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项目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21725188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项目(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项目 广播影视 十一五 工作 四句话 广播影视 十一五 事业发展规划的主线把握舆论导向 确保安全播出 坚持依法行政 促进事业产业协调发展 王太华同志提出做好广播影视工作要求把握正确导向是灵魂确保安全播出是生命依法加强管理是保障发展事业产业是基础 2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作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已成为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 全国拥有1 39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 农村用户约为4600多万户 近3300个有线电视前端 国家级光缆线路4万公里 省级及地市光缆线路超过10万公里 地市 县分配网近300万公里 百余家有线网络公司开始播出有线数字电视 20

2、06年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量达到1260多万户 多个城市完成了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为用户提供多种类的广播式业务 部分网络公司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率先实现了宽带数据接入 视频点播等双向功能业务 3 改造指导意见和迫切性 2003年7月广电总局发布了 关于印发有线广播电视网改造指导意见的通知 广发技字 2003 705号文件 通知要求各地广电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有线广播电视网改造计划 该指导意见提出用户网改造坚持以HFC为主 以数字式广播电视业务作为用户网改造后的主体业务发展方向 兼顾数据业务服务 使有线广播电视网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目前 国内大部分有线电视网络是单向广播

3、式网络 用户到广电中心的回传通道没有打通 部分地区有线电视网络仍为550MHz以下的系统 光节点用户超过了500户 甚至达到2000户以上 有线电视网络这种状况不能满足电视终端用户开展双向业务的迫切需求 有线电视网络亟待双向化改造 4 国家对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明确指出 加强宽带通信网 数字电视网 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 三网融合 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和 国家 十一五 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等文件中也对广播电视的发展提出了相应要求 十一五 期间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要求 加快建设双向

4、交互 多功能的新一代数字电视网络 提升有线电视网络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广播电视行业肩负的重要任务 5 网络机构的四项任务 一是按照 政府领导 广电实施 社会参与 群众认可 整体转换 市场运作 的原则 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做到以人为本 用户至上 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利 在保证公共服务基础上开展多样化 个性化服务 二是推进有线电视网的双向化改造 提高网络的承载能力 推动有线网络向双向 交互 多功能 多业务发展 三是加强有线电视网的本地化服务 满足当地居民的本地化 专业化 信息化的不同需求 四是加快有线电视网的产业化经营 推动有线网络规模化发展 6 推进广播影视升级换代 积极研究推

5、进三网融合 着力构建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构建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框架体系逐步开展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相关试验及应用开展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研究积极开展新兴媒体技术应用研究 7 双向化是应对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1 随着数字技术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 目前世界广播影视正处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全面转换的关键时期 各国政府正大力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 发展广播影视数字内容产业 在国内 相关行业已完成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换 具备了提供音视频服务的能力 广播电视与通信 互联网等行业正处在融合 汇聚 转型过程中 2 伴随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

6、的提高 人们对交互电视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相关行业利用数字技术 采用各种方式正力图进入传统的广播影视服务领域 收音机 电视机和银幕已不再是广播影视独享的接收和显示终端 8 双向化是应对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3 技术与业务的不断融合导致传统的行业界限正在模糊 新兴产业群不断出现 开放与融合已成为当今技术发展的主流 信息传播正在从单向单一形态向双向多元形态 从资源垄断向资源共享 从自成体系向开放体系 从不对称传播向互动交流方向转变 与此同时 无源光网等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量应用 用户终端宽带接入技术的层出不穷 都在极力促使全国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建设的发展 4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可以为

7、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个性化 专业化 多样化的广播电视和信息服务 有利于国家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建设 是推进 三网融合 的有效途径 9 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和广电总局科技发展的统一部署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根据双向 交互 多功能发展的具体要求 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步伐 扩大广播电视的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水平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构建以广播电视网络为基础 满足 三网融合 要求的下一代数字电视网 10 实施原则 标准性 技术系统 设备 接口协议要遵循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采用的硬件设备应通过总局或相关管理机构的入网认定 确保系统设备的互连互通

8、可靠性 网络建设和施工应遵循低故障 易维护 可控制 可管理原则 确保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系统安全和可靠运行 适用性 系统设计与建设要因地制宜 业务与技术模式要紧密结合本地的业务发展和本地的网络条件 可扩展性 系统设计实施应遵循先进性 扩展性原则 充分考虑随着业务的扩展与技术的进步可以实现系统的平滑升级 11 任务目标 光进铜退 是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化 双向化的发展趋势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应将光纤进一步向用户端推进 实现高可靠 高带宽 高承载力 可管理 可运营的目标 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建设应因地制宜的扩大光纤传输覆盖范围 基本实现光纤到楼 逐步向光纤到户发展 接入分配网的双向化改造应依据各自

9、的业务规划 充分利用入户线路的同轴电缆资源 采用适当的宽带双向接入技术 使有线电视网络具备承载模拟和数字电视节目 高清晰度电视 视频点播 宽带数据接入 语音服务等多种业务的能力 12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技术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接入网光传输改造技术用户接入改造技术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目的 通过建立回传通道以满足终端用户的双向化需求 主要采用技术 CMTS技术 无源光网络技术以及各种新的双向接入技术 从技术发展趋势上看 这些技术都是向FTTH发展的过渡技术 技术选择 各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单位可以根据现有网络基础 投资成本 技术成熟度 双向综合业务的发展规划采用不同的网络双向化改造技术 1

10、3 用户接入改造技术 双向化改造的用户接入技术种类较多 基本分类 HFC网络用户接入技术基于以太网协议的用户接入技术其它用户接入技术共性 广播电视业务可以通过同轴电缆传输 双向数据业务可以使用IP协议实现 均支持电视广播 宽带互联网接入 语音服务 视频点播 网络游戏等业务 14 一 HFC网络用户接入技术 HFC网络用户接入技术 基于HFC网络的射频调制类用户接入技术 原理 系统一般通过数字调制技术实现双向数据信号和有线电视广播信号的混合共缆传输 在用户端信号由相应的终端设备提取 从而提供基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的数据接入技术 大多数系统采用上 下行非对称信道的传输方式 采用QPSK或者QAM等数

11、字调制技术 目前 该类技术主要包括CableModem等接入技术 15 CMTS CM接入技术 16 CMTS CM接入技术特点 优点 利用现有的CATV网络提供双向通信 适合稀疏模式网络覆盖区域 大面积覆盖底开通率情况下成本较低 少量前期投入即可在全网进行业务受理 技术标准及产品比较成熟 缺点 需要对HFC光电传输链路部分进行双向改造 噪声汇聚效应影响系统的带宽和性能 同轴缆及接头质量要求较高 后续维护工作量较大 CMTS下行通道带宽有限 38Mbps 可开通用户数较少 可承载业务有限 大带宽业务无法满足 无法提供全业务承载 后续系统扩容成本大 产业化程度不高 可供选择的设备及系统数量较少

12、17 二 基于以太网协议的用户接入技术 基于以太网协议的用户接入技术 以以太网系列技术 令牌网络等技术为基础的数据接入技术 特点 物理传输介质可以是普通的五类线 也可以是同轴电缆 数据传输可以使用基带传输技术也可以使用调制传输技术 分类 基带传输接入技术 以太网用户接入技术以太同轴网络EOC EthernetOverCable 等调制传输接入技术 高性能同轴网络HiNOC HighperformanceNetworkOverCoax 广播交互同轴网络Bioc BroadcastingInteractivityoverCable 等 18 三 其它用户接入技术 其他用户接入技术 是在电话线上网

13、电力线缆上网 无线上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据接入技术 该类技术正逐步在有线电视同轴网络上应用 主要包括 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HomePNA PhonelineNetworkAlliance 多媒体同轴网联盟MOCA MultimediaOverCoaxAlliance 家庭连接电力线联盟HomePlug HomePlugPowerlineAlliance 无线保真WiFi WirelessFidelity 等 19 引用标准与参考文件 GB T17768 1999有线电视频率配置GB T20030 2005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GY T121 1995有线电视系统测试方法GY T106 19

14、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 T180 2001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GY T200 2004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1 总体要求GY T200 2004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2 射频接收协议GY T221 2006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5073 2005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5075 2005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IEEE802 3ah EthernetinFirstMile 基于以太网的PON标准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 暂行 广技维字 2000 296号 全国省级 省会市 计划单列市有线电视工程技术验收规定 20 基本

15、质量要求 网络双向改造工程的设计建议应做到科学 合理 准确 网络设备器材涉及国家强制性安全认证的产品和属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入网认定范围的广播电视设备 参见 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产品目录 应具有有效的认定标识 能适应本地环境气候条件 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主要设备 器材应注有制造厂厂名 质量合格证明 规格型号 性能检验报告 使用说明和技术条件说明 为了便于管理 相同功能需求网络器材 在同一区域应尽可能使用同种产品 网络工程施工 安装 调试建议应符合设计要求 依据设备 器材生产厂家推荐的参数 方法进行 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佳 设备 器材安装点即要便于安装 测试 维护 又要兼顾安全 双向网络建议在满

16、足安全播出的要求的基础上 具备一定的系统冗余能力 必要的监控手段和应急处理手段 工程建设建议应建立完善的工程 器材质量检验 验收流程 21 基本质量要求 系统图像及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应符合GY T106 1999要求 双向网设计 施工及验收建议按照GY5073 2005 GY5075 2005进行设计 施工及验收 系统各部分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规范 达到相关国家 行业标准要求 如果没有相关标准建议按照此指导建议书进行双向网改造 网络改造中 各项文档建议应齐备 包括网络改造方案 设计及竣工工程图纸 调试记录 HFC网络用户资料等 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系统接地线 建议应与等电位连接体母线 机房接地网或专用接地装置单独相联 不得与电力系统PE线和其它系统接地线串联 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系统的电源 防雷和接地部分建议应参加建筑总体工程中电源 防雷和接地的部分 或分部 工程检测验收 22 前端和分前端 不含信号源 质量要求 对于用户数大于8万户的网络建议应设立分前端 每分前端覆盖用户不宜超过6万户 机房选点应合理 使用面积可按照GY5075 2005要求执行 机房内机柜 机架 配电柜布局应合理 间距符合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