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课讲稿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745730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课讲稿(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课讲稿同志们:今年年初,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坚持求真务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发展观和政绩观紧密相连。发展观引导着政绩观,政绩观体现着发展观。如果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明确“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问题,那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明确“为谁发展”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今天我讲课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主要讲两个方面

2、的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另一个是怎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的问题也是今年全国“”中一个热点话题。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呼吁: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改变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确确实实,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谋求什么样的政绩,用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工作,不仅与领导干部的成长息息相关,更是与我们的事业和前途密切相关。(一)什么是政绩和政绩观首先要表明什么是政绩,什么是政绩观。政绩,是党政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也是考核、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和基础。简单的说,政绩即工作成果。

3、作为工作成果,政绩可以从总体上反映党政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效率,从而成为评定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重要基础。从个人的角度讲,政绩标志着人生成就的轨迹;从组织的角度言,政绩则是个人所在组织行政能力的展示。因而说,政绩是个人行为,更是组织行为。由小处看,政绩的累积是党政干部被选拔担负更高级领导责任的重要依据;由大处着眼,政绩的汇集则是对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检验。缺少政绩,领导干部就不足以担当相应的领导责任;政绩不足,领导班子就失去了继续领导的资格。尤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对于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和执政党来说,政绩显得尤为重要。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工作成果的认识、对自己行政行为的价值判断

4、。同样的工作成果,由于认识的差异,有的人认为是了不起的政绩,有的人却认为不是什么政绩,甚至是劣绩;同样做一件事,有人认为干得值,有人认为干得不值。正因为有不同政绩观的引导,领导干部创造的政绩就大有差异。在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创造的“政绩”实实在在,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政绩在社会上、在人民群众中产生良好的效果,让社会与百姓都得到极大的好处。这样的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十分明确,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有的领导干部,其“政绩”让人们看不见、摸不着、感受不到,或者虽然看见了,得到的却是负面的感受。这些人为了堆积自己的“政绩”,非常善于在媒体上制造工作成绩,为此不惜弄虚作假,把芝麻说成

5、西瓜。在这些人的政绩簿中,长处是自己的,短处是别人的;成绩统统揽过来,失误全都推出去,可谓为出“政绩”不择手段。说到底,这些人的政绩观也十分明确,那就是把分内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全都当成了自己职位升迁、谋取一己私利的垫脚石,当成了向党和人民要地位、争利益的凭据。由此看来,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反映了他对待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态度,建立什么样的政绩观,也在于领导干部的一念之间。领导干部的头脑里,如果有正确的政绩观在起作用,就能引导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就会走到损害人民利益、贻误党和国家事业的歧路上去。(二)什么是共产党人正确的政绩观那么,什么是共产党人正确的政绩观呢

6、?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那么,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发展观决定着

7、发展方式、速度和质量,政绩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行为模式和成效。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实事、重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具体讲,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所要树立的正确的政绩观,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的政绩观要突出一个“引”字。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引领,也就是说,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校正和确立自己的政绩观,而不能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轨道。换句话说,就是领导干部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既定框架内来运作和建树自己的政绩,政绩则

8、必须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实践的结果。首先,科学发展观阐明的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是单打一,仅仅体现经济发展这方面,而置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于不顾,更不能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去实现所谓的发展。其次,科学发展观阐明的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那么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创造政绩,尽量减少与避免社会中的“长腿”与“短腿”现象。第三,科学发展观阐明的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政绩只有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绩,才

9、叫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当然,对于每一位领导干部来说,由于其分管工作的不同,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有全局意识,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大局为重,要尽可能协调好与其他领域和部门的工作关系,实现“共赢”。同时,领导干部在创政绩时,既要防止不思进取守摊子,又要防止不顾民力乱铺摊子,决不能造成“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总之,以科学的发展观引领政绩观,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坚

10、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正确的政绩观要突出一个“创”字。就是依照“万事民为先”的准则创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回答好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政绩、共产党为谁求政绩的问题。所有党员干部都应该认识到,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民造福。为民造福,就是让老百姓远离贫困,走上富裕之路。就是要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开辟致富之路,不仅是给他们送钱送物解决一时之需,更要给老百姓一只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让他们依靠自己长久富裕。我们乡镇的许多工作是这样,其实我们搞的联乡帮村也是这个道

11、理。为民造福,不仅是让群众物质上富裕,也还要让群众精神上富裕。坚持这一尺度,就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不能放松精神文明来搞物质文明,也不能脱离物质文明搞精神文明。我们在干部的考核任用上,要形成两方面的政绩同等看待的衡量机制。为民造福,不是为少数几个人谋的福,而是为绝大多数人谋的福,也就是使全体人民群众都走上共同富裕的路。因此,坚持用为民造福的尺度衡量公仆政绩时,不仅要看他为民造福多少,而且要看他所造的福是否使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为民造福,不仅要看当前为人民创造了多少财富,还要看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否今后能长期给人民带来幸福。这里就是一个长期行为和短期行为的差别,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问题。

12、为民造福,是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如果为民造的福,既有利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人民群众,又有利于整体,那么,这样的福才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为民造的真福。为民造福,还要善于为民排忧解难。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关于为民造福,从古至今有很多例子可举。如:明朝官吏方克勤在济宁府任知府三年,尽职尽责,功绩显著。他使一个底子很薄、基础很差的济宁府发生了深刻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在于他能够不负职守,以“救民病”作为自己的责任。方克勤身为知府,当他初上任时,见到济宁府守将凭借权势在农时大忙季节役使万余名农夫修筑城墙,给农民加重了负担,便发出了“民病不救,焉用我为”的慨叹。这慨叹,

13、就是来自于强烈的责任感。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使他将真情及时奏明中书省丞相,让百姓免除了劳役之苦。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使他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生产。还是这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从民便”,在政府禁止百姓行舟之时,准许府民行舟,造成了一府百姓生活和生产的便利条件所有这些,说明方克勤致力于解救民难的始终一贯。应当说,在方克勤所取得的一系列政绩中,为民排忧解难是其中最主要也是最生动的政绩。共产党的干部更有无数这样的例子,如:被人民群众誉为“百姓书记”和“爱民干部”的梁雨润,有句名言:“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在他担任山西省运城市纪委常务副书记5年多来,他和同事为群众化解了3

14、00余件积压多年的冤假错案和各种纠纷。群众把梁雨润看作是最亲的人。领导干部要想切切实实为民造福,就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只有这样,广大领导干部才能不为名利所困,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面子工程,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当做衡量政绩的标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

15、民有句名言:“万事民为先”,告诫我们,创造政绩,须把人民的利益摆在优先的位置。那么,这个优先的位置又是什么位置呢?对此,胡锦涛总书记讲得更透彻,“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切实把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三是,正确的政绩观要突出一个“实”字。所谓“实”,就是办实事、重实效、求实绩。什么

16、是实事?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情,就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什么是实效?就是办的事有效率、有效应。什么是实绩?就是办的事有效益、有实惠。三者紧密相连。领导干部创政绩时,必须将三者连起来思考、安排。要做的事情,既要实在,又有实效,更要对社会、对群众有实际的好处。“实”,就是作风要务实;就是要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精神,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为群众办实事,通过办实事来凝聚民心、树立威望、密切关系;要呕心沥血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下岗职工再就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减轻农民负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难事上,敢于啃硬骨头,做出让群众满意、高兴的成绩来;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新途径,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创特色、求实效,造福于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树立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