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724158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市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吕梁市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吕梁市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吕梁市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4分)1.下列表达式错误的是( )A. 甲烷的电子式:B. 碳原子的L层电子轨道表示式:C.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D. 碳12原子: 【答案】B【解析】分析:正确运用电子式、轨道表示式、核外电子排布式、原子的表示方法等化学用语分析。详解:甲烷中存在4对共用电子对,则甲烷的电子式为, A选

2、项正确;碳原子的L层电子有4个电子,2s电子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2p轨道上还有2个电子,按照洪特规则,剩余的2个电子分布在2p轨道中,还有一个空轨道,则碳原子的L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B选项错误;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其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 C选项正确;碳-12原子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2,则该原子表示为126C, D选项说法正确;正确选项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2、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性质都相似B. 35Cl与37Cl 互为同位素C. 乙二醇( ) 和甘油()互为同系物D. CH3CHO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D【解析】【详解】

3、A. O2、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但两者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均不同,A项错误;B.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互为同位素,其组成微粒为原子,但35Cl2是分子,37Cl-是离子,两者不互为同位素,B项错误;C. 结构相似,在组成上相差n个CH2的物质之间互为同系物,乙二醇() 和甘油()相差一个CH2O,两者不是同系物,C项错误;D. CH3CHO与分子式均为C2H4O,结构不同,所以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答案选D。3.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A. 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CCl4CBr4MgAlC. 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D. 晶格能由大到小: MgOCaO【答案

4、】B【解析】【详解】A.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其熔点高低和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有关系,相对分子质量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故A正确;B. 形成的晶体都是金属晶体,熔点高低和金属键强弱有关系。形成金属键的金属离子的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金属键越强,应该是AlMgNa,故B错误;C. 形成的晶体都是原子晶体,其熔点高低和共价键强弱有关系,形成共价键的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越强,硬度越大,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故C正确;D.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离子间作用力越强,晶格能越大,所以晶格能由大到小: MgOCaO,故D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不同晶体类型中微粒间的作用力及影响该作用力大小的

5、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是( )A. 水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1所示,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B. CaF2晶体的晶胞如图2所示,每个CaF2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C. H原子的电子云图如图3所示,H原子核外大多数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D. 金属Cu中Cu原子堆积模型如图4为最密堆积,每个Cu原子的配位数均为12【答案】C【解析】【详解】A. 如图所示,铜离子与4个水分子结合,所以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故A正确;B. 晶胞中Ca2处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则每个CaF2晶胞中Ca2数为81/8+61/2=4,故B正确;C. H原子外只有一个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故C错误

6、;D. 在金属晶体的最密堆积中,对于每个原子来说,在其周围的原子有与之同一层上有六个原子和上一层的三个及下一层的三个,故每个原子周围都有12个原子与之相连,故D正确;故选C。5.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 根据图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2AB3(g)”的H0B. 图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C. 图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D. 根据图,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升高温度

7、正逆反应速率均是增大的,图像错误,A错误;B、由图可知,由甲到乙,到达平衡时间缩短,说明条件改变是乙的速率加快,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改变条件变化不移动,对可逆反应A(g)+2B(g)3C(g)+D(s)的影响,若乙的压强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与图象符合,B正确;C、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生成乙酸铵,由弱电解质变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到最大值后,导电能力几乎不变,与图象不相符,C错误;D、由图可知,Fe3+在pH=4左右沉淀完全,此时铜离子不沉淀,故可以加入适量CuO,调节pH在4左右,除去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铜不能与氢离子反应,D错误,答案选

8、B。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的综合应用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6.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工作(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闭合K,灯泡发光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当电路中有1.2041022个电子转移时,乙烧杯中溶液的H+浓度约为0.1mol/LB. 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移向甲烧杯,外电路的电子方向是从b到aC. 电池工作时,甲烧杯发生的反应为MnO4-+ 3e-+ 4H+= MnO2+ 2H2OD. 乙池中的氧化产物为SO4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n(e-)=1.20410226.021023=0.02mol.则在乙烧杯中发生

9、反应的NaHS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产生的H+的物质的量为0.01mol。c(H+)=0.01mol0.1L=0.1mol/L,A正确。B、在该原电池反应中,乙池的石墨电极为负极,甲池的石墨电极为正极。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移向甲烧杯,外电路的电子方向是从b到a。B正确。C、电池工作时,甲烧杯中MnO4-不断得到电子,变为Mn2+,消耗H+,C错误。D、在乙池中HSO3不断被氧化,变为SO42-,因此该烧杯的氧化产物为SO42-,D正确,答案选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原电池的反应原理的知识。【名师点晴】该题的难点是正负极判断和电极

10、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般遵循“二判二析一写” 的原则,即二判:判断阴阳极;判断是电极材料放电还是溶液中的离子放电。二析:分析溶液中离子的种类;根据离子放电顺序,分析电极反应。一写:根据电极产物,写出电极反应式。7.将一定量的SO2(g)和O2(g)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得到如下表中的两组数据:已知2SO2(g)+ O2(g) 2SO3(g) H0实验编号温度/平衡常数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SO2O2SO2O21T1K142x0.862T2K2420.4yt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x2.4B. 实验1在前

11、6 min的反应速率v(SO2)0.2 molL1min1C. K1、K2的关系:K2K1D. T1、T2的关系:T1T2【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知,平衡时消耗的氧气物质的量为2mol-0.8mol=1.2mol,则消耗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2mol2=2.4mol,则x=4mol-2.4mol=1.6mol,故A错误;B.实验1在前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SO2)= =0.2molL-1min-1,故B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实验1的反应限度小于实验2,则K2K1,故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时实验1中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6mol,则相对于实验2,平衡逆向移动

1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T1T2,故D正确;故选A。8.下列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C2H4 CH2=CH-CH=CH2C3H6A. 和B. 和C. 、和D. 、和【答案】A【解析】【详解】为甲苯,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属于苯的同系物;为萘,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不属于苯的同系物;为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不是苯同系物;C2H4 ,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为烯烃的同系物;CH2=CH-CH=CH2 为1,3-丁二烯,含有两个碳碳双键,为二烯烃;C3H6 为丙烯或环丙烷,不一定为烯烃的同系物;为二烯烃,与1,3-丁二烯互为同系物;为2-甲基-1-丙烯,属于烯烃的同系物;AC2H4,

13、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为烯烃的同系物;为2-甲基-1-丙烯,属于烯烃的同系物,二者满足同系物的概念,故A正确;B为甲苯,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属于苯的同系物,为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不是苯的同系物,故二者不是同系物,故B错误;CCH2=CH-CH=CH2 为1,3-丁二烯,含有两个碳碳双键,为二烯烃;为二烯烃,与1,3-丁二烯互为同系物;为2-甲基-1-丙烯,属于烯烃的同系物,和二烯烃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DC2H4 ,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为烯烃的同系物;C3H6 为丙烯或环丙烷,不一定为烯烃的同系物;故D错误;故选A。【点睛】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

14、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这里一定注意前提条件“结构相似”,如苯的同系物中只能含有1个苯环;烯烃的同系物中只能含有相同数目的碳碳双键;烯烃和环烷烃结构不同,所以不是同系物。9.某烷烃的结构为: ,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 4乙基2,3二甲基戊烷B. 2,3二甲基4乙基戊烷C. 2,3,4三甲基己烷D. 2乙基3,4二甲基戊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系统法命名规则,取最长的碳链作为母体,则母体为己烷,取代基的位置分别为2,3,4,且都是甲基,故命名为2,3,4三甲基己烷,故选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主链判断错误,2号位上不能有乙基,1号位上不能有甲基,所以母体应该是

15、己烷而不是戊烷。10.六苯乙烷为无色晶体,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是一种苯的同系物,易溶于有机溶剂中B. 它的分子式为C38H30,只含有非极性键C. 它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 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答案】D【解析】【详解】A. 苯的同系物只能含有一个苯环,该物质中有6个苯环,所以不是苯的同系物,故A错误;B. 根据结构简式知它的分子式为C38H30,苯环上的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具有极性,属于极性键,故B错误;C. 从乙烷的结构可以分析知,乙烷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六苯乙烷的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C错误;D. 根据结构的对称性,6个苯环化学环境一样,其中每个苯环上的氢原子有邻、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