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经验交流材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726055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经验交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经验交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经验交流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经验交流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经验交流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经验交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经验交流材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经验交流材料今天,应组织要求,我来跟大家共同探讨关于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问题。在座的各位都是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农村工作经验比我丰富。我说的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无论从工作内容上,还是工作形式上都产生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农村基层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理顺农村“两委”关系,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得到贯彻落实,使农村的工作不偏离轨道,这一段时间以来,我通过多种方式对农村“两委”关系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现在,我把调查研究的过程给大家和盘托出,和在座的各位共同探讨党支部

2、与村委会的关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如何做好一个村干部。一、农村“两委”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两委”是否团结、群众是否满意的标准综合评价全市农村的“两委”班子,大致可以划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属“好”这一层次的“两委”班子,约占30%。这部分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威信较高,工作上既分工明确,又能够团结协作,互相支持。班子成员在出现意见分歧时,能够顾全大局,积极沟通,并取得对方谅解,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相互信任,能够形成合力。属“中”这一层次的“两委”班子较多,约占60%。这部分村“两委”班子能够合作,没有大的矛盾冲突,也能够为群众办些实事,

3、总体上看,群众满意程度一般。有的是村党支部能发挥一定作用,但领导核心作用不突出;有的是村委会能够接受党支部的领导,但自身作用不明显,一方明显依附于另一方,“两委”基本上没有形成合力;有的是“两委”特别是两个“一把手”的私人关系较为融洽,但群众对村上的工作满意程度不高。属“差”这一层次的“两委”班子,约占10%。这部分村“两委”关系紧张,矛盾冲突较多,抵触情绪严重,群众意见大。有的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争权夺利,各谋私利;有的是村班子成员素质低,拉帮结伙,互相拆台;有的是群众对村班子和村干部不满意。从分析调查情况看,目前农村“两委”关系出现不协调的原因,有的是党支部书记过份强调党的领导而“以

4、党代政”,使村委会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也有的是村委会主任片面地强调村民自治而忽视党的领导,使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受到削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村党支部“越权”包揽村委会工作,置村委会于从属地位,使其成为“摆设”。部分村班子和村干部唱市场经济的调,干计划经济的事,还沿袭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村党支部包揽具体村务的传统做法,限制了村委会作用的发挥。还有一部分村委会主任在工作中不敢碰硬,缺乏破解难题的能力和勇气,村党支部书记只好党务、村务一把抓,被动地“越权”包揽村务工作。二是村委会不能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弱化。部分村委会主任认为自己是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经过全体村

5、民选举出来的,能够代表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党支部书记只是几十名党员选出来的,代表面不如自己大,所以村委会主任应该说了算。个别村委会主任当选后,遇事不同党支部书记商量,自作主张;而有的村党支部书记素质低、能力差,对村委会不会领导,不知如何领导,村委会主任根本没把村党支部书记当回事,导致“两委”关系出现错位,党的领导相对弱化。三是“两委”班子结构搭配不合理,不利于共同发挥作用。年龄结构上,“两委”一把手年龄差距过于悬殊,综合结构上,“两委”一把手能力水平、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距明显,老的在群众中威信较高,小的从属或依附于老的。有的是老书记小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在群众中威信较高,村委会主任年纪轻,又是老书

6、记一手栽培起来的,老的领着小的干,小的对老的言听计从,导致村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还有一部分党政一肩挑的村班子,一把手年龄偏大,急于培养接班人,又怕定向培养的接班人“海选”选不上来,老主任只好让出党支部书记位置,“小书记”短期内还不具备领导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能力和素质,致使“两委”关系错位,影响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四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工作分工变为“分家”。有的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素质低,互相争权夺利,各立山头,工作上互不买帐,互相拆台,顶着干;有的是村党支部书记素质差、能力水平低,工作不负责任,方式方法欠妥当或人为地给村委会主任的工作设置障碍;有的是村委会主任不懂工

7、作程序,原则性较差,责任心不强,重大问题事先不与村党支部商量,自作主张,或者先斩后奏,最终两个“一把手”越闹越僵,矛盾逐渐激化,从而使“两委”班子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下降,在群众中威信扫地。二、农村“两委”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造成部分村“两委”关系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有现实利益冲突的直接反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部分村“两委”成员自身素质较低,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方法存在一定偏差。一是认识上有偏差。一些村干部对实行村民自治的意义和目的理解不深,思想认识还停留在“到底谁说了算”的肤浅层次上,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分工合作机制理解不深。二是处

8、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比较简单。受文化程度和自身修养的制约和影响,一些村干部干工作、想问题直来直去,很少讲究工作的艺术性,特别是在发生矛盾争执时,狭隘的小农意识使双方很少能够主动化解矛盾,往往以“老死不相往来”的方式回避、搁置矛盾,基本放弃思想沟通和交流。三是个别村干部自身素质差。实行村委会主任直接选举后,个别地方受传统观念和家族势力影响,办事往往以自家利益为重,加之上台后急于回报过去的支持者,在一些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不与班子成员研究就决定,特别是一些以前没有担任过村干部的村委会主任,原则性、责任意识较差,缺乏主动接受党支部领导的自觉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两委”矛盾逐步加深。四是部分村干部对市

9、场经济负面影响的抵御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消极的东西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个别村干部世界观及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迷信沉渣泛起,侵蚀了个别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和干部,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助长了个别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腐化堕落,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一是村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调控手段的相对弱化与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党政分开,强调引导和服务,领导和调控的职能和手段不断弱化,权利和义务不

10、一致,尤其是条块分割,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管不了人,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性下降,“无权即无势”,使一部分村党支部逐渐在权力弱化中软弱涣散,个别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二是国家农村民主化进程加快与农民民主意识淡薄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或迫于生存压力,或受传统观念束缚,自身民主意识淡薄,在民主权利的运用上时有偏差,导致村委会“海选”产生一些弊端,加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选举中组织引导不力,使应该上来的人上不来,不应该上来的人偏偏选上来,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两委”关系不协调。三是农村“两委”工作职责不清,政策规定过于笼统,造成“两委”矛

11、盾冲突。“两法”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责权划分过于笼统,职责重叠,权力交叉,使村里事实上存在了两个决策中心。一部分村委会主任认为村委会有依法管理集体所有土地和财产的职责,因此,上任伊始先和书记争印章、要财权。而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财权是村务工作的核心,作为第一当家人,理应把握财权,否则领导核心作用也无从体现。在财产支配上的冲突,集中反映了政策规定不清的后果。四是“两委”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不同的权力和利益,在特定情况下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在目前农村的实际管理中,村党支部扮演着政府“代理人”的角色,执行的多是“政务”,代表的是国家利益、整体利益。而村委会是村民的“当家人”,反映的是村民的利益,代表着局

12、部利益。尽管国家利益和农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不能否认,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条件下,两者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这也是引发农村“两委”矛盾的重要原因。三、正确处理农村“两委”关系的对策及建议农村“两委”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两委”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正确处理好“两委”关系,加强村党支部建设,逐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班子的战斗力,对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进一步确立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一是不断加强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和

13、培养。要着重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中选拔村干部,特别是要选人品好、素质高的经济能人作村党支部书记。要探索实施“两推一选”制度,选出让村民和党员都满意的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二是强化宗旨意识,提高两委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要想在群众中有威信,就必须脚踏实地,当好人民的公仆。1.要加强学习,提高干部素质。要把学习形成一种制度长期存在,通过学习来提高干部素质。2.处理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人人为公则天下太平,人人为私则天下大乱。我们要做到用心做事,勤政办事。用公道之心办公道之事。3.要克己奉公,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廉洁是为政之根本、立本之大节、诚信之保证,为人不廉,

14、诚信难保。干部是群众关注的对象,我们干部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不贪不占,慎重交往。4.要增强法制意识,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保护群众。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两委”工作。首先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1、要进一步明确“两委”的职责范围,明确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及其成员各自的工作职责,科学制定相应的村党支部、村委会任期目标责任制,并由乡镇党委和政府每半年考核一次,兑现奖惩;要建立村民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四次村民会议,研究重大村务决策;要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的会议,研究村务工作重大问题;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

15、,坚持“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公开形式,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公开位置,统一公开程序,统一接受检查”等“六统一”标准,及时准确,全面真实地搞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杜绝以下情况发生。一是公开的时间不统一。上级部门要求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前进行公开,老百姓希望公开,干部不想公开,造成“两头热,中间冷”的现状。要求严了,马马虎虎公开一次,不要求也就不公开了。二是公开的项目不全面。总支出和总收入没有明细,总收入从何处来,总支出到何处去,完全没有写清楚,只图有,不图精,不图准。三是公开的内容不真实。只公开能公开的,不公开不能公开的;公开小开支,不公开大开支。把“其他”作为“万花筒”,不想让群众看清楚的,一概

16、以“其他”相包容,给人一种“雾里看花”,“一头雾水”的感觉。四是公开的形式不规范。村务公开的程序应该是纪录记载以后分类汇总,然后签字审批、记账对账、核算分析,经村民理财小组理财盖章后报镇农经审计站下帐公布。但现在不是这样,干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公开名存实亡。2、要进一步完善建立村级各项制度。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每年向全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述职制度,提高村民参政意识;完善财务“双签字”制度,村重大财务开支必须按照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支书、村长双签字,镇农经站审查把关,也就是村帐乡管;坚持乡镇人大主席团视察制度,坚持每半年对各村的村务管理,特别是村务公开情况进行一次视察,并将视察结果作为村班子及其成员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定期评议村班子和村干部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评议大会,由乡镇涉农部门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致富大户、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