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关于调整结构加快步伐促转型的讲话_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727523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委书记关于调整结构加快步伐促转型的讲话_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委书记关于调整结构加快步伐促转型的讲话_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委书记关于调整结构加快步伐促转型的讲话_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委书记关于调整结构加快步伐促转型的讲话_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委书记关于调整结构加快步伐促转型的讲话_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委书记关于调整结构加快步伐促转型的讲话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委书记关于调整结构加快步伐促转型的讲话_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委书记关于调整结构加快步伐促转型的讲话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一主三化”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和统筹城乡战略,加快调结构,走新型产业之路;大力抓转型,走转变方式之路;努力保发展,走统筹兼顾之路,确保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增稳相伴、好快并进、城乡协调、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年可实现生产总值131。7亿元,增长20%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220亿元,增长53%以上,增加值突破60亿元,增长35。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57。1%以上;财政

2、总收入11亿元,增长23。5%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亿元,增长40。6%以上。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一、狠抓招商引资,做好“招”的文章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发展之基、增量之源,不断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理念,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内在动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应对金融危机的生动实践。创新方式招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态势,我们认真研究招商引资规律,进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探索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机制,提高项目落地率。不断创新社会化、信息化招商办法,采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节会招商等方式,重点抓好内生型、节链式招商,着力推进项目与本地资源对接、

3、与产业基础链接,向专业园区聚集。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成了兴发宜都工业园、林森矿业二期、50万吨纸板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宜都,东阳光热电厂、1500吨红霉素、胰岛素项目相继投产。今年,全市共确定招商引资项目160个,计划投资6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8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工业项目96个,农业项目40个,社会发展项目10个,城建交通项目14个,工业项目比重占到60%。同时,我们积极争取新增中央投资项目47个,总投资3。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投资1。26亿元,已开工44个,竣工项目28个,累计完成投资2。56亿元,占计划任务的59。3%。搭建平台招商。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加大园区建设力度,着

4、力提升园区聚集生产要素功能,努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平台,成为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的“孵化器”。先后修编出台宜都工业园总体规划、宜都市沿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了以陆城为中心、枝城和红花套为两翼的沿江经济走廊,建成了东阳光生物医药园、枝城化工建材园、陆城纺织工业园、清江绿色产业园、陆城陶瓷工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多个专业园。今年财政投入3亿元,实施园区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电网改造、供水供气管网等配套建设项目53个,以更加完备的功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尤其是中小企业创业园,先后入驻企业100余家,预计全年实现产值190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50%

5、,园区被列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在全省综合考评中连续3年位居前列,并跻身“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区”。营造环境招商。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我们大力推行全员服务、全程服务和全方位服务,着力营造“关心投资者、尊重企业家、鼓励大创业”的浓厚氛围。对新接触的外来投资者,坚持少讲过程、多讲办事结果,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办事环节,促其迅速开工、投产;对已落户的企业,坚持“四不变”:政策承诺不变、支持力度不变、服务专班不变、发展环境不变,着力打造支持发展的环境,增强投资者的发展信心,支持企业不断扩张壮大;对发展暂时受挫的企业,坚持“三不”:一不赶、二不凉、三不嫌,做到理解第一,宽容为上,真心帮助企业把脉问诊

6、、解决难题,促其摆脱困境,发展壮大。近年来,凡落户宜都的项目、企业,无论是在签约、建设和投产阶段,我们都实行全过程“保姆式”服务,没有出现“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仅东阳光每年追加投资额均在20亿元以上。二、狠抓结构调整,做好“优”的文章调结构、促转型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以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投资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转变产业结构。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为适应全国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变化,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集中。全市科技累计投入10亿元,孵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实施技术改造项

7、目158项,逐步将原有的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变,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为重点的新型产业集群日益壮大。一是以高新技术为牵引,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已形成年产值30亿元的规模。二是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已形成年产108万吨酸、24万吨合成氨、75万吨复合肥的生产能力,产值已突破100亿元,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进入全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三是以技改扩能为重点,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产业。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已形成水泥500万吨、1000万件高档卫生洁具、1600万平方米中高档墙地砖的年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四是以升级配套

8、为依托,不断提升机械电子产业。机械电子产业集群已形成年产值10亿元的规模。五是以精深加工为突破,着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形成年产值10亿元的规模。转变产品结构。我们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实施名牌带动和质量兴市战略,引导企业由做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由做产品向创品牌转变,积极扶持、鼓励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名牌。制定出台争创名牌的奖励办法,对新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宜昌市知名商标和国家、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最高给予20万元的奖励。目前,我们开发节能新产品154项,成功培育了“楚星”牌磷铵、“华宜”牌套筒2个湖北省著名商标,“楚星”牌磷酸一铵1个国家名牌产品

9、和“惠宜”牌系列卫生陶瓷等7个省级名牌。特别是土老憨公司持有的“土老憨”商标荣获“最具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商标”奖,获此殊荣的全国仅有60个。在工业产品上我们形成了亚洲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化成箔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发酵基地,世界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卫生陶瓷生产基地等5个之最。在农业产品上我们形成了世界最大的人工养殖鲟鱼鱼子酱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鲟鱼生产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宜红功夫茶”生产基地,中部最大的波尔山羊繁育基地和全国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五个之最,不断叫响“宜都制造”。转变投资结构。投资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明确投资方向。

10、我们充分发挥投向对结构调整的风向标作用,重点支持贷款投向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新型电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每年贷款余额占到贷款总额的70%以上,保证了东阳光、宜化楚星、华新水泥等重点企业的信贷需求。同时,我们采取停止贷款、冻结账户的方式,限制高耗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先后依法关闭小水泥厂9家、粘土砖厂17家,取缔土纸厂71家,并对5家规模小、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陶瓷企业进行整体搬迁,共淘汰落后陶瓷生产线12条。另一方面,转变 投资方式,由政府投资主导向市场融资主导转变。我们改变以往财政周转金、政府借款直接向企业投资的方式,不断提高担保公司的担保融资能力,引

11、导企业通过担保公司担保直接向金融机构贷款、向市场融资。去年以来,市财政向担保公司注资5000万元,增强了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倍增效应。今年以来,积极争取深圳等外地金融机构各项贷款40亿元,同时,我市金融机构向企业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53。73亿元,比年初增加14。87亿元,增长38%。三、狠抓市场主体,做好“量”的文章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实力决定产业实力。针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我们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一手抓骨干企业,一手抓中小企业,形成了“航空母舰”率先领跑、“蚂蚁军团”竞相跟进的格局。扶优扶强,壮大骨干企业。骨干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和龙头,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我们坚

12、持把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头等大事来抓。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就业带动强的发展思路,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大集团。东阳光、华新水泥、宜化楚星等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壮大,预计今年东阳光公司可实现产值55亿元,入库税金2。9亿元,实现外贸出口1亿多美元,其中生物原料药出口3600万美元,增长108%,化成箔出口6500万美元,增长20。3%。同时,我们不断强化目标管理,落实工作措施,加强跟踪督办和检查考核,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小进规力度”,确保全年新增规模企业计划的落实。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规模企业39家,规模工业企业发展

13、到177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30家、过10亿元6家、过50亿元2家。18家自营出口企业实现出口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28%,居宜昌市县市区第一位。内聚活力,培育中小企业。通过放活政策、激活要素、盘活资源,大力引导和鼓励本地能人创家业、办企业、干事业,催生了一批本地中小企业。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在土地使用、证照办理、税费收缴、资金扶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支持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和退转军人自主创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创业。同时,我们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中小

14、企业的政策性投入达到2。7亿元。统筹安排1。5亿元生产调度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企业享受的招商引资、出口退税等政策及时兑现。加强担保平台、融资平台、信用协会建设,完善“两台一会”企业融资模式。今年以来,担保公司已累计为中小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担保贷款3。52亿元。全市新增民营企业400家,个体工商户4000户,个体工商户增加数较去年增加1倍,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13000多户,民营企业达到1000家。串珠成链,发展配套企业。提高产业素质,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关键是要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围绕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发展,我们着力发展配套型、产业链项目,不断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市三

15、星公司、仝鑫公司与一汽、二汽等汽车生产厂家长期开展配套合作,年销售连杆20万件,精密锻件1。5万吨,液压油缸2。5万套。同时,这些汽车零配件生产、加工企业还打开了广西、浙江、重庆、柳州等地市场。作为与宜都东阳光制药、电子产品生产相配套的机械设备制造专供厂家,宜都长江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年可完成产值3亿元、税收500万元。全市机械行业完成工业产值的85%以上是在与国内的大型厂家、大项目配套合作中完成的,产业关联度达到85%以上,属名副其实的配套型经济。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零配件生产、加工企业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亿元,利税900万元,全市机械工业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分层次竞争的产业结构正在逐

16、步形成。四、狠抓体系建设,做好“保”的文章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支撑,我们建立完善四大体系,着力改善民生,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奠定了基础。建立完善高效优质的行政服务体系。始终坚持“执行力就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理念,连续5年在全市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效能建设,“管理就是服务、发展为先、民生为本”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建立机关效能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价、决策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等制度,制定出台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评价、部门工作绩效目标管理、公务员绩效考核、特色工作考评等四个体系。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目前,全市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全面完成,共减少前置审批要件4个,减少审批环节245个,每个项目平均压缩11天。同时,我们还建立市、乡、村、组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即市级行政服务中心,10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23个村和21个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