长放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希望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自觉承担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责任,立足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也要共同努力,切实把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工作做得更好。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你们生逢社会主义祖国蓬勃发展的伟大时代,将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要靠你们的参与绘制;宏伟的奋斗目标,要靠你们的参与来实现。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学习文化知识,培养优良品德,锻炼强健体魄,在学校里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庭中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少年,你们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将来成为有理想、又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精品办公范文集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