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论三峡的利弊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21745771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论三峡的利弊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公共政策——论三峡的利弊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公共政策——论三峡的利弊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公共政策——论三峡的利弊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公共政策——论三峡的利弊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论三峡的利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论三峡的利弊(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峡工程 皇帝的新衣 三峡水利工程举世瞩目 淹没面积之大 移民数量之多 在古今中外水利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 奉献最大的是库区的百万移民 他们弃家离土 到一个新的环境去生活 面对着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巨大改变 面对着生存环境与文化的巨大不同 他们承受着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特别是农村移民 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头上的瓦和四周的墙 还失去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赖以维生的土地 目录 引言三峡工程概况建设背景方案提出及实施过程工程利弊分析移民专题媒体报道各方反对及结果结语 每一个公共政策的决策都是从当时的理论出发而作出的 但实际的效果却不是当时可以准确预计的 实际的好和坏也许

2、是对这个决策的对与错的一个评定 三峡决策从提出到动工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 一个决策要历时这么久才得以决定 当中的影响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三峡工程的兴建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几年了 关于其争论依旧没有停止过 引言 三峡工程概况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 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工程总投资为954 6亿元人民币 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 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 建设背景 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在长江防洪体系中 三峡工程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3、极为重要 三峡水电站规模巨大 地理位置适中 将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电效益最大的水电站 产生巨大的电力效益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 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基于上述必要性 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 方案提出及实施过程 政策历史回顾困难重重的决策过程政策利害相关人分析 政策历史回顾 第一轮决策过程 政策设想 1924年孙中山首倡三峡建坝 首次进入议事日程 1944年 利用美贷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 第二轮决策过程 工程重新受到重视 新中国的支持和关怀 再次进入议事日程 方案设计与选择 方案的

4、 拍板 政策实施 困难重重的决策过程 年国务院在没有工程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 就原则批准了长江三峡工程 这种违反科学 不民主的决策 引起了许多政协委员的反对 年 月 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召开 位政协委员就对三峡工程问题单独或联合提出十七件提案 建议缓上三峡工程 年 月孙越崎等政协委员向中央上书 列举了工程的投资 防洪 泥沙淤积 航运 发电 移民 安全等七大问题 年全国政协大会的提案和第一次三峡考察团的结果 迫使中央决策层在三峡工程问题上不得不在形式上搞一个论证程序 年 月第二次组织三峡工程考察团 考察之后 周培源亲自上书中共中央 揭露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中的不民主作法 陈述三峡工程的弊病 再次建议

5、缓上三峡工程 年 月 为配合三峡工程上马宣传 视察团第三次到三峡地区 之后向黨中央建议 早作宣传 尽早决策 这次视察团对三峡工程的意见 与前两次截然相反 年 月 各民主黨派 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黨派人士再次组成考察团 对三峡工程进行了考察 尽管此时兴建三峡工程的提案已经被批准通过 但是考察团还是对三峡工程仍然表示极大的疑惑 特别对工程投资 移民 生态环境和文物保护提出了许多问题 对三峡工程决策历程的思考 此决策过程是一个 自上而下 的 动员模型 其主要与政治领导者的政策偏好有关 工程本身巨大的经济效益 非常符合我国决策者一贯弘扬的 经济发展观 政策利害相关人 工程利弊分析 工程本身效益 分析框

6、架 工程本身效益 防洪效益 航运效益 发电效益 分析框架 工程溢出效益 旅游效益 其他效益 社会效益 工程溢出效益 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就业效益 环境效益 对南水北调引水工程的积极作用 三峡工程科研攻关成果 弊端一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 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 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 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 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 据报道 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 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 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 弊端二 在生态方面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 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

7、像当地植被的破坏 气候的变化 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弊端三 还有大规模的移民 原来生活在三峡一带的人都不得不放弃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到新的环境去 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怎样安置移民 安置到哪里合适等并不能忽视 三峡工程淹没的实物成本 移民专题 在三峡实施过程中 遇到的规模最大的 问题最人性化的 最需要切实解决的困难是三峡的移民问题 这一政策性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本身的价值 是否造福了人民 I 移民的心理影响 移民概况介绍 II 移民社会冲突 大件事 铁腕移民县长 被害 三峡淹没区秭归县香溪镇镇长韩裕玖曾收到一封匿名信 信中尽是恫吓之言 信纸下方画了一把子弹出膛的手枪和一支出鞘的

8、利剑 III 被动移民所派生的成本 开县厚坝镇迁往德阳市的20户移民 仅因安置地点不是紧靠场镇 便有10户返回了原籍 相关移民政策 对此 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 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并且提出了 在移民中发展 在发展中移民 的开发性移民方针和 搬得出 稳得住 逐步能致富 的移民目标 以确保三峡移民工程的顺利完成 经济补偿 针对此次大规模移民 政府当然会给与一定经济补偿政策 其中包括占地移民安置费 房屋补偿费 费青苗补偿费以及其它费用等而近几年还开始了移民后期补偿以及占地移民优惠买社保等优惠政策 后期问题 三峡工程百万移民 不是简单的人员迁徙 家园变换 更是一个经济重建 社会重构的历程 在移民安置

9、过程中 工程论证时没有考虑到的一些经济 社会问题显现出来 二期移民搬迁完成后 库区产业发展面临新的矛盾 随着大规模工程拆迁 建设日渐减少 依靠密集的移民投资拉动而一度红火的库区经济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三峡工程论证时认为 人口迁移后从事原有职业 没有重新就业问题 的库区城镇 出现就业岗位严重不足 失业率猛增的情况 库区城市里大批漂亮的移民小区成为无业小区 加上最低生活补助 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欠缺 许多移民生活陷入困境 不少农村移民土地产出有限 转移就业无门 移民案例介绍 迁移使移民重新处在同一个起点上 但是专家们发现 阶层分化正在削弱移民之间的同质性 增加他们之间的异质性 当他们之间的差异变大 再次

10、出现阶层的分化时 也即意味着原有的群体在解体 这种分化主要表现在经济收入以及职业上 案例一 三峡移民 我在上海 张林 有车有房当老板外迁至崇明岛的三峡移民 据称有一百多户买了货车在跑运输 而家住港西镇北双村的张林 则是他们中发家致富的典型 今年31岁的张林7年前和妻子儿子 岳父岳母一起从云阳迁到崇明岛 一到崇明岛 他就开始实施致富计划 他先到上海开了两年的集装箱车 挣了三万多元 后来 他买了一辆自卸式货车 和妻子一道 起早贪黑为建筑工地拉沙 一年就赚了十万元 张林四年换了四台车 其中2005年还一下买了两台货车 让老家的弟弟也过来挣钱 如今 他已是移民中的致富榜样 由于住房拥挤 张林在原有12

11、0平方米面积的移民房基础上 花费近十万元另建了100多平方米的别墅式住房 今年9月 他又花4万多元买了辆 奇瑞QQ 轿车 供老婆接送儿子上学用 如果不是移民带来的机会 这样的生活在云阳老家想都不敢想 张林的妻子说 案例二 三峡移民 我在上海 张学云 投资二十万当 猪司令 家住崇明县庙镇米洪村的云阳移民张学云 是上过老山前线的退伍军人 移民后他认真钻研养猪技术 用打工挣来的8000多元钱盖起猪舍 七年下来 张学云家变化巨大 原先的一间猪舍变成三间 去年 张学云在原来的移民安置房旁边 花5万多元又建起80平方米的平房 今年还准备把移民房装修一遍 就这样花销 张学云透露 除了生产生活备用金 他还有好

12、几万元存款 张学云在交谈中 嘴里冒出很多 免费 优待 的好事 一会儿生猪屠宰税镇里给他免了 一会儿水费村里又给他补贴了 当地政府鼓励学生读职业学校 又把他女儿学电脑排版的4000多元学费免了 他还不断地说 崇明这边钱好挣 问起今后的打算 张学云表示 今年准备 明年10月投入20万元再建千余平方米猪舍 实现自动化喂料 他要当移民里的 猪司令 案例三 广东三峡移民融入当地艰难 靠色情发廊生存 三块钱一碗的酸辣粉 杨姨一晚上可以卖出七八碗 以此挣得一个月几百块的收入 她儿子在明城镇对川村委会一家不锈钢工厂打工 一个月只有一千元出头的工资 不够一家的开支 已经60多岁的杨姨 不得不做起了小本生意 她怎

13、么也想不到 自己会在异乡他地 以这样一种方式生存 一部分移民的生活好了起来 那些青壮年劳力比较多的家庭 容易找到工作 收入开始逐步提高 一些经营有方的家庭 开了店 生活水平明显高于过去 也有个别家庭收入反而有所下降 主要是那些年龄在四五十岁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 且子女正在就学的家庭 四五十岁的人找工作明显不如二三十岁的人 而正在就学的子女又增加了家庭的支出负担 职业的分化既是分化的一种表现 也是其他各种分化的重要原因 应该说 除了个别的特殊情况外 移民现在的生活水平总体上不会低于过去 然而 在调查中问及 现在的生活同迁移前相比是好是坏 的问题时 相当一部分移民认为现在不如过去 以上海移民为例

14、 调查中 三分之一略强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与过去差不多 认为 好得多 与 稍好 的人共为22 4 差一些 和 差很多 的人占到了43 1 后者约为前者的两倍 也就是说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到了上海以后生活水平下降了 他们一方面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 但另一方面又认为现在的生活不如过去 不少人的态度是矛盾的 我们认为生活的好坏存在着心理预期的问题 迁移的强制性提高了移民对于收入的预期 由差到好 由低到高的迁移为移民的适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这仅仅是一种外在条件 适应的关键在于经济因素 他们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稳定的生活来源 是否拥有稳定的生存手段 能否逐步致富 太多的移民将移民后的不适应归咎于政府

15、及他人 其实更多的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 看看在这样一个机会面前 是否真正全力去把握了 媒体报道 国内外社会各方争论声音 围绕三峡工程的利弊争论 国务院三峡办公室主任曾表示 三峡工程对生态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对此 一直跟踪跟踪观察三峡工程的加拿大非政府非盈利环境保护组织国际探索赖德女士不表赞同 负面影响完全通过工程所产生的效应 中国政府现在正在应付工程地区所出现的最大问题 问题所产生的成本没有一个确切可信的数据 象土地滑坡和水污染问题的治理成本还没人去计算 美国 纽约时报 曾发表多达两万字的长篇报导 介绍三峡大坝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目前给坝区居民和移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生态危险 不过 美国佛罗里达

16、州的环境专家薛世奎表示 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巨大 资源有限的大国 为发展经济而修建三峡大坝的确利大于弊 因为中国资源的性质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资源相对人口的比例多一点 只能忍痛一点 去用这种水电的资源去发展中国的经济 其他任何能源也都有污染 但是就是用已经有的水资源的话 需要一些配套的防治等其他措施跟上去 以尽量减少其他危害 不久前 中国国内有不少媒体纷纷报道或转载 重庆400万人将因为三峡生态变化而被迫转移 一个有专家和环保人士组成的小组今年3月报告说 整个三峡地区包括小滑坡在内的山体滑坡 已经超过了4700处 需要加固或紧急疏散一千多个地点 法新社星期二的报道说 今年九月中国政府有官员和科学家在一次会议上表示 三峡大坝工程可能酿成环境灾难 国际探索组织的赖德女士表示 说利大于弊这些人不会受三峡工程的负面影响 他们是受益者 受益者总是说利大于弊 因为他们不需要为工程所造成的损害负责 我不认为政府官员说利大于弊有什么科学根据 各方反对及结果 是否民主 关于三峡工程是否要上马 各方反对声音一直不断 但为何这些反对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在民主化的道路上我们还应作哪些努力 政协委员专家民众 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