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全市劳务经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760043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副市长在全市劳务经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副市长在全市劳务经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副市长在全市劳务经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副市长在全市劳务经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副市长在全市劳务经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副市长在全市劳务经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市长在全市劳务经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副市长在全市劳务经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是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三大战略”、构建“三大支撑”总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近年来我市召开的第一次劳务经济工作专题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劳务经济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三大战略”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是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三大战略”、构建“三大支撑”总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近年来我市召开的第一次劳务经济工作专题会议,充分体现了

2、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劳务经济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三大战略”、构建“三大支撑”总要求,认真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市发展劳务经济的经验做法,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困难,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鼓足干劲,奋力拼博,掀起新一轮劳务经济发展高潮,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刚才,*同志通报了我市前6个月劳务经济工作情况,全面总结了我市劳务经济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客观分析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劳务经济工作做了安排。四县区6个劳务经济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乡镇的负责同志,作了典型交流发言。希望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深入反思分析

3、,借鉴经验,寻找差距,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劳务经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 我市坚持把劳务经济工作摆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管理体系,全力加以推进。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转工作、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劳务输转工作规划等一系列配套对策措施。市委*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撰写署名文章,深刻阐述在我市加快

4、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意义、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并亲自率团和安排工作组多次前往长三角、*、京津、新疆等地区考察劳务市场,协调解决问题,搭建合作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劳务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强化劳务培训、开拓就业渠道、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等一系列重要措施,全市劳务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劳务输转的规模和效益每年都有新的增长。近5年,我市劳务输转人数和劳务经济收入以年均%和76%的幅度攀升。20XX年共完成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比5年前的20XX年增长倍,实现劳务收入亿元,比5年前增长倍。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例达到了35%

5、,也就是说,去年平均每个农民从劳务经济中就获得了1203元的现金收入。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农村经济结构深层次调整的战略选择,这是大家的共同认识,我不再多讲。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的战略高度,以全新的视角,进一步深刻分析审视我市的特殊市情,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市劳务经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市的资源条件,决定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我市人口多,资源缺,经济欠发达。由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

6、市人均水资源仅有550立方米,农村人均保灌地面积不足2亩,只占全省平均数的1/2和全国平均数的1/3。近年来,虽然有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扶持,以及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设施农业的不断推广,我市农业连获丰收,但是由于生产资料上涨、销售渠道不畅、价格不稳等因素,使生产成本加大,农民增收的空间依然狭小。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全市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和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十分有限。全市现有剩余劳动力近40万人,占总劳动力的%,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37万人。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

7、规划确定的关闭机井、压缩耕地等节水措施的逐步实施,每年还将有数以万计的农民离开土地、寻找就业岗位,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先天资源条件的限制和剩余劳动力占全市总人口20%、总劳力的实际,决定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国际金融危机及新疆“75”事件,给我市劳务经济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困难,东部地区很多企业停产裁员的情势还没有明显好转,使我市稳定就业和发展劳务经济面临更为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新疆地区是我市最主要的劳务市场之一,我市共建有劳务工作站6个,劳务基地74个,20XX年以来输往新疆地区的劳动力达万人。但最近新疆

8、乌鲁木齐市发生了“75”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我省部分在疆务工人员也受到了伤害,社会治安形势严竣,给我市在疆务工人员和今后输往新疆的务工人员心理上带来了较大影响,也给在外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等工作增加了难度。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认真研究对策措施。我市劳务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困难,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提质提速。虽然近年来我市劳务经济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劳务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存在许多困难。从服务体系来看,劳务经济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从输出质量来看,我市输出的务

9、工人员技能不高不专,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大多从事“脏、累、差、险”的体力劳动,同时我们的劳动力培训力量分散,质量也不高;从统筹城乡就业的角度看,市域内就业岗位十分有限,且工资待遇偏低,难以满足城乡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需要,且农民就业创业的宽松环境还未真正形成;从劳务市场的角度来看,我市的劳务品牌还不响亮,市场占有率不高;从推动工作的角度看,部分基层劳务工作机构没有真正实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 “六到位”,工作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另外,劳务工作缺乏经费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务经济工作的推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当前发展劳务经济必须要认真审视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

10、潜力所在。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提质提速,再上台阶是一定能够做到的。实施“三大战略”和构建“三大支撑”总要求,为我市劳务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我市特殊市情出发,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审时度势,提出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实施外引内建、西进东出、城乡一体发展战略,走出一条以非公经济、节水增收、劳务输出为支撑的科学发展新路子”的总要求,明确把“劳务输出”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撑”之一,摆在了更为突出的重要位置,这为我们发展劳务经济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劳务输出是转移农民、提高农民、减少农民的重要途径。对*来说,通过大规模转移输出农村

11、劳动力来“扩大分子、缩小分母”,不仅是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更深层次地看,构建“三大支撑”每一项都和劳务经济紧密相关。非公经济是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途径,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输出老乡,引进老板”返乡创业,产生扩大就业的倍增效应;节水增收是发展劳务经济的目标,大批农民外出务工,腾地节水又增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最终实现转移农民、提高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所以说,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绝不仅仅是帮助农民增加一点经济收入的问题,也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

12、多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破解我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是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各县区、各部门必须从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视角进一步深入领会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增强发展劳务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旺盛的政治热情,坚定不移地把劳务经济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来谋划,把劳务输出真正作为大项目、大产业来推进,使我市劳务经济工作在较短时间内上台阶、创一流、大发展。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奋力开创全市劳务经济工作新局面最近,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今后三年劳务经济

13、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20XX年度劳务经济计划任务和今后三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20XX年全市劳务输出人数达到38万人,有组织输出达到万人;农村劳动技能培训达到万人;劳务收入达到31亿元。三年内,劳务输出、有组织输出、技能培训、劳务收入年均以2%、4%、9%和15%的幅度增长,到20XX年劳务输出达到40万人,有组织输出达到万人;技能培训达到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0亿元。任务非常明确,重点也很突出。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认真实施好“六大工程”,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切实在抓落实、见成效上狠下功夫,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只能突破,不许欠帐。以劳务培训为重点,

14、提升劳动者转移就业能力。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劳务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很不适应市场需求,输出人员大多数从事“脏、累、差、险”等体力劳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输出结构处于较低层次,使一些有素质要求较高的用工协议无法满足。因此,我们必须把培训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突破口,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一要积极整合培训资源。按照“政府决策政出一门,有关部门对口争取资金,县区一级捆绑使用”的原则,推动县区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进行整合,由农民工联席会议办公室采取统一制定培训规划,统一管理办法,统一审定培训机构,统一检查验收的“四统一”办法,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15、履行培训职责,落实培训任务。二要落实培训经费。要建立多元投入、各方共担的工作机制,落实培训经费。要用足用好扶持政策,落实好培训补贴,建立培训工作绩效考核奖励制度,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劳务培训。三要提升培训层次和规模。要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按照*市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择优认定一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好、行业特色突出的培训机构。市、县区劳动部门和劳务工作机构要加强培训监管,认真履行督查、评审、考核等工作职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劳务培训长短结合、高低协调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要下移工作重心,加大乡镇劳务培训基地建设,为农民工提供短期的基础知识和简单技能

16、培训,另一方面要实施特别培训计划,加大对农村“两后生”和返乡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培训。要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企地联合、委托代培等形式,加大订单、定向、储备培训和返乡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转移就业本领,促进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四是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认真研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技能鉴定办法,落实技能鉴定补贴,试行单项技能证书,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鉴定率、发证率和就业率。以创建劳务基地为重点,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一要强化劳务协作。按照“西进东出”的异地发展战略,认真研究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动态,积极主动地与劳务输入地对口部门和用工企业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劳务协作,力争三年内在长三角、*、环渤海和新疆、内蒙等内陆地区建成若干个有规模、有影响、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要充分利用新疆地区潜力大、用工需求量多的优势和“亲缘、地缘、人缘”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