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桥及中脑的结构分析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21726267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桥及中脑的结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脑桥及中脑的结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脑桥及中脑的结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脑桥及中脑的结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脑桥及中脑的结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桥及中脑的结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桥及中脑的结构分析(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桥及中脑的结构分析 中脑背面观 上丘 上丘臂 外侧膝状体 下丘 下丘臂 内侧膝状体 中脑正中沟 左右上 下丘之间纵行的沟 中脑外侧沟 动眼神经 连于中脑 由脚间窝出脑 有4对脑神经连于脑桥 三叉神经 连于脑桥基底部和小脑中脚的交界处 在延髓脑桥沟内 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有展神经 面神经 和前庭蜗神经 相连 有4对脑神经连于延髓 在橄榄背外侧自上而下依次为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和副神经 舌下神经 在延髓锥体和橄榄之间离开延髓 脑干背侧面有滑车神经相连 脑干腹侧面共有9对脑神经相连 二 非脑神经核 1 上橄榄核 群 位于脑桥被盖腹侧 从面N核水平向上达三叉N运动核平面 包括 S 形主核和楔形内侧副核

2、在人内侧副核比较大 纤维联系 主核接受同侧蜗N前核及斜方体核的f 发出f参加斜方体和外侧丘系 与高频音响的定位有关 内侧副核接受蜗N前核的f 发f至外侧丘系 与低频音响的定位有关 还发出上橄榄脚至展N核 完成听觉反射活动 橄榄周核 脊椎动物和人 在上橄榄核周围的小核团 接受下丘的f 发出f组成双侧橄榄耳蜗束 经前庭N至内耳 分布至Corti器的毛细胞 这代表抑制听觉感受器的反馈途径 2 斜方体核 位于上橄榄核群内侧 分散于斜方体纤维内 中继蜗神经核发出的次级听觉纤维 3 外侧丘系核分散于脑桥中 上部与上部的外侧丘系内 也是听觉传导路的中继站 一 斜方体和外侧丘系1 斜方体 在脑桥中下部平面 被

3、盖腹侧的横行纤维束 主要成自蜗腹侧核发出的腹侧听纹 穿过内侧丘系 形成斜方体 横行越过中线至对侧上橄榄核外侧 折而纵行向上 为外侧丘系 有些斜方体纤维终于同侧或对侧的上橄榄核或斜方体核 中继后 参与同侧或对侧的外侧丘系 三 白质 2 外侧丘系蜗腹侧核的腹前核发出的纤维称腹侧听纹 穿内侧丘系 组成斜方体 在上橄榄核背外侧折向上 形成外侧丘系 止于双侧上橄榄核 斜方体核 蜗腹侧核的腹后核发出的纤维称中间听纹 经小脑下脚背侧 向腹内侧穿被盖网状结构 交叉到对侧 形成外侧丘系 蜗背侧核发出的纤维称背侧听纹 经小脑下脚背侧达第四脑底 向内在内侧纵束腹侧 交叉到对侧 形成外侧丘系 外侧丘系位于内侧丘系外侧

4、上升 在行程中 经外侧丘系核中继后 主要止于下丘核 再经内侧膝状体至听区 外侧丘系含有双侧听觉传导纤维 当一侧病变时不会引起听觉缺失 而是双侧听力下降 二 内侧纵束主要来自前庭神经核 是一个古老的复合束 由上 下行纤维组成 它纵行于正中缝的两侧 在动眼 滑车 展神经核等的前方 上起于中脑的最上端 下至脊髓颈部 前庭神经内侧核和外侧核发出的纤维 交叉或不交叉 上行止于展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 中介核 后连合核等 下行纤维止于副神经核和上段颈髓前角运动细胞 前庭神经上核发出的纤维至同侧的展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 中介核 后连合核等 前庭神经下核发出的纤维下降至同侧的内侧纵束 止于副

5、神经核和上段颈髓前角运动细胞 功能 主要与转眼 转头的核群联系 调节眼外肌和颈肌的协调运动 完成转眼 调头的协调活动 内侧丘系 起点 薄束核 楔束核 止点 丘脑腹后外侧核 走行 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 中线两侧 脑桥 基底部与被盖部之间 中脑 红核背外侧 位置 功能 传导对侧躯干 四肢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1 内侧丘系为薄束核 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f组成 向上依次穿过延髓 脑桥和中脑 在延髓 位于中线两侧 锥体的后方 传递下肢感觉的f位于腹侧部 传递上肢感觉的f位于背侧部 在脑桥 行于基底和被盖之间 纵行穿过斜方体 传递上肢感觉的f靠近中线 传递下肢感觉的f位于外侧 在中脑 斜行位于红核背外侧

6、 f排列与脑桥部相似 起点 脊髓灰质对侧 板层 止点 丘脑腹后外侧核 延髓 位于外侧区 下橄榄核背侧 脑桥 中脑 位于内侧丘系的背外侧 位置 传导对侧躯干 四肢的痛 温觉和粗触觉 功能 脊髓丘脑束 因内侧丘系与脊髓丘脑束在延髓部保持一定距离 因此小病灶不易同时波及两者 从而出现对侧浅 深感觉分离性缺失 在脑桥则可能出现浅感觉和部分深感觉 节段性 同时缺失 在中脑小病灶可以引起对侧肢体浅 深感觉全部缺失 2 脊髓丘系为脊髓内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的延续 在脑干内互相靠近 又称脊丘系 在延髓下部 两者分开 位置同脊髓 在延髓上部 走在下橄榄核背侧 在脑桥逐渐与内侧丘系邻近 位于其外侧 在中脑紧贴内侧丘

7、系的背外测 三叉丘系 起点 三叉N脑桥核三叉N脊束核 止点 丘脑腹后内侧核 功能 传导头 面部皮肤和粘膜的痛 温 触觉 脑桥 内侧丘系背外侧 中脑 内侧丘系和脊丘系背外侧 位置 3 三叉丘系三叉N脊束核发出的纤维向被盖腹内侧越过中线 在内侧丘系背外侧折行向上 组成腹侧三叉丘系 纤维排列由内向外依次 下颌神经 上颌神经 眼神经 三叉N脑桥核发出纤维主要在被盖背内侧区内上行 组成背侧三叉丘系 来自双侧的纤维 三叉N脑桥核发出纤维也有加入同侧或对侧的腹侧三叉丘系 三叉丘系止于腹后内侧核 也有纤维与网状结构 脑神经运动核联系 参与一些复杂的反射 眼心反射 角膜反射 位置 在脑桥 位于内侧丘系背外侧 在

8、中脑 位于内侧丘系和脊丘系背外侧 中脑的内部结构 第四脑室至此缩窄为细管称中脑水管 其周围有一层较厚的灰质称中央灰质 中脑水管的背侧称顶盖 包括上丘和下丘 合称四叠体 中脑水管的腹侧为大脑脚 大脑脚又被斜位的黑质分为背侧的被盖和腹侧的脚底 被盖为脑桥被盖的延续 脚底为脑桥基底部纵行纤维的重新组合 脑桥的前髓帆已被四叠体代替 中脑是脑干分化最少的部分 一 上丘在低等动物为视觉的高级中枢 在人类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分化 大量视纤维经过间脑与大脑皮质建立联系 此时上丘退为反射中枢 调整头与眼的位置 以应答视觉 听觉与躯体感觉的刺激 一 顶盖 四叠体 位于中脑背侧 由浅入深呈灰 白质相间排列的板层结构

9、自表面向内分为4层 带状层 灰质层 浅灰质层 视层 丘系层 传入纤维 浅层主要接受枕叶和视束来的冲动及额叶皮质的皮质顶盖纤维 以参与两眼迅速扫视运动 深层主要接受听觉中枢 脊髓 下丘核及各类听觉中继核的传入f 上丘的结构及传入纤维 顶盖脊髓束 由深层发出 绕过中脑水管周围灰质 在中脑水管腹侧越过中线交叉 称被盖背侧交叉 然后下降至颈段脊髓的中间带和内侧核 使头 颈部完成视 听反射活动 顶盖网状纤维 弥散投射至脑干网状结构 以应答视觉和听觉刺激对眼的位置的反射 顶盖脑桥纤维 至同侧脑桥核背侧群和外侧群 此处也接受视觉与听觉皮质发出的纤维 中继后经小脑中脚至小脑蚓部 上丘的传出纤维 功能 在眼睛对

10、空间的目标定位和追踪方面起重要作用 凝视运动 定向反应 二 下丘和下丘核 1 下丘核分为3个亚核 中央核 为卵圆形细胞团 是真正听觉传导通路中的中继核 与蜗管相对应有音频定位 高频在腹侧 低频在背侧 接受外侧丘系的f 发出f经下丘臂 内侧膝状体腹侧部 听皮质 中央周核 为一薄片密集的细胞 伸展在下丘的背侧与尾侧 不存在音频定位 接受双侧听皮质和对侧单耳的传入冲动 发出f 内侧膝状体背侧份 听皮质的周围部分 此核被认为在引导听觉注意中起作用 外侧核 环绕中央核的外侧与腹侧 不是听觉中继核 但与听觉的运动反射有关 2 纤维联系 下丘接受外侧丘系来的f 蜗神经核 上橄榄核 外侧丘系核的f 及听觉皮质

11、来的f 发f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 参与对听觉信息的传递 还发f至上丘 由上丘发下行f到达支配眼外肌的脑N运动核以及经顶盖脊髓束到达颈髓前角运动N元 完成由声音引起的转头和眼球运动的反射活动 3 功能 下丘是听觉通路上的中继站 也是听觉反射中枢 下丘在判断声音的来源起重要作用 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的重要中枢 位置 位于上丘的头端 在中脑与间脑相连接的区域 内有顶盖前橄榄核 顶盖前区核 视束核等 传入f 接受视束的纤维 传出f 经后连合和水管腹侧终止于同侧和对侧E W核 参加瞳孔对光反射 三 顶盖前区 二 大脑脚 是指中央水管腹侧及黑质背面的区域 内有滑车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 红核 网状结构和若干分

12、散的细胞群 一 被盖 1 滑车神经核位置 位于下丘平面 动眼N核尾端 中脑水管中央灰质的前缘 内侧纵束背侧的凹陷中 传出f 发出f行向后外方 绕中央灰质外缘 向尾侧入前髓帆 在中线交叉 穿表面出脑 支配上斜肌 传入f 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 滑车神经损伤不多见 诊断其损伤亦较困难 病人主诉下楼梯特别困难 是由于眼球下视障碍 位于上丘平面 中脑水管中央灰质腹侧 由 V 字形内侧纵束作为两侧的边界 包括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副核 2 动眼神经核群 1 动眼神经核分为成对的外侧核和不成对的中央后核 外侧核又分为 内侧核 f交叉 对侧上直肌背侧核 f不交叉 同侧下直肌中间核 f不交叉 同侧下斜肌腹侧核 f

13、不交叉 同侧内直肌中央后核 位于核群尾侧的1 3 在左 右内侧核柱间的背侧 发出交叉和不交叉纤维 上睑提肌 2 动眼神经副核 E W核 缩瞳核 包含两个明确的核群 前正中核和背侧内脏核 两核柱在动眼神经核的吻端相连 前正中核位于动眼神经核上方 背侧内脏核在动眼神经核背内侧 此二核发出不交叉的节前纤维 与躯体运动纤维一起行走 接受顶盖前区 双侧 来的冲动 睫状短根 睫状神经节 睫状短神经 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一般认为在中线还有Perlia中央核 与眼的辐凑有关 但在人及猴的动眼神经核中 此核很难鉴别 且功能亦不清楚 位置 是一个卵圆形的细胞柱 中脑被盖部的中央 自上丘下界至间脑尾侧 在横切面上呈

14、浑圆形 新鲜时因血管丰富而略带红色 故称红核 红核实际上是中脑网状结构的一个部分 由于外面有小脑上脚纤维形成的 囊 包围而呈圆柱状 3 红核 红核 底丘脑核 分部 可分为大细胞部和小细胞部 大细胞部 旧红核 占据核团尾部 低等动物发达 在人类已不很显著 一般认为红核脊髓束由它发出 小细胞部 新红核 是核的主体 在人类十分发达 几乎占红核全部 随小脑中央核的发育而发育 此部发出f主要至同侧下橄榄核 经中继后至对侧小脑 这在人类较为发达 红核主要接受小脑和大脑皮质的传入f 其传出f主要至脊髓 形成红核脊髓束 它们在发出后即交叉 被盖腹侧交叉 越边至对侧下行 在人类很不发达 1 小脑上脚的纤维 小脑

15、中央核发出的f组成小脑上脚 在中脑尾侧下丘平面交叉后 围绕对侧红核 来自对侧齿状核的f约50 止于红核小细胞部 其余f上升 来自对侧栓状核 球状核的f 90 止于红核尾侧大细胞部 其余f上升 红核传入纤维有两个来源 小脑中央核和大脑皮质 2 皮质红核纤维 主要来自中央前回 同侧投射终止于红核大细胞部 有定位关系 皮质上肢f终止于红核背侧 皮质下肢f终止于红核腹侧 这样皮质红核f与红核脊髓f共同组成有定位的 联系运动皮质至脊髓水平的锥体外系通路 1 红核脊髓束 从红核 大细胞部 尾侧部发出纤维交叉后形成 交叉的部位称被盖腹侧交叉 下降入脊髓侧索 核背内侧的f 颈髓 上肢 核腹外侧f 腰骶髓 下肢

16、 核中部f 胸髓 躯干区 2 被盖中央束 从红核 小细胞部 发出纤维不交叉下降 止于下橄榄核 转而发f至小脑 在人此束较大 参与组成小脑 红核 小脑环路 3 红核脑干束 眼外肌运动核群 三叉N核 面N核 前庭N核 下橄榄核 薄束核 楔束核等 4 红核丘脑纤维 尚未得到证实 红核传出纤维有至脊髓 脑干与小脑的纤维 1 皮质 红核 脊髓径路 与皮质脊髓束一起构成背外侧通路 调节肢体远端肌肉的运动 特别是在精细调控与指的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 2 兴奋屈肌N元 抑制伸肌N元 这一作用的发挥是红核脊髓束通过中间N元影响前角运动细胞 红核的功能 与运动调节有关 1 脚间核在中脑被盖中缝区 正当脚间窝背侧 接受上丘脑缰核发出组成缰核脚间束 后屈束 的纤维 传出纤维联系广泛 此核属边缘中脑系统 4 脚间核与被盖核 2 被盖核 分被盖前核和被盖后核 被盖前核位于内侧纵束腹侧 近中缝处 被盖后核位于动眼N核和滑车N核背侧的中央灰质内 两者都接受乳头被盖束的纤维 发出f至乳头体和下丘脑 分别形成乳头脚和前脑内侧束 与内脏活动有关 5 内侧丘系 脊丘系 三叉丘系6 网状结构 见后 二 黑质 是一层厚灰质 分隔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