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得高分的技巧分析和建议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21726027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6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得高分的技巧分析和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得高分的技巧分析和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得高分的技巧分析和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得高分的技巧分析和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得高分的技巧分析和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得高分的技巧分析和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得高分的技巧分析和建议(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得高分的技巧分析和建议 问题 1 为什么高考题总是出乎意料 2 为什么觉得高考题难 偏 怪 3 为什么高考过后总是很失落 4 应该怎么教学 应该怎么应对高考 明确高考考核目标 教学与高考之间的关系问题高考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着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求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 认知的要求精化了 主要体现在高考对考生时空观念的要求 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历史阶段特征的灵活把握以及新历史材料及其内涵的领悟 史观 历史学习与研究的方法 高考关注学生们知道什么 更关注学生还能知道些什么 1 突出选拔性 高考与会考的区别 灵活性与

2、难度加大2 强调高校对人才的关注点 高校选拔第一 结合中学教学实际第二 3 考题趋向追踪史学发展前沿 多种史学视角 多重史学领域4 大量 灵活的使用历史资料这将成为未来考试的趋势 材料使用数量越来越多材料使用题型越来越广对材料的挖掘越来越深材料综合性考查越来越强北京高考出题人 董增刚 刘知几 史通 三方面的素质 才 学 识 章学诚 由童蒙之初启言之 则记性 作性 悟性也 记性积累起来成为学识 人的活动实践扩大成为才能 悟性达到了就成为智慧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题能力理解题目意图的能力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史论结合能力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简洁有序的文字表达能力 1 试题呈现形式 以新设置

3、的背景材料题型为主 试题呈现的形式活化了 除了文字 各种图表 实物照片 文字材料都是试题的重要呈现方式 材料题呈现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史料真伪的判别第二类是对史料进行分类解读第三类对史料间的关系进行阐释 2010年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 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 尽逐绫绸之利 渐成风尚 城镇中 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 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 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 设机800张 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 1667 缺机l70张 机匠补充困难 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4、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 吴承明主编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官营手工业衰落 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产生 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朝 嘉定 太仓 上海境俱三分宜稻 七分宜木棉 一些种棉织布的农民 植花以始之 成布以终之 然后贸易钱米 以资食用 1817 1833年 各国商船购买的 南京棉布 共计1900余万匹 以当地生产的 紫花布 用紫色棉花纺织而成 做成长裤 流行于法国市民中间 也成为英国绅士的时髦服装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国内市场上的棉布流通量为3 1亿匹 占全国棉布产量的52 以上 进入长距离运销的有4500万匹左右 约占全部商品量的1

5、5 其中90 产于苏州 松江 李绍强徐建青 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 明清卷 通过以上材料中的数据 你可以得出关于清朝棉纺织业和商业的哪些认识 10分 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海外市场的需求促进棉纺织的发展 一半左右的棉布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一半用于农户家庭自己的日用 体现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江南地区成为商品棉布生产与贸易的基地 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商品化程度高 产品长途运销到各地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日常生活 2011年 40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 按 官有能而禄有功 的原则 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 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 秉承法家理念 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 儒生出

6、身的官吏地位上升 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 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 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 名 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曹操执政 强调 唯才是举 功 能者优先 不官无功之臣 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 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 凡所求材艺者 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名者 则举之 其志行不善者 则去之 凡求贤之路 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 必由任而试之 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 2011年 40 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 四善 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 一曰德义有闻 二曰清慎明著 三曰公平可称 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

7、标准 称作 最 每年考核 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 一最四善为上上 一最三善为上中 一最二善为上下 居官饰诈 贪浊存状 为下下 善 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 新唐书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 德 才 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5分 自19世纪初 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 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 1817年和1822年 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 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 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 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 防洪灌溉 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其间 仍有很多议员认为 联邦

8、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 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 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 1936年总统签署 防洪法 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 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结合所学 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 对材料进行解读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 完整 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所谓 解读 是指对史料本身进行分析 理解与概括 不是从预先的知识与原则出发 用史料去印证 它要求考生答题时以史料为根本 不能把史料解读变成论述题和分析题 董仲舒主张 建构一个由 孝悌 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 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 作为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 这个由董仲舒参预 确立于汉代的政治 教育 士

9、 官僚 系统是从统一大帝国着眼的整套官僚体系 政治的治乱兴衰不再仅仅依靠于作为首领的 圣人 而且更依靠于遵循客观的 天道 而这 天道 也就包含建立这整套的官僚行政体制 据 中国思想史论 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董仲舒为王朝统治提出了哪些治国方略 建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教育选官制度 提出 大一统 的立国思想 以 天人感应 学说论证君权神授 倡导为君遵循天道 实施仁政 本题 美国联邦政府 另一特点是答案的开放性 这种题型没有预设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对史料利用与分析得当即可给分 因而评分采用了 程度性 评价方式 即从提取信息 总结归纳 解释分析3方面进行分层给分 这就改变了以往考题踩点给分的

10、方式 对考生思维能力 逻辑分析和文字表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横纵两条线索给分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试题中知识点超出了 考试大纲 范围 但以材料形式出现不算超纲 近年来 个别高考试题涉及到了 考试大纲 规定考试范围之处的知识点 题干中给予一定的解析 以降低试题的难度 从设问方式来看 该题以材料解析题的形式考查同学们直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进行解读的能力 很难说此题 超纲 朝 上谕云 御史出巡 先须考察官吏 明朝御史巡按品级不高 仅为正七品官 代天子巡狩 所按藩服大臣 府州县官诸考察 举动尤专 大事奏裁 小事立断 按临所至 必先审录罪囚 吊刷案卷 有故出入者理辩之 存恤孤老 巡视仓库 查

11、算钱粮 勉励学校 表扬善类 剪除豪蠹 以正风俗 振纲纪 依据材料 概括明朝御史巡按职权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位卑权重 2分 监察范围广泛 2分 作用 有利于澄清吏治 2分 巩固中央集权 强化皇权 2分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说一句 我们从历史学科试题质量的公平性的角度来看 我们的考查只能 甚至宽泛一点的讲应以历史学科知识范畴为出发点 完成试题的应答需要的首先是历史学科知识本身正确 准确 获得的考查结果应该是符合历史学科常识与能力的基本要求 若考查学科意义不大 或是一味追求形式的新颖而不够成熟的题型 使教学和考试测量无所适从 二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题中的材料不再单纯印证教材的观点 试

12、题的切入角度可能与教材完全不一样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其中材料阅读的难度会略有降低 对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整合的能力会有所加强 命题采用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和语言 避免人为设置障碍和繁难偏怪 使学生能用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中将已有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联系的分量会有所增加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示例一 信息 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 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 信息 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 唐代 道 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比较 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3、 朝 比较下列两幅疆域图 注 图中的粗线条为明清政权的实际控制区的界限 说出清朝的北部边界与明朝相比 其直接控制区域的变化 运用所学知识概括造成变化的原因 10分 清朝建立起对于今新疆 蒙古地区的实际管辖 东北地区控制区域缩小 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 回部阿睦尔撒纳贵族叛乱 打击分裂势力 加强边疆行政管辖 抗击沙俄入侵中国东北 签订 尼布楚条约 确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二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史料阅读能力要快速提升 阅读能力是文科基本能力 对历史学科而言 史料阅读能力是重要能力 从文综历史试题和历年考试情况看 史料阅读能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阅读意识

14、 阅读不等于简单的浏览 通过阅读材料 理解 建立 教材 知识 的框架结构 阅读的过程在于思考 理解 得出新认识 北京2013 37 3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 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 为外国船只服务 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 海岸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 海岸时 使用的是东经120 的时刻 此后 海岸时 逐渐被铁路 航运 邮政 电报等行业采用 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 1918年 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 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 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 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 上海

15、 天津 南京 北平等地的车站 码头 银行 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 与此同时 汽笛 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所谓 解读 是指对史料本身进行分析 理解与概括 不是从预先的知识与原则出发 用史料去印证 它要求考生答题时以史料为根本 不能把史料解读变成论述题和分析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解读从 海岸时 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 14分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 总结和归纳准确 完整 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示例1 19世纪70年代 海岸时 由来华传教士提出 首先在租界使用 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活动需要 20世纪初 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握有

16、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 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 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 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掌控 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 上述材料表明 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带有殖民色彩 后来它由通商口岸 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展 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 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地理环境 使标准时间的普及曲折 缓慢 示例2 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 影响由弱到强 既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 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0世纪之前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 海岸时 发布者为传教士 用于天文与航海 在通商口岸有一定影响 20世纪初 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扩张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入 列强控制的中国政府部门 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 标准时用于铁路 航运 邮政等行业 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 民国年间 中国与国际进一步接轨 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变成国家 原来采用的地方时也随之调整 借助先进通讯技术 标准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使用 其影响已深入到大中城市居民的日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