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740048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委书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县委书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县委书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县委书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县委书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委书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委书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委书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一、深刻领会,明确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内涵十分丰富,需要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不断总结,进一步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1、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凝结。什么是和谐?和谐是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状态。和谐是目标,也是过程;是境界,也是行动;是理想,也是一种现实追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共同追求。例如:

2、治家强调“家和万事兴”,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创业要求“和衷共济”、“内和外顺”,政治上追求“政通人和”,对外关系要做到“协和万邦”,与人相处要求“敦亲睦邻”、“和以处众”。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无论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儒家的“仁义至上”,还是佛家的“慈悲精神”,都反映了社会和谐共生的思想。比如,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就是求同存异的和谐观,并说过“和为贵”,认为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状态;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阴阳两气是和谐状态的内在机制,被后人称之为“和谐的辩证法”;孟子明确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3、人和”,认为只要和谐,上下齐心,就能无往而不胜。这些都充分说明,“和谐”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和谐社会”是许多思想家、政治家所主张的理想社会模式。西汉时期的礼记礼运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对后来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理想;孙中山

4、继承并发扬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明确把“大同”作为中国的理想社会模式。这些思想虽然带有不同时代和提出者阶级地位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充分表明了实现社会和谐、创造美好生活,始终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2、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形成发展过程中,和谐也始终被看作是重要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三个理论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就把提倡社会和谐作为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主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科学,并且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实

5、现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则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和谐社会理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更是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

6、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正确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断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

7、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三位一体”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就是“四个一体”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新进展,是对党执政经验的总结,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

8、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为我们正确认识、全面把握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在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牢牢把握“六个应该是”的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

9、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就是要牢牢把握“六个必须”的指导原则。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

10、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就是要牢牢把握“六个本领”的能力要求。即: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这是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必然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六个关系”的工作要求。即:构建社会

11、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同坚持“四个尊重”方针的关系,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系,同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系。努力促进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共同进步,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协调繁荣,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意义十分重大,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和谐*的目标上来。首先,建设和谐*是大势所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

12、主义和谐社会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时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能否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正当其时,而且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20XX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290美元,同全国一样,已进入了一个既孕育着巨大发展动力和机遇的“黄金发展期”,又存在着各种社会矛盾的 “矛盾凸显期”

13、,一方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各类问题时有发生,需要我们因势而变、顺势而为,以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办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其次,建设和谐*是大局所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执政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党中央作出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我们党今后相当长时间将为之努力奋斗的重要目标。我们必须同党中央、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的要求出发,从*的实际出发,从强县富民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建设和谐*的实效,为全国、全省、全市的和谐大局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三,建设和谐*是责任所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是42万*人民的期盼,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步推进,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统筹和谐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建设和谐*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建设新兴

15、工业县和省会城市“后花园”,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都是建设和谐*的具体抓手。尤其要指出的是,市里对*提出了建设加快崛起、繁荣文明“窗口”的新任务,其“加快崛起、繁荣文明”的定义,符合和谐社会的标准,这一新任务既是对*发展定位的提升,也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在*实践的具体要求。大家要切实增强和谐意识、窗口意识、责任意识,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建设和谐*、树立“窗口”形象同建设新兴工业县、省会城市“后花园”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推动*更快更好发展。二、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和谐*步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

16、一个渐进发展的历史过程,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等于全面出击、眉毛胡子一把抓,也绝对不是简单的同步推进。正确和明智的选择是:立足县情,遵循规律,抓住重点,增创优势,加快发展,实现和谐。当前,我们要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从*实际出发,从基层和基础抓起,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重点抓好最紧迫、广大群众最关心的几项工作。1、突出发展促和谐。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一切无从谈起。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项目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接续项目少、工业项目产业集聚能力弱、农业产业化项目带动能力差、城镇建设组团项目缺乏、社会事业性项目欠帐较多等。解决好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发展。但发展又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一要谋求加快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当前,我县已经进入一个加快发展、迅速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加快发展意识,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